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风险与处理
作者:马武华 等主编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页数:352
定价:46.00 元
ISBN-13:9787117101820
ISBN-10:711710182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对病情的评估不足风险
第二章 麻醉前准备相关风险
第三章 输液不当风险
第四章 气管插管风险
第五章 喉罩相关风险
第六章 肌肉松驰剂相关风险
第七章 局部麻醉药相关风险
第八章 椎管内阻带风险
第九章 全麻期间的风险
第十章 神经阻滞风险
第十一章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风险
第十二章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三章 眼科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四章 耳鼻喉科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五章 胃肠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六章 烧伤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七章 内分泌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八章 小儿手术麻醉风险
第十九章 产科手术麻醉风险
第二十章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风险
第二十一章 腔镜手术麻醉风险
第二十二章 经尿道到列腺电切除术麻醉风险
第二十三章 非住院手术麻醉风险
第二十四章 外周神经损伤风险
第二十五章 动脉穿刺风险
第二十六章 术后镇痛风险
第二十七章 全麻苏醒期躁动风险
第二十八章 临床带教风险
第二十九章 手术中护理风险
马武华,博士,1967年出生,江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在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师从陈启智教授和常业恬教授取得硕士学位并被评为优秀硕士研究生并荣获苏先狮奖学金。1996年分配到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1998年起担任麻醉科副主任主持麻醉科全面工作,2001年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肺癌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从事围术期肺保护研究,并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荣获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日本第一制药医药学奖学金。2005年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麻醉科主任,2007年兼任大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广东麻醉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州麻醉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疼痛学会委员,《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多次荣获中山大学先进工作者,中山大学先进党员称号,2002年成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在广东省抗击非典中荣获三等功,2006年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各种危重患者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如心胸手术、肝肾移植手术、骨科高龄患者手术、嗜铬细胞瘤手术及婴幼儿手术麻醉管理等,擅长放置Swan-Ganz导管技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技术、控制性降压技术以及各种深静脉置管术。近10年来一直担任中山大学医疗系、麻醉专业、公共卫生专业、营养专业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年制研究生和五年制本科生的大课讲授,并连续10年义务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和医护人员专业外语的教学。
大力倡导并推广住院医师16小时培训制度,总住院医师全日值班制度和复合人才的培训制度(医疗、教学、科研、外语齐头并进,院外各专科医院轮训)。
长期从事临床麻醉与基础研究工作,有良好的科研能力。研究方向包括围术期肺保护、针灸镇痛辅助麻醉和血液保护。目前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①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计划项目两项《不同频率针刺辅助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和机理研究》和《川芎嗪对自体血回收率及机体凝血和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②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附联合白细胞介素一10基因转染抑制机械通气肺损伤》;③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川芎嗪对自体血回收率及机体凝血和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④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参附联合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抑制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实验研究》。已完成的广东省卫生厅、大学等的科研项目有:①《单肺通气期间患侧吹人氧化亚氮对肺内分流和乳酸的影响》;②《用量化法评定临床麻醉专业实习生教学质量的探讨》;③《硫酸镁对术后镇痛的机制研究》;指导和参与的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大学的科研项目4项;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0多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专利二项,正在申请国家专利2项。主编《手术相关医护人员英语口语》一部,副主编《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一部,参编《外科危重病监测与治疗》、《临床麻醉新理论及新技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处理学》、《器官移植麻醉及手术护理学》、《肝脏移植麻醉学》、《微创手术麻醉学》、《鼻窦手术学》、《临床麻醉基本技术》专业著作8部。4项课题分别获1999年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200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培养指导研究生10名。
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史不过150余年,麻醉学的发展进步开启了外科的新纪年,也同样从真正意义上带来了人类健康文明的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麻醉学更加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自从1845年Wells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进行第二次表演氧化亚麻醉由于浓度过高在知觉完全消失后出现缺氧发绀时,麻醉的风险和麻醉的巨大成就如同一对孪生姐妹,如影随形,时时伴随在一起。这种风险存在围麻醉期的每一个方面,从对病情的评估不足,麻醉器械的故障,麻醉药物的风险,麻醉管理当中的风险,各种有创操作的风险……到术后镇痛,直至临床带教都蕴涵着风险。这些风险每天都在大大小小的医院发生,越是青年医师,越是基层医院存在的风险越大。只有经历的越多,防范的意识才越强,患者的安全才越有保障。因此,如何把遇到的各种风险及处理策略让青年医师和基层医师了解、掌握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防范就是我们一直都在考虑的问题。如何预知风险、防范风险并分享前辈的经验这也是我在做住院医师时的期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