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国际部分
1.2.2 国内部分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5 本文的结构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思路及相关概念研究
2.1 研究思路的提出
2.2 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
2.2.1 气候变化
2.2.2 极端气候事件
2.2.3暴露度、敏感性、脆弱性和适应性
2.3 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2.3.1 减缓和适应
2.3.2 适应行动的必要性
2.4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4.1 风险
2.4.2 不确定性
2.5 在气候变化领域中风险管理和保险机制的引入
2.5.1 防灾减灾成本效益分析
2.5.2 风险管理和灾害管理决策
2.5.3 与极端气候事件相关的洪涝灾害风险管理
2.5.4 保险机制的引入
第三章 分析框架及方法学研究
3.1 分析框架
3.2 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评价模型
3.2.1 致灾因子危险度分析
3.2.2 系统脆弱性评价
3.2.3 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3.3 方法学
3.3.1 案例分析法
3.3.2 社会调查法
3.3.3 模型方法
第四章 极端气候事件引炭的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4.1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经济影响分析
4.1.1 中国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1.2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经济影响分析
4.1.3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成因分析
4.2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4.2.1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度分析
4.2.2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承灾系统的脆弱性分析
4.2.3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分析
第五章 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经济影响评估及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评估
5.1 长江中游湖南省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经济影响评估
5.1.1 背景
5.1.2 指标和数据描述
5.1.3 模型描述和数据分析
5.1.4 结论
5.2 长江中游地区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
5.2.1 导言
5.2.2 NCAR—CCSM3模式模拟结果分析
5.2.3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不确定性
5.2.4 小结
第六章 洪涝灾害的保险适应机制初探
6.1 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措施综述
6.1.1 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6.1.2 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中国经验
6.2 洪涝灾害的农业保险可行性分析
6.2.1 农业风险及其特性
6.2.2 农业风险的可保性
6.2.3 中国发展农业保险的现实意义
6.3 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6.3.1 农业保险经营的高风险与高成本
6.3.2 农业保险的供需分析
6.3.3 正外部性和市场失灵
6.3.4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6.4 实施洪涝灾害保险措施的社会调查——湖南案例研究
6.4.1 背景
6.4.2 调研结果
6.4.3 研究分析
6.4.4 小结
6.5 中国洪灾的农业保险适应机制:PPP模式分析
6.5.1 国内外农业保险的经验总结
6.5.2 中国洪灾的农业保险模式构建
6.5.3 PPP模式:中国洪水的农业保险模式的合理选择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