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二前言第一章 中国政治地理的研究及其进展 1第一节 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概述 1一、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二、两方政治地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 2第二节 中国政治地理的研究进展 5一、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思想 5二、中国近代政治地理思想 7三、中国政治地理的新发展 9主要参考文献 14第二章 中国国家的领土和疆界 15第一节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5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地理环境 15二、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实体 15三、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7第二节 历代中华民族国家疆域的变迁 19一、秦朝统一的疆域 19二、汉朝疆域的拓展 20三、隋朝统一后的疆域 21四、盛唐时期的疆域 22五、元统一帝国的出现 23六、明朝疆域的变迁 24七、清朝,中华民族国家疆域的最终形成 25第三节 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国土的沦丧 27一、沙俄强占与分裂中国北部领土 28二、英、法帝国主义侵占中国西南边疆状况 30三、两方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30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与疆界 31一、中国的领土 31二、中国的陆界与海疆 31第五节 中国的边界与领土争端 31一、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方针 31二、中国已与12个邻国正式解决了边界问题 32三、关于中印边界领土问题 34主要参考文献 35第三章 中国行政区划 37第一节 中国行政区划简史 37一、发轫时期 37二、地域型行政区划时期 39三、多元型行政区划时期 46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划演化规律 51一、行政区划的变化是绝对的,稳定则是相对的 51二、非行政区划单位向行政区划单位的转化规律 51三、发生-发展-消亡规律 52四、高级行政区划单位易变、基层行政区划单位稳定的规律 53五、早期诞生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地位有下滑的规律 54六、中国行政区划层次与幅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制约规律 55第三节 中国行政区划原则 56一、经济性原则 56二、政治性原则 60三、民族性原则 64四、历史性原则 65五、自然性原则 67第四节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 68一、当今中国行政区划的情况和特点 69二、现行中国行政区划的问题 73三、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构想 78主要参考文献 87第四章 国家首都 90第一节 首都的职能、类型与影响因素 90一、首都的职能 90二、首都的类型 92三、影响首都区位的因素 93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首都 95一、夏时的首都 95二、商的首都 96三、周的首都 97四、夏、商、周三朝首都的动因分析 100第三节 秦至唐时期的首都 102一、秦的首都——咸阳 102二、两汉的首都——长安 102三、从东汉到北魏的首都——洛阳 104四、隋、唐时的首都 107第四节 五代与宋的首都 108一、五代的首都 108二、十国的首都 109三、北宋与南宋的首都 110四、辽、金、西夏的首都 112第五节 元、明、清的首都 114一、元的首都 114二、明的首都 116三、清的首都 116第六节 辛亥革命以后时的首都 117一、临时首都 117二、军阀混战时的北京 118三、国民政府的首都 118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119第八节 我国首都区位选择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22一、影响首都区位选择的环境条件 122二、统一王朝时期首都区位变化与环境 125三、分裂政权时的首都区位特点与环境 132主要参考文献 137第五章 中国海洋政治地理 139第一节 政治地理与海洋 139一、海洋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139二、海洋对民族特征的影响 144第二节 中国可管辖的海域 149一、国家管辖的海域 149二、中国提出的我国可管辖海域的法律制度 150三、我国可管辖的海域地理格局 151四、维护我国可管辖海域面临的问题 152第三节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布局 159一、海洋的地位与作用 159二、中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160三、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 161四、主要海洋产业建设 165五、21 世纪将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166主要参考文献 167第六章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地缘政治 168第一节 冷战时期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与对策 168一、冷战 168二、不同时期的中国地缘政治对策 175三、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战略变化的地缘政治分析 183第二节 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 186一、冷战结束及其地缘政治特点 186二、中国与大国的地缘政治关系 194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 202四、21世纪初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 218主要参考文献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