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文学60年·第3卷:理想与激情之梦(1976-1992)
作者:贺仲明 著
出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12
页数:226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40675837
ISBN-10:7540675837
去豆瓣看看 总序 在曲折中开拓广阔的道路
绪论理想主义:一个时代的文学精神
一 现实文化与理想的嬗变
二 群体差异与理想的纷繁
三 理想主义与文体形式变迁
第一章 理想主义的渐次回归
一 复苏时代的戏剧抒情与政治控诉
二 自我心灵的艰难觉醒:朦胧诗
三 文化回归:传统及其演变
第二章 苦难历史的浪漫与沉思
一 “归来者”的反思
二 苦难记忆与浪漫叙事
三 青春的高度与限度:以张承志为例
第三章 现实变革与政治情怀
一 时代先锋:工业与体制的改革
二 乡村改革的浪漫与深沉
三 战争的写实与想象
第四章 历史的寻找与女性的成长
一 文学寻根的知青情结与内在悖论
二 历史的浪漫与轻浅:新历史主义小说
三 女性文学:从少女到女人
第五章 文学的先锋与探索
一 何谓先锋?
二 形式主义的政治性
三 先锋的命运与时代精神
第六章 小说的写实与还原
一 王朔的启示意义
二 “新写实小说”的“新”
三 现实主义的背叛与距离
第七章 理想主义的黄昏与消亡
一 激情的退隐与精神的真空
二 抒情的沉沦与戏剧的衰亡
三 故事的回归与小说的庸常化
余论 理想主义消亡之后:论文学作为信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张炯,福建福安人,1933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有评论集和专著16种,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发展史》上中下卷、《中华文学通史》10卷、《中国文学通典》4卷。
贺仲明,1966年3月生于湖南衡东县。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著作《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一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等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理想与激情之梦(1976-1992)》主要勾勒1976-1992年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概貌。这一时期在共和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中国开始走出“文革”的专制和封闭,进入到一个自由和开放的新时期,整个社会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充满个性和自由精神的理想主义开始复归,并成为这个时期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特征。文学也洋溢着激情和浪漫主义气息,充满丰富的思想个性和多元的艺术风格,其成就远远跨越了“文革”和十七年文学。《理想与激情之梦(1976-1992)》抓住时代特征,围绕理想主义的精神主脉,分设七个专题,将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文学事件和作家作品等文学实践作客观的梳理和理论的甄别,真实地还原了新时期多姿多彩而又生机勃勃的文学原生态。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