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2版)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 概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
1.1.1 交换机的引入
1.1.2 交换式通信网
1.2 交换方式
1.2.1 电路交换
1.2.2 分组交换
1.2.3 快速分组交换
1.2.4 ATM交换
1.2.5 网络交换
1.3 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
1.3.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1.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3.3 宽带交换技术的发展
1.4 NGN与软交换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2.1 通信协议及网络分层
2.1.1 协议的基本概念
2.1.2 OSI参考模型
2.1.3 协议的相关问题
2.2 电信交换基本技术
2.3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3.1 交换单元
2.3.2 交换网络
2.3.3 网络阻塞与CLOS网
2.3.4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2.4 基本话务理论
2.4.1 话务量概念
2.4.2 线群与呼损
2.4.3 呼叫处理能力
2.5 通信网服务质量
2.5.1 服务质量的定义
2.5.2 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本章小结
刊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数字程控交换
3.1 概述
3.2 交换机硬件结构
3.2.1 话路系统
3.3.2 控制系统
3.3 数字交换原理
3.3.1 时隙交换的概念
3.3.2 复用器与分路器
3.3.3 数字交换网络
3.4 交换机软件系统
3.4.1 交换软件组成
3.4.2 交换软件特点
3.4.3 操作系统
3.4.4 程序设计语言
3.5 呼叫处理程序
3.5.1 接续过程与状态转移
3.5.2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
3.5.3 呼叫处理程序的实现
3.6 程序的执行管理
3.6.1 程序的分级与管理
3.6.2 时钟级程序的调度
3.6.3 基本级程序的调度
3.6.4 故障级程序的调度
3.7 交换机相关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信令系统
4.1 概述
4.2 随路信令
4.3 共路信令
4.3.1 7号信令概述
4.3.2 7号信令的功能结构
4.3.3 7号信令消息格式
4.3.4 消息传递部分
4.4 电话用户部分
4.5 ISDN用户部分
4.5.1 ISIJP消息格式及编码
4.5.2 常用IS[JP消息
4.5.3 ISUP功能和支持的业务
4.5.4 基本的呼叫控制过程
4.6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4.6.1 SCCP概述
4.6.2 sCCP的功能结构与业务
4.6.3 SCCP消息格式
4.6.4 sCCP地址格式编码
4.6.5 SCCP寻址与选路
4.7 事务处理能力(TC)
4.8 信令网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
5.1 概述
5.2 分组交换原理
5.2.1 统计时分复用
5.2.2 逻辑信道
5.2.3 虚电路与数据报
5.2.4 路由选择
r5.2.5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5.3 X.2 5建议
5.3.1 物理层
5.3.2 链路层
5.3.3 分组层
5.4 帧中继技术
5.4.1 帧中继及其技术特点
5.4.2 协议栈结构与帧格式
5.4.3 帧中继交换
5.4.4 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
5.5 ATM交换技术
5.5.1 ATM技术基础
5.5.2 ATM协议模型
5.5.3 ATM交换机的组成
5.5.4 ATM信令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智能网业务交换
6.1 概述
6.2 智能网概念模型
6.2.1 业务平面
6.2.2 全局功能平面
6.2.3 分布功能平面
6.2.4 物理平面
6.3 固定智能网
6.3.1 固定智能网结构
6.3.2 典型业务
6.4 移动智能网
6.4.1 移动智能网结构
6.4.2 典型业务
6.5 智能网与Intemet
6.6 智能网与下一代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网络交换基础与lP互连
7.1 概述
7.2 IP协议
7.2.1 IP地址
7.2.2 域名服务
7.2.3 IP分组格式
73TCP与LJDP
7.3.1 TCP协议
7.3.2 LIDP协议
7.4 局域网交换
7.4.1 局域网体系结构
7.4.2 二层交换
7.5 路由器
7.5.1 Intemet网络结构
7.5 ‘2路由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7.5.3 路由选择算法
7.6 路由选择协议
7.6.1 路由信息协议
7.6.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7.6.3 BGLZ协议
7.7 路由器的发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多层次交换
8.1 交换层次的多样性
8.2 二层交换
8.3 三层交换
8.3.1 局域网三层交换
8.3.2 流式IP交换
8.4 多协议标记交换
8.4.1 MPLS基本概念
8.4.2 MPLS网络结构
8.4.3 等价转发类
8.4.4 路径标识上j标记分发机制
8.4.5 环路控制
8.4.6 MPLS的发展与应用
8.5 四层交换
8.6 应用层交换
奉章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宽带IP网络
9.1 宽带IP网络的关键问题
9.1.1 网络综合的历史与现状
9.1.2 宽带IP网络的QoS保证
9.1.3 IP网络的安伞问题
9.2 综合业务模型
9.3 区分业务模型
9.4 宽带IP承载网
9.4.1 基本概念
9.4.2 同步数字体系
9.4.3 IPover SDH
9.4.4 IPover DWDM
9.5 高速路由器
9.5.1 高速路由器产生背景
9.5.2 典型高速路由器产品介绍
9.5.3 关键技术
9.6 自动交换光网络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10.1 NGN技术概述
10.2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
10.3 软交换设备
10.3.1 综合接入设备
10.3 12媒体网关
10.3.3 信令网关
10.3.4 SIP终端与SIP服务器
10.4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lO.4.1 H.2 48协议
10.4.2 H.3 23协议
10.4.3 SIP协议
10.5 软交换路由与TRJP协议
lO.6 软交换组网技术
10.6.1 软交换组网方案
10.6.2 软交换网络中终端的编号
10.6.3 软交换组网相关技术问题
10.7 软交换的发展与应用
10.8 IP多媒体子系统
10.8.1 IMS的由来
10.8.2 IMS的体系结构
10.8.3 接口描述
10.8.4 IMS的通信流程
10.8.5 IMS的应用及NGN的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1章 移动交换原理与技术
11.1 移动通信概述
11.2 公用蜂窝移动网
11.2.1 网络结构
11.2.2 编号计划
11.2.3 移动通信的发展
11.3 移动交换基本技术
11.3.1 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
11.3.2 自动漫游
11.3.3 越区切换
11.3.4 网络安全
11.4 移动交换信令
11.4.1 空中接口信令
11.4.2 基站接入信令
11.5 移动应用部分
11.5.1 MS位置更新信令流程
11.5.2 MS始发的呼叫流程
11.5.3 MS终结的呼叫流程
11.5.4 短消息业务信令流程
11.5.5 越区信道切换信令流程
11.6 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
11.6.1 GPRS网络架构
11.6.2 GPRS网络业务
11.6.3 移动性与会话管理
11.6.4 GPRS信令流程
11.6.5 GPRS业务流程示例
11.7 移动软交换与3G核心网
11.7.1 基本概念
11.7.2 网络结构
11.7.3 向3G核心网演进
11.7.4 移动软交换的应用
11.8 基于IMS的固移融合(FMC)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2章 光交换技术
12.1 概述
12.2 光交换器件
12.3 光交换网络
12.4 光交换系统
12.5 光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A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1.1 交换与通信网
1.1.1 交换机的引入
1.1.2 交换式通信网
1.2 交换方式
1.2.1 电路交换
1.2.2 分组交换
1.2.3 快速分组交换
1.2.4 ATM交换
1.2.5 网络交换
1.3 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
1.3.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1.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3.3 宽带交换技术的发展
1.4 NGN与软交换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2.1 通信协议及网络分层
2.1.1 协议的基本概念
2.1.2 OSI参考模型
2.1.3 协议的相关问题
2.2 电信交换基本技术
2.3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3.1 交换单元
2.3.2 交换网络
2.3.3 网络阻塞与CLOS网
2.3.4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2.4 基本话务理论
2.4.1 话务量概念
2.4.2 线群与呼损
2.4.3 呼叫处理能力
2.5 通信网服务质量
2.5.1 服务质量的定义
2.5.2 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本章小结
刊题与思考题
第3章 数字程控交换
3.1 概述
3.2 交换机硬件结构
3.2.1 话路系统
3.3.2 控制系统
3.3 数字交换原理
3.3.1 时隙交换的概念
3.3.2 复用器与分路器
3.3.3 数字交换网络
3.4 交换机软件系统
3.4.1 交换软件组成
3.4.2 交换软件特点
3.4.3 操作系统
3.4.4 程序设计语言
3.5 呼叫处理程序
3.5.1 接续过程与状态转移
3.5.2 呼叫处理程序的结构
3.5.3 呼叫处理程序的实现
3.6 程序的执行管理
3.6.1 程序的分级与管理
3.6.2 时钟级程序的调度
3.6.3 基本级程序的调度
3.6.4 故障级程序的调度
3.7 交换机相关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信令系统
4.1 概述
4.2 随路信令
4.3 共路信令
4.3.1 7号信令概述
4.3.2 7号信令的功能结构
4.3.3 7号信令消息格式
4.3.4 消息传递部分
4.4 电话用户部分
4.5 ISDN用户部分
4.5.1 ISIJP消息格式及编码
4.5.2 常用IS[JP消息
4.5.3 ISUP功能和支持的业务
4.5.4 基本的呼叫控制过程
4.6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4.6.1 SCCP概述
4.6.2 sCCP的功能结构与业务
4.6.3 SCCP消息格式
4.6.4 sCCP地址格式编码
4.6.5 SCCP寻址与选路
4.7 事务处理能力(TC)
4.8 信令网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分组交换原理与技术
5.1 概述
5.2 分组交换原理
5.2.1 统计时分复用
5.2.2 逻辑信道
5.2.3 虚电路与数据报
5.2.4 路由选择
r5.2.5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5.3 X.2 5建议
5.3.1 物理层
5.3.2 链路层
5.3.3 分组层
5.4 帧中继技术
5.4.1 帧中继及其技术特点
5.4.2 协议栈结构与帧格式
5.4.3 帧中继交换
5.4.4 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
5.5 ATM交换技术
5.5.1 ATM技术基础
5.5.2 ATM协议模型
5.5.3 ATM交换机的组成
5.5.4 ATM信令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智能网业务交换
6.1 概述
6.2 智能网概念模型
6.2.1 业务平面
6.2.2 全局功能平面
6.2.3 分布功能平面
6.2.4 物理平面
6.3 固定智能网
6.3.1 固定智能网结构
6.3.2 典型业务
6.4 移动智能网
6.4.1 移动智能网结构
6.4.2 典型业务
6.5 智能网与Intemet
6.6 智能网与下一代网络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网络交换基础与lP互连
7.1 概述
7.2 IP协议
7.2.1 IP地址
7.2.2 域名服务
7.2.3 IP分组格式
73TCP与LJDP
7.3.1 TCP协议
7.3.2 LIDP协议
7.4 局域网交换
7.4.1 局域网体系结构
7.4.2 二层交换
7.5 路由器
7.5.1 Intemet网络结构
7.5 ‘2路由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7.5.3 路由选择算法
7.6 路由选择协议
7.6.1 路由信息协议
7.6.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7.6.3 BGLZ协议
7.7 路由器的发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多层次交换
8.1 交换层次的多样性
8.2 二层交换
8.3 三层交换
8.3.1 局域网三层交换
8.3.2 流式IP交换
8.4 多协议标记交换
8.4.1 MPLS基本概念
8.4.2 MPLS网络结构
8.4.3 等价转发类
8.4.4 路径标识上j标记分发机制
8.4.5 环路控制
8.4.6 MPLS的发展与应用
8.5 四层交换
8.6 应用层交换
奉章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宽带IP网络
9.1 宽带IP网络的关键问题
9.1.1 网络综合的历史与现状
9.1.2 宽带IP网络的QoS保证
9.1.3 IP网络的安伞问题
9.2 综合业务模型
9.3 区分业务模型
9.4 宽带IP承载网
9.4.1 基本概念
9.4.2 同步数字体系
9.4.3 IPover SDH
9.4.4 IPover DWDM
9.5 高速路由器
9.5.1 高速路由器产生背景
9.5.2 典型高速路由器产品介绍
9.5.3 关键技术
9.6 自动交换光网络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10.1 NGN技术概述
10.2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
10.3 软交换设备
10.3.1 综合接入设备
10.3 12媒体网关
10.3.3 信令网关
10.3.4 SIP终端与SIP服务器
10.4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lO.4.1 H.2 48协议
10.4.2 H.3 23协议
10.4.3 SIP协议
10.5 软交换路由与TRJP协议
lO.6 软交换组网技术
10.6.1 软交换组网方案
10.6.2 软交换网络中终端的编号
10.6.3 软交换组网相关技术问题
10.7 软交换的发展与应用
10.8 IP多媒体子系统
10.8.1 IMS的由来
10.8.2 IMS的体系结构
10.8.3 接口描述
10.8.4 IMS的通信流程
10.8.5 IMS的应用及NGN的发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1章 移动交换原理与技术
11.1 移动通信概述
11.2 公用蜂窝移动网
11.2.1 网络结构
11.2.2 编号计划
11.2.3 移动通信的发展
11.3 移动交换基本技术
11.3.1 移动呼叫的一般过程
11.3.2 自动漫游
11.3.3 越区切换
11.3.4 网络安全
11.4 移动交换信令
11.4.1 空中接口信令
11.4.2 基站接入信令
11.5 移动应用部分
11.5.1 MS位置更新信令流程
11.5.2 MS始发的呼叫流程
11.5.3 MS终结的呼叫流程
11.5.4 短消息业务信令流程
11.5.5 越区信道切换信令流程
11.6 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
11.6.1 GPRS网络架构
11.6.2 GPRS网络业务
11.6.3 移动性与会话管理
11.6.4 GPRS信令流程
11.6.5 GPRS业务流程示例
11.7 移动软交换与3G核心网
11.7.1 基本概念
11.7.2 网络结构
11.7.3 向3G核心网演进
11.7.4 移动软交换的应用
11.8 基于IMS的固移融合(FMC)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12章 光交换技术
12.1 概述
12.2 光交换器件
12.3 光交换网络
12.4 光交换系统
12.5 光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A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目 录内容简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与电信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关的各类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对推动通信网演进和融合的新技术进行讨论。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网与交换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交换技术基础,数字程控交换,信令系统,分组交换与ATM,智能网业务交换,计算机网络交换基础与IP互连,多层交换与MPLS,宽带IP网络,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IMS),移动交换原理与技术,光交换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和电子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和电子类各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通信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