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来源识别
作者:王林辉 著
出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1
页数:269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05885707
ISBN-10:7505885707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思路
第一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文献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节 要素决定论前沿研究领域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经济增长要素内生化模型
第一节 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节 金融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内生化模型
第三节 引入制度的经济增长内生化模型
第三章 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二节 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内生化过程
第三节 经济增长效率决定机制
第四章 我国经济增长制度因素
第一节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资源禀赋约束
第二节 制度、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制度与贸易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 我国经济增长金融因素
第一节 产权约束下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
第二节 银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动态相关性检验
第三节 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
小渡分层检验和互谱分析
第六章 资本、劳动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
第一节 主要因素指标设计
第二节 经济增长要素作用综合检验与评价
第三节 资本、劳动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率
及动态变化特征
第四节 中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
第一节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不变质量价格指数和资本体现式
技术进步贡献
第三节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C—M方法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以纺织业为例
第八章 地区经济增长要素贡献
第一节 地区要素投入
第二节 地区经济增长变化的特征
第三节 地区经济增长主要因素贡献分解与评价
参考文献
王林辉,女,1973年出生,辽宁锦州人。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8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现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项目等4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等省部委项目10余项。
本书在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制度和金融等因素增长框架,结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构建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综合模型。分析资本、劳动、技术进步、金融、制度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深入研究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决定机制。探寻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阶段性规律。解释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问题。这些研究对有效判断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实现从要素投入为主转向技术进步为主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