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
作者:陆国才,袁伯雄主编
出版: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4
页数:342
定价:55.00 元
ISBN-13:9787810607766
ISBN-10:7810607766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呼吸系统中毒及毒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毒物的分类
第三节 毒物的毒性作用及分类
第四节 毒物代谢动力学
第五节 毒物的毒作用机制
第六节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第二章 呼吸系统解剖学基础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二节 肺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第三章 呼吸系统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肺换气
第三节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体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章 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
第一节 动物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特点
第二节 动物呼吸系统的主要毒性病理学变化
第三节 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要点
第五节 呼吸系统毒性反应及评价
第五章 呼吸系统中毒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中毒性肺水肿
第三节 中毒性呼吸衰竭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五节 呼吸、心跳骤停
第六节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第七节 肺癌
第八节 肺尘埃沉着病
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物与毒物
第一节 呼吸系统常用药物
第二节 呼吸系统药物中毒与常见毒物
第三节 致呼吸系统中毒的中药
第七章 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呼吸系统毒性概述
第二节 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方法
第三节 抗肺尘埃沉着病药物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节 结果与评估
袁伯俊,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评价中心QA主任,博士生导师,1943年2月生,1965年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任白城321医院药局药师、副主任。1979年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生。1989年任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主任。从事新药药理和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军和上海市新药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新药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委,《新药研究的基础与实践》主编。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主编《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践》、《新药评价基础与实践》及研究生专用教材《新药评价基础》3部专著。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陆国才,男,1965年12月生,江苏江阴人,汉族。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工作至今。1996-1999年攻读药理学硕士。2007年开始攻读药理学博士。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7年获教授资格。现为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评价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全军新药审评专家,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和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上海市药理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学评价工作。工作上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共主持完成了40多个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申报工作。这些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大、小鼠,犬、猴等)、长期毒性试验(大鼠、犬、猴)、安全药理学试验、过敏试验、溶血试验、刺激试验等。近15个新药已通过国家评审进行临床试验,1个已获得新药证书,其余的已上报待审批或准备申报中。主持军队重大专项课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课题等项目的研究。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多次参加全国新药审评会,参加指导原则的制订。共发表文章81篇,其中论著59篇,SCI收录6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共42篇(其中SCI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主编或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4部。
《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全面介绍了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方法。主要内容有:呼吸系统毒理学概述;呼吸系统解剖学基础;呼吸系统生理学基础;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呼吸系统中毒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与毒物;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等。
《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可供新药研发人员、呼吸系统专科医生、药物毒理学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人员、研究生、学生等参考使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