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传奇

目 录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七绝·呈父诗
1.毛泽东6年时间进了7次私塾,在韶山实为罕见。6年的私塾生活不仅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而且使他在《左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中看到了历史兴亡和战争胜败的教训
2.他们众口一词,都说润之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又有四书五经的功底,应该进洋学堂学习学习,日后肯定会有出息。毛顺生最终改变了初衷,同意了毛泽东继续求学的要求
3.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韶山冲。离家之前,他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记账簿上写下了一首言志诗
第2章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1.这是毛泽东学生生涯中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个阶段。毛泽东的求学目的十分明确,为的是储才蓄能、取精用宏、救国救民
2.杨昌济是毛泽东平生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曾经赞扬杨昌济“涵宏盛大”,并多次说过:“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3.对这个广告作出回答的一共有三个半人。一个回答来自罗章龙,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接着又转向了。两个回答来自后来变成极端反动
的青年。“半”个回答来自一个没有明白表示意见的青年,名叫李立三。李立三听了我的话之后,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就走了。我们的友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4.行前,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其他成员来到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饯行。分别时,毛泽东又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罗章龙一个信封,说内有一首诗相赠
第3章四言诗·祭母文
1.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等他安排好工作、赶回到韶山的时候,母亲已经人棺三天了。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毛泽东泪水潸潸,悲痛欲绝,他以泪和墨,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母文》
2.“世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第4章虞美人·枕上
1.杨开慧被毛泽东的博学才识和求知热情所打动,她也加入了交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杨开慧,由此揭开了两人未来亲密关系的第一页
2.对于毛泽东,杨开慧自然是熟悉的,现在身居异地他乡,遇到同乡知己,自然平添了一份亲近
3.毛泽东把这首诗送给杨开慧,杨开慧自然是十分感动,特别珍惜。后来还忍不住读给好友李淑一听,她也把这首诗保存了一辈子
第5章贺新郎·别友
1.孰料个性好强的杨开慧误会了毛泽东的意思,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觉得毛泽东把她比作“菟丝”是轻视了她、瞧不起她,杨开慧耿耿于怀,久久不与他和解
2.毛泽东又要走了,杨开慧自然不愿意和舍不得,尽管自己和丈夫有些矛盾,但无奈丈夫被通缉,她不得不同意丈夫远去他乡。杨开慧提出与毛泽东一同前往上海,毛泽东从革命工作的大局着想没有同意
3.杨开慧接到毛泽东的这首词后,知道丈夫已懂得了自己的心情,气也消了,转悲为喜,破涕为笑
第6章沁园春·长沙
1.毛泽东因与陈独秀不和,放弃了在中央工作的机会,但也为他的农民运动思想提供了一次在湖南付诸实践的机会
2.长沙的景致历历在目,风物依旧,这一切让他无不感慨。一天,秋高气爽,毛泽东忙里偷闲,重游了岳麓山、橘子洲头等地
第7章菩萨蛮·黄鹤楼
1.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称:“文字精练,耐人寻味。”数十年后,著名作家韩素音这样写道:“《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仍然是世界上伟大的文学著作和政治宣言之一。
2.毛泽东认识到保存革命武装力量以应付反革命事变的紧迫性。主张“上山”,预料“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第8章西江月·秋收起义
1.8月20日,毛泽东起草了《湖南致中央函》,表达了中共湖南省委的雄心壮志,以及对秋收起义的厚望。并提出“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实现苏维埃的政权”的政治主张
2.毛泽东凭着镇定和机智脱险后,得到一位农民的帮助,找到去铜鼓的路,独自一人来到铜鼓。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
3.虽说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在第一次实践中遭受到严重挫折,但秋收起义犹如霹雳巨响,震动了湖南、江西大地
4.毛泽东痛失得力的战友,深感惋惜,他愤怒地斥责指挥不当、侦察不力的第三团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第9章西江月·井冈山
1.两支队伍会师,史称“井冈会师”。革命力量日益扩大,很快就把湘赣边区的武装斗争推进了全盛时期。
2.湘南之战,损兵折将,史称“八月失败”。应了毛泽东所预言的“虎落平川被犬欺”。
3.在上海的鲁迅曾辗转读到这首词,读后对冯雪峰说“颇有‘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到江西中央苏区后,把鲁迅的这个评价转告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开怀大笑。
第10章清平乐·蒋桂战争
1.回复“二月来信”后,此事告一段落。但是,中央来信在部队传开后,使红四军内部一些错误思潮抬头,为毛泽东失去红四军的指挥权,埋下了伏笔。
2.毛泽东立即同朱德进行商议,决定进军闽西,在那里开辟革命根据地。
第11章采桑子·重阳
1.红四军各级的争论更加热闹,最后匆忙召开中共红四军“七大”,由于朱德是争论的另一方,所以会议由陈毅主持。在重新选举前敌委员会书记时,毛泽东落选。
2.毛泽东感激地说:“今天多亏了牛牯扑的同志,要不然我就落入敌手了!”毛泽东还把护送他的几个同志的名字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3.陈毅传达了周恩来的重要嘱咐:请毛泽东复职,仍任前委书记;并召开一次会议,分清是非、统一思想、作出决议,维护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
第12章如梦令·元旦
第13章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14章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第15章菩萨蛮·大柏地
第16章清平乐·会昌
第17章忆秦娥·娄山关
第18章七律·长征
第19章清平乐·六盘山
第20章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第21章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第22章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第23章沁园春·雪
第24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25章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第26章浪淘沙·北戴河
第27章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第28章水调歌头·游泳
第29章蝶恋花·答李淑一
第30章七律·到韶山
第31章七律·等庐山
第32章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第33章七律·吊罗荣恒同志
第34章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第35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主要参考资料
第1章七绝·呈父诗
1.毛泽东6年时间进了7次私塾,在韶山实为罕见。6年的私塾生活不仅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而且使他在《左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中看到了历史兴亡和战争胜败的教训
2.他们众口一词,都说润之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又有四书五经的功底,应该进洋学堂学习学习,日后肯定会有出息。毛顺生最终改变了初衷,同意了毛泽东继续求学的要求
3.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韶山冲。离家之前,他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记账簿上写下了一首言志诗
第2章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1.这是毛泽东学生生涯中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个阶段。毛泽东的求学目的十分明确,为的是储才蓄能、取精用宏、救国救民
2.杨昌济是毛泽东平生最敬重的老师之一,他曾经赞扬杨昌济“涵宏盛大”,并多次说过:“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3.对这个广告作出回答的一共有三个半人。一个回答来自罗章龙,他后来参加了共产党,接着又转向了。两个回答来自后来变成极端反动
的青年。“半”个回答来自一个没有明白表示意见的青年,名叫李立三。李立三听了我的话之后,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就走了。我们的友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4.行前,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其他成员来到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饯行。分别时,毛泽东又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罗章龙一个信封,说内有一首诗相赠
第3章四言诗·祭母文
1.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等他安排好工作、赶回到韶山的时候,母亲已经人棺三天了。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毛泽东泪水潸潸,悲痛欲绝,他以泪和墨,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母文》
2.“世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第4章虞美人·枕上
1.杨开慧被毛泽东的博学才识和求知热情所打动,她也加入了交谈。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杨开慧,由此揭开了两人未来亲密关系的第一页
2.对于毛泽东,杨开慧自然是熟悉的,现在身居异地他乡,遇到同乡知己,自然平添了一份亲近
3.毛泽东把这首诗送给杨开慧,杨开慧自然是十分感动,特别珍惜。后来还忍不住读给好友李淑一听,她也把这首诗保存了一辈子
第5章贺新郎·别友
1.孰料个性好强的杨开慧误会了毛泽东的意思,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觉得毛泽东把她比作“菟丝”是轻视了她、瞧不起她,杨开慧耿耿于怀,久久不与他和解
2.毛泽东又要走了,杨开慧自然不愿意和舍不得,尽管自己和丈夫有些矛盾,但无奈丈夫被通缉,她不得不同意丈夫远去他乡。杨开慧提出与毛泽东一同前往上海,毛泽东从革命工作的大局着想没有同意
3.杨开慧接到毛泽东的这首词后,知道丈夫已懂得了自己的心情,气也消了,转悲为喜,破涕为笑
第6章沁园春·长沙
1.毛泽东因与陈独秀不和,放弃了在中央工作的机会,但也为他的农民运动思想提供了一次在湖南付诸实践的机会
2.长沙的景致历历在目,风物依旧,这一切让他无不感慨。一天,秋高气爽,毛泽东忙里偷闲,重游了岳麓山、橘子洲头等地
第7章菩萨蛮·黄鹤楼
1.共产国际领导人布哈林称:“文字精练,耐人寻味。”数十年后,著名作家韩素音这样写道:“《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仍然是世界上伟大的文学著作和政治宣言之一。
2.毛泽东认识到保存革命武装力量以应付反革命事变的紧迫性。主张“上山”,预料“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第8章西江月·秋收起义
1.8月20日,毛泽东起草了《湖南致中央函》,表达了中共湖南省委的雄心壮志,以及对秋收起义的厚望。并提出“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实现苏维埃的政权”的政治主张
2.毛泽东凭着镇定和机智脱险后,得到一位农民的帮助,找到去铜鼓的路,独自一人来到铜鼓。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
3.虽说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在第一次实践中遭受到严重挫折,但秋收起义犹如霹雳巨响,震动了湖南、江西大地
4.毛泽东痛失得力的战友,深感惋惜,他愤怒地斥责指挥不当、侦察不力的第三团团长苏先俊:“还我卢德铭!
第9章西江月·井冈山
1.两支队伍会师,史称“井冈会师”。革命力量日益扩大,很快就把湘赣边区的武装斗争推进了全盛时期。
2.湘南之战,损兵折将,史称“八月失败”。应了毛泽东所预言的“虎落平川被犬欺”。
3.在上海的鲁迅曾辗转读到这首词,读后对冯雪峰说“颇有‘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到江西中央苏区后,把鲁迅的这个评价转告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开怀大笑。
第10章清平乐·蒋桂战争
1.回复“二月来信”后,此事告一段落。但是,中央来信在部队传开后,使红四军内部一些错误思潮抬头,为毛泽东失去红四军的指挥权,埋下了伏笔。
2.毛泽东立即同朱德进行商议,决定进军闽西,在那里开辟革命根据地。
第11章采桑子·重阳
1.红四军各级的争论更加热闹,最后匆忙召开中共红四军“七大”,由于朱德是争论的另一方,所以会议由陈毅主持。在重新选举前敌委员会书记时,毛泽东落选。
2.毛泽东感激地说:“今天多亏了牛牯扑的同志,要不然我就落入敌手了!”毛泽东还把护送他的几个同志的名字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3.陈毅传达了周恩来的重要嘱咐:请毛泽东复职,仍任前委书记;并召开一次会议,分清是非、统一思想、作出决议,维护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
第12章如梦令·元旦
第13章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14章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第15章菩萨蛮·大柏地
第16章清平乐·会昌
第17章忆秦娥·娄山关
第18章七律·长征
第19章清平乐·六盘山
第20章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第21章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第22章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第23章沁园春·雪
第24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25章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第26章浪淘沙·北戴河
第27章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第28章水调歌头·游泳
第29章蝶恋花·答李淑一
第30章七律·到韶山
第31章七律·等庐山
第32章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第33章七律·吊罗荣恒同志
第34章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第35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主要参考资料
目 录内容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传奇》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通过毛泽东的诗词,来展现毛主席在20世纪中国革命风云变幻中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同时,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来剖析、挖掘毛泽东的心灵轨迹和他诗词创作的前因后果。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