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内分泌学
作者:朱建昭,薛晓鸥 主编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
页数:421
定价:118.00 元
ISBN-13:9787509118269
ISBN-10:7509118263
去豆瓣看看 总论篇
第1章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第2章 生殖激素的合成、代谢和作用机制
第一节 神经激素
第二节 促性腺激素
第三节 类固醇性激素
第四节 非生殖激素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
第3章 女性生殖生理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第四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第五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其他内分泌腺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第4章 中医药与女性生殖内分泌
第一节 中医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
第二节 妇科常用调节 内分泌中药药理及重要方剂
第三节 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的慎用、禁用方药
第5章 中药雌激素受体调节 剂
第一节 雌激素受体
第二节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方药
第三节 中药雌激素受体调节 剂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第6章 妊娠生理
第一节 妊娠生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妊娠期的母体变化
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内分泌学
疾病篇
第7章 月经病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节 闭经
附卵巢早衰与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四节 高泌乳素血症
第五节 痛经
第六节 经前期综合征
第七节 更年期综合征
第八节 绝经后出血
第8章 女性内分泌肿瘤
第一节 子宫肿瘤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三节 卵巢肿瘤
附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
第四节 腺垂体肿瘤
第9章 女性内分泌相关疾病
第一节 乳腺疾病
第二节 女性痤疮
第三节 黄褐斑
第四节 多毛
第五节 肥胖
第10章 女性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 正常的性周期
第二节 女性性功能失调
第三节 性功能失调的治疗
第四节 中医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认识
第11章 女性不孕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 女性不孕症的常见病因
第四节 女性不孕症的常见检查
第五节 女性不孕症的治疗
第六节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
附男性不育症
第一节 男性生殖内分泌基础
第二节 概述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五节 不育症的预防与保健
第12章 辅助生殖
第一节 人工授精与诱发排卵
第二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第三节 胚胎显微操作技术与植入前遗传筛选
第四节 配子与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第五节 借助第三者的辅助生殖技术
第六节 中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保健篇
第13章 避孕
第一节 工具避孕
第二节 药物避孕
第三节 其他避孕方法
第四节 避孕方法的选择
第14章 女性生殖内分泌检查
第一节 基础体温检测
第二节 子宫颈黏液检查
第三节 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第四节 常用生殖激素测定
第五节 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第六节 宫腔镜检查
第七节 腹腔镜检查
第八节 影像学检查
第15章 妇女保健与康复概要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
第二节 月经期保健
第三节 产褥期保健
第四节 围绝经期的保健
第五节 妇科疾病的调护与康复
牛建昭,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国内中医药院校目前唯一的“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国内九大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临床、教学、科研3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治疗、调理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不育、内分泌失调、胎前产后病、生殖道炎症、更年期综合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乳腺肿块、心理障碍等妇科疑难杂症。
曾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公开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现代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新世纪家庭健康宝典》、《分子细胞学与疾病》,副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学术思想集》,译著有《疑难病新解》等2部。曾赴美、德、日、英、澳、俄等20余个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讲学。
薛晓鸥,1963年生,江苏省东海县人。医学博士,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导师。辽宁省青年优秀教师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妇产科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辽宁省卫生厅高级职称晋升妇产科专业评委。从事妇产科工作17年,擅长中西医结合妇科内分泌疾病及妇科肿瘤的诊治。2003~2005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作博士后工作,师从我国著明妇产科专家魏丽惠教授。先后赴日本、德国研修学习。撰写妇产科专业学术论文近40篇,参与著书5部,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
《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内分泌学》:关于中西医结合之辨,前人争论早已有之,有人认为传统中医才是中医复兴的希望,中西医结合是对中医的分化和弱化;也有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管争论如何,众所周知,中西医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在妇科领域,在西医理论的启发下,近年来中医妇科研究发现具有特色的天癸冲任肾气胞宫的理论体系,其类似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医妇科的新理论,而这些新的理论又受到西医新观点、新理论的影响,并且随着妇科疾病谱的变化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故有了今日中西医结合妇科独具一格的特色。
中医妇科本无内分泌之说,但对内分泌改变引起的疾病确有诸多论述,散见于月经病、瘕、妇科杂病中,并且有用之效验的方剂传世于今,尤其在调理月经方面达到了一种很高的程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妇科日臻完善。妇科内分泌学具有全身性的特点,这和中医的整体观不谋而合,故《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内分泌学》以此为切入点,介绍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为推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高女性生殖健康做出有益的尝试。
《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内分泌学》分总论篇、疾病篇及保健篇,共15章。中西并举,取长补短,以弘扬传统医药学、完善现代医学为指导思想,力求理论与实用统一,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总论篇,中西医分述,见仁见智;疾病篇,中西医兼备,中医方面不仅有辨证论治,还有针灸按摩、成方成药以及饮食疗法和中医调护;保健篇,关注生殖内分泌医学最新进展,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既注重中医特色,又注重西医学研究的成果。其中第5章“中药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集中反映了近10年本研究团队在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希望此书不仅能够对教学、科研人员起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进一步更好地指导临床,同时对欲了解这一学科的人员也能够起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