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  现代科技在田野考古方法上的突破
  (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1.空中考古勘测
  2.地面考古勘测
  3.水下考古调查
  (二)拓宽信息采集的渠道
  1.特殊标本的采集
  2.细小标本的采集
  3.测试标本的采集
  二  古代环境的探讨与考古学研究的深化
  (一)植物分析与农作物起源研究
  1.植物遗骸的分析
  2.植物孢粉的分析
  3.植物硅酸体的分析
  (二)动物鉴定与家畜起源研究
  1.动物种属的鉴定
  2.最小个体数的确定
  3.年龄结构的分析
  (三)古环境的综合性研究
  1.气候研究
  2.地貌研究
  三  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亲缘关系
  (一)人体骨骼鉴定与古代习俗探讨
  1.性别、年龄的鉴定
  2.病理、创伤的分析
  3.人工骨骼变形的观察
  (二)人种类型研究与古代族系探索
  1.史前时代的人种
  2.夏商周三代的人种
  3.汉以后的人种
  四  测年技术成果奠定了考古学编年的基础
  (一)考古年代测定方法的探索
  1.碳十四测年(C法)与AMS法
  2.热释光测年(TL法)和EsR法
  3.古地磁测年法(PM法)
  4.铀系测年法(u系法)
  5.其他测年方法
  (二)考古年代学研究的进展
  1.旧石器时代年代序列的建立
  2.新石器时代年代序列的建立
  3.夏商周时期的断代探索
  五  微观解析与考古学的宏观研究
  (一)微观解析的手段
  1.物质结构分析技术
  2.化学元素分析技术
  (二)宏观研究的成果
  1.金属冶炼的研究
  2.陶瓷工艺的研究
  3.玉石产地的研究
  4.颜料品种的研究
  六  考古遗迹与遗物的科学保护
  (一)考古遗迹的现场保护
  1.土质遗迹的保护
  2.石质遗迹的保护
  (二)考古遗物的室内保护
  1.无机质地遗物的保护
  2.有机质地遗物的保护
  七  模拟考古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一)遗物的复制与制作工艺探讨
  1.陶器的仿制与制陶
  2.铜器的复制与试铸
  3.木漆器的复制与构造
  4.骨器的仿制与使用
  5.丝织品的复制与加工
  (二)遗迹的复原与营造技术探讨
  1.建筑遗迹的复原
  2.冶炼遗迹的复原
  3.悬棺升置的模拟
  八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一)考古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1.考古文献情报检索系统
  2.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
  3.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4.考古学资料数据库
  (二)考古信息的计算机处理
  1.卜甲碎片的缀合处理
  2.各种考古遗存的类型学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