序
前言
本卷前言
第1篇 概论
第1章 建筑工程概述
1 建筑的基本概念
1.1 建筑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2 建筑是空间和造型的艺术
2 建筑的本质与特征——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2.1 建筑的基本功能
2.2 建筑与技术
2.3 建筑与艺术
2.4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3 建筑的发展趋势——中国建筑的全球化
3.1 通过中国建筑看当代建筑发展
3.2 国际式的由来,再到全球化
3.3 全球化在当代中国的普遍影响与现实意义
3.4 全球化走向“批判性地域主义”
4 建筑的分类与分级
4.1 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
4.2 按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
4.3 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
5 主要民用建筑类型
5.1 居住建筑
5.2 办公建筑
5.3 文教建筑
5.4 体育建筑
5.5 商业建筑
5.6 医疗建筑
5.7 博览建筑
5.8 观演建筑
第2章 建筑电气概论
1 建筑电气的概念
1.1 建筑电气的定义
1.2 建筑电气的重要特征
2 建筑电气最新发展综述
2.1 建筑工程中压配电系统
2.2 建筑低压配电系统
2.3 建筑电气照明系统
2.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5 建筑消防系统
2.6 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
3 智能建筑发展
第2篇 建筑电气的规范及标准
1 法规
2 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简介
2.1 标准的定义及其表达方式
2.2 标准的分级
2.3 标准的分类
2.4 标准的编号
2.5 选用标准、规范(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3 IEC国际标准
4 建筑电气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4.1 基础标准
4.2 通用标准
4.3 专用标准
4.4 建筑电气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
5 常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代号
6 标准设计
6.1 标准图集的作用
6.2 标准设计的分级
6.3 电气国家标准图集目录
6.4 弱电国家标准图集目录
第3篇 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
第1章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国际标准
1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国际标准
1.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介绍
1.2 IECTC64的组成和制定的标准
1.3 中国的标准化管理
1.4 低压电气装置常用术语和定义
第2章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
1 人体的电阻抗
1.1 人体内阻抗(zi)
1.2 皮肤阻抗(Zp)
1.3 人体初始电阻(Ro)
1.4 人体总阻抗值(ZT)
2 15~100Hz范围内正弦交流电流的效应
2.1 感知阈和反应阈
2.2 摆脱阈
2.3 心室纤维性颤动阈
2.4 电流的其他效应
2.5 时间/电流区域的说明
2.6 心脏电流系数F的应用
3 直流电流效应
3.1 感知阈和反应阈
3.2 摆脱阈
3.3 心室纤维性颤动阈
3.4 其他电流效应
3.5 时间/电流区域说明
4 频率100Hz以上的交流电流的效应
4.1 频率范围在100~1000Hz(含)的交流电流的效应
4.2 频率范围在1000~10000Hz(含)的交流电流的效应
4.3 频率范围在10000Hz以上的交流电流的效应
5 特殊波形电流的效应
5.1 具有直流分量的正弦交流电流的效应
5.2 具有相位控制的交流电流的效应
5.3 具有多周波控制的交流电流的效应
6 短时间单向单脉冲电流的效应
7 特低电压(ELV)限值
7.1 概述
7.2 影响电压限值的因素
7.3 环境状况
7.4 电压限值
第3章 低压电气装置基本原则
1 范围
1.1 适用低压电气装置的建筑物和类似设施范围
1.2 适用的低压电气装置类型
1.3 低压电气装置不适用的范围
1.4 低压电气装置未考虑用于的领域
1.5 电气设备的适用范围
2 低压电气装置的基本原则
2.1 电击防护
2.2 热效应保护
2.3 过电流保护
2.4 故障电流保护
2.5 防电压骚扰和防电磁干扰措施
2.6 防电源中断
3 设计
3.1 概述
3.2 电源特性
3.3 用电负荷的性质
3.4 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
3.5 环境条件
3.6 导体的截面
3.7 布线方式和安装方法
3.8 防护用设备
3.9 应急控制
3.10 隔离器件
3.11 相互影响的防止
3.12 电气设备的易接近性
3.13 低压电气装置的文件
4 电气设备的选择
4.1 概述
4.2 特性
4.3 安装条件
4.4 防止有害影响
5 低压电气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1 安装
5.2 初验
5.3 定期校验
6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一般特性评估
6.1 目的、电源和结构
6.2 兼容性
6.3 可维护性
6.4 安全设施
6.5 供电连续性
第4章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安全保护
1 电击防护
1.1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1.2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2 热效应防护
2.1 电气火灾防护
2.2 人体灼伤防护
2.3 过热防护
3 过电流防护
3.1 过电流及过电流防护电器
3.2 中性线的过电流防护
3.3 过载防护
3.4 短路防护
4 过电压防护
4.1 工频暂时过电压
4.2 雷电瞬态过电压
5 信息技术(IT)设备的抗电磁干扰
5.1 IT设备的抗电磁干扰措施
5.2 IT设备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
5.3 IT设备接地方式推荐的三种范例
5.4 IT系统中电能净化设备的应用
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1 通用规则
1.1 工作条件
1.2 外部影响
1.3 可接近
1.4 识别
1.5 预防相互间的不利影响
1.6 保护导体电流
2 电气线路
2.1 电气线路的型式
2.2 按外界环境影响条件选择电气线路
2.3 载流量
2.4 导体的截面
2.5 谐波电流
2.6 在用户电气装置中的电压降
2.7 电气连接
2.8 电气线路的选择和安装的要求
2.9 电气线路靠近其他设施
3 保护、隔离、通断、控制和检测电器
3.1 总则
3.2 接地故障自动切断电源电器
3.3 过电流保护电器
3.4 过电压保护电器
3.5 欠电压保护电器
3.6 保护电器的配合
3.7 隔离和通断
3.8 检测电器
4 接地装置、保护导体和等电位联结导体
4.1 接地装置
4.2 保护导体
4.3 保护等电位联结导体(保护联结导体)
5 低压发电设备
5.1 总则
5.2 接地故障保护
5.3 过电流保护
5.4 发电设备作为公用电网替代电源(备用系统)
5.5 发电设备可能与公用电网并列运行
第4篇 建筑中压配电系统工程
第5篇 低压供配电系统
第6篇 工程常用电器系统
第7篇 建筑照明
第8篇 建筑电气消防系统
第9篇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第10篇 安全防范系统与工程
第11篇 通信网络及信息系统
第12篇 防雷与接地
第13篇 建筑物电磁兼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