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一、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研究内容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材料结构的层次及研究方法
一、材料的结构及其层次
二、材料结构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原子级结构
第三节晶体结构
一、晶体
二、离子晶体
三、[SiO4]四面体的连接原则
四、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
五、实际晶体和晶格缺陷
六、晶界和相界
第四节非晶体结构
一、定义
二、玻璃结构
第五节相与相图
一、多相结构
二、再结晶
三、孔与孔结构
四、相图
第六节力学性能
一、弹性
二、脆性
三、塑性
四、韧性
五、力学强度
六、高温力学行为
第七节热性能
一、比热容
二、热膨胀
三、热传递
第八节传质
一、扩散
二、渗透
三、透气
第九节电磁性能
一、电性能
二、磁性能
第三章天然矿物材料
第一节概述
一、天然矿物材料的定义
二、天然矿物材料的分类
三、天然矿物材料的命名
第二节岩石的形成
一、火成岩
二、沉积岩
三、变质岩
第三节天然矿物材料的特征及物理性能
一、化学特征
二、结构特征
三、物理性能
第四节工程用天然矿物材料
一、碳材料
二、SiO2材料
三、单矿物硅酸盐材料
四、多矿物硅酸盐材料
五、碳酸盐材料
第五节天然矿物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技术要求
一、应用前景
二、技术要求
第四章玻璃
第一节概述
一、物质的玻璃态
二、玻璃的分类
三、玻璃的结构
第二节玻璃的制作原理
一、玻璃的形成条件
二、氧化物玻璃的生成
三、玻璃的形成方法
四、传统的熔体冷却法制备玻璃的工艺
第三节熔体与玻璃体的相变
一、玻璃的核化
二、玻璃的分相
三、玻璃的析晶
第四节玻璃的物理性质
一、力学性质
二、粘度
三、密度
四、热学性质
五、电磁学性质
六、光学性质
第五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一、玻璃的侵蚀机理
二、影响玻璃化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六节玻璃的着色与脱色
一、玻璃的颜色
二、玻璃的着色方式
三、玻璃的脱色
第七节新型玻璃材料及发展方向
一、微晶玻璃
二、光导纤维玻璃
三、激光玻璃
四、光色玻璃
五、半导体玻璃
六、超声延迟线玻璃
七、非线性光学玻璃
八、生物玻璃
九、玻璃材料的发展
第五章陶瓷
第一节概述
一、陶瓷的定义和分类
二、我国陶瓷工业发展概况
三、陶瓷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陶瓷的制作原理
一、原料与坯料制备
二、成型
三、坯体干燥
四、陶瓷的烧成
五、施釉
第三节陶瓷的基本特性
一、热性能
二、机械性能
三、电性能
四、磁性能
五、光学性能
六、化学性质
第四节普通陶瓷
一、陶器
二、炻器
三、瓷器
第五节特种陶瓷
一、氧化物陶瓷
二、非氧化物陶瓷
三、功能陶瓷
第六章耐火材料
第一节概述
一、耐火材料的涵义及应具备的性质
二、耐火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耐火材料的制作原理
一、烧结耐火材料
二、熔铸耐火材料
三、不定形耐火材料
第三节耐火材料的性质
一、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
二、耐火度
三、荷重软化温度
四、高温体积稳定性
五、热震稳定性
六、抗蚀性
第四节耐火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一、硅酸铝质耐火材料
二、硅质耐火材料
三、镁质耐火材料
四、轻质耐火材料
五、电熔莫来石质耐火材料
六、电熔锆刚玉质耐火材料
七、电熔高铝质耐火材料
八、熔融石英耐火材料
九、耐火混凝土
十、耐火可塑料
第七章胶凝材料
第一节概述
一、胶凝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二、胶凝材料发展史
第二节胶凝材料的制作原理
一、石灰
二、石膏
三、硅酸盐水泥
第三节胶凝材料的性能
一、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
二、胶凝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其他品种胶凝材料
一、混合硅酸盐水泥
二、特性水泥
三、镁质胶凝材料
四、水玻璃
第八章混凝土
第一节概述
一、混凝土的定义
二、混凝土的特点
三、混凝土的分类
四、混凝土及其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混凝土的制作原理
一、普通混凝土
二、硅酸盐混凝土
第三节混凝土的性能
一、新拌混凝土的性能
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第四节其他品种混凝土
一、轻混凝土
二、高强混凝土
三、流态混凝土
四、收缩补偿混凝土
五、聚合物混凝土
六、纤维增强混凝土
七、耐热混凝土
八、耐酸混凝土
九、防辐射混凝土
十、装饰混凝土
十一、碾压混凝土
十二、高性能混凝土
第九章纤维材料和复合材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无机纤维材料
一、概念与分类
二、纤维的特性
三、纤维的种类和性能
第三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复合规律
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种类
第四节粒子增强复合材料
一、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的混合规律
二、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的种类
第五节面层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