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张秀娥 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9
丛书: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页数:227
定价:20.00 元
ISBN-13:9787300112053
ISBN-10:7300112056
去豆瓣看看 导论
第一章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章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节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
第二节 偏好相似理论
第三节 动态技术差异理论
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
第五节 其他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第三章 比较优势陷阱
第一节 比较优势陷阱的含义及成因
第二节 贸易条件恶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第四章 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贸易条件分析
第二节 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
第五章 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
第一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创造国家竞争优势
第六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
第一节 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作用,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第二节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确立技术发展战略
第三节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第四节 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五节 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六节 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张秀娥,女,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国际贸易及企业管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务管理、创业管理、营销管理、产业组织理论等课程。2007年作为欧盟资助项目“欧盟区域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北传统工业区的转型与振兴的启示”的主要参加者,赴波鸿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著有《中国一欧盟:传统工业区转型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欧盟对外经济战略及中欧经贸合作研究》及《吉林省民营中小企业创业激励机制问题研究》等。
长期以来,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但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为僵化的、凝固的和一成不变的静态分析方法,这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而在现实当中具有重大的缺陷。尽管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逐步形成了产业内的新贸易理论和产业间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列的格局,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但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国家中形成和推广的,对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尽管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贸易条件呈现出了不断恶化的趋势。为此,中国要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立技术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打造国家竞争优势。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