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序言──一个既旧又新的研究课题
  上编 秦仕进制度考述
  第一章 世 官
  一 秦曾和周一样实行世官制
  二 商鞅变法后秦世官制的遗存
  第二章 荐 举
  一 穆公时秦已荐举选官
  二 春秋时期秦荐举的特点
  三 由荐举制发展而来的保举制
  第三章 显耕战
  一 商鞅以官爵劝民农战的主张
  二 秦的军功入仕制度
  三 军功授官爵的实施情况
  四 军功入仕的局限性
  五 奴隶因军功免为庶人的问题
  六 秦辟田入仕的规定
  第四章 “出入客”
  一 秦以客出仕的两种形式
  二 客卿制度
  三 秦以客出仕的高潮
  四 “客”与“游士”
  五 舍人入仕
  第五章 吏道
  一 秦尊“吏道
  二 “推择为吏”与考试取吏
  三 关于“文无害”问题
  四 由吏入仕的途径
  五 秦器铭所见秦一官系统由吏入仕的升迁
  第六章 通法、征士及入仕特例
  一 通法入仕
  二 征士制度
  三 若干入仕特例
  1. 告奸
  2. 童子仕
  3. 因君所好
  4. 收降
  第七章 对秦仕进制度的几点认识
  一 关于秦仕进制度发展的分期
  二 关于秦仕进制度的主体
  三 关于秦仕进制度的特点
  四 杜佑关于秦仕进的总结应予订补
  下编 两汉仕进制度新探
  第八章 察举制的产生与确立
  一 汉初察举的萌芽
  二 察举的正式产生
  三 察举制的完全确立
  第九章 孝廉的意义及其察举法的演变
  一 孝廉是两汉察举最主要的常行科目
  二“举孝廉”与单一“举孝”、“察廉”的关系
  三 按郡国人口比例察举孝廉新规定的实施
  第十章 今可考见的两汉孝廉
  一 两汉孝廉一览
  二 对两汉孝廉家世、资历、任用情况的剖析
  第十一章 两汉举孝廉制度的利弊
  一 孝廉制度对加强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二 举孝廉的流弊及左雄改制
  三 东汉后期贿选孝廉之风
  第十二章 茂才与其它岁举科目
  一 察茂才的产生及其由特科变为岁举
  二 举茂才特点浅析
  三 其它岁举科目
  第十三章 察举诸特科
  一 贤良方正
  二 贤良文学
  三 察举的一般特科
  1. 明经
  2. 明法
  3. 至孝
  4. 有道
  5. 敦厚
  6. 尤异
  7. 治剧
  8. 勇猛知兵法
  9. 明阴阳灾异
  第十四章 察举以外的各种仕途
  一 辟除
  二 皇帝征如与私人荐举
  三 试学僮、博士弟子课试及博士三科
  四 任子
  五 特种仕途
  1. 自街鬻
  2. 纳赀一卖官
  3. 计吏拜官
  4. 以材力为官
  5. 以方伎为官
  第十五章 两汉仕进制度的特点
  一 明显的原始性
  二 富于尚武精神
  三 先选后考,选举与考课不分
  四 辟举之盛行
  附录
  一 秦汉仕进大事年表
  二 1924-1984年国内外关于秦汉仕进制度问题重要论文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