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重新武装与入盟西方战略(1949-1955)
作者:王飞麟 著
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1
页数:277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307067325
ISBN-10:7307067323
去豆瓣看看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 1949年联邦德国的政治、外交与安全状况
一、硝烟与血泪换取的民主化
1.战败后的无政府状态
2.盟国管制委员会的失败
3.美国冷战战略的形成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发端
二、重塑中的联邦德国外交模式
1.联邦德国的外交任务
2.德美政治关联
3.德英政治关联
4.德法政治关联
5.联邦德国与苏联的政治关联
三、待定的安全格局
1.从横行欧洲到被解除武装
2.《布鲁塞尔条约》与《北大西洋公约》的局外人
第二章 联邦德国入盟西方战略的形成与确立
一、1949-1955年联邦德国的外部环境
1.德美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2.德英关系的协调与作用
3.德法关系的调整与修缀
4.德苏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二、入盟西方战略的成因与条件
1.冷战对峙中的必然选择
2.联盟还是中立
三、入盟西方战略的障碍
1.统一观念的影响
2.西方国家的态度
第三章 重新武装之路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与西方对联邦德国重新武装的观念变化
1.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欧的安全状况
2.德美军事合作的前景
3.重新武装——阿登纳的希望之光
二、1950年:重新武装的实质性酝酿
1.国务院与国防部的争执一美国军政界对重新武装态度的消长
2.希默洛德备忘录——德国人关于重新武装的“大宪章”
3.RCT还是Division?斯波福德计划的妥协
4.C6-D/1
三、漫漫长路话“武装”
1.彼得斯堡VS巴黎——德法间的拔河
2.欧洲防务集团对于西方防务与战后德国问题的重要意义
3.从《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的失败到重新武装问题的北约方式解决
第四章 联邦德国重新武装对入盟西方战略的历史作用
一、冷战在德国问题上的历史地位
1.大国合作意味着德国问题停滞不前?
2.对峙中的机遇
二、重新武装推动了联邦德国入盟西方战略
1.军事安全对于联邦德国战后发展的首要作用
2.斩断联邦德国入盟西方的“哥尔蒂之结”的利刃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王飞麟,男,1974年5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历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出站人员。现任职武汉市市直机关某理论刊物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世界史、教育史学科的研究。迄今已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多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军事溃败,领土被分割;政治动荡,经济凋敝。并且,其最高权力为战胜国所操控,民族荣誉为战争罪责所湮没。在战胜国矛盾丛生、立场各异的情形下,德国的国家统一与联盟归属问题长期悬置。两德分别建立后,联邦德国政府在阿登纳的领导下,果断地选择了人盟西方的道路,从而使战后德国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空间。而人盟则包括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等多项内容,它要求联邦德国在上述事项中都能与西方结成一体化的联系。通过马歇尔计划、美英支持下的币制改革与西欧早期的一体化,联邦德国与西方建立起了经济上的密协联系。通过法德和解,以及联邦德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在欧洲建立的一种信任的气氛;加之《基本法》与《占领法规》下,联邦德国与西方盟国在政治制度与组织原则上的联系,另外还有冷战爆发后,美国全球战略中对联邦德国政治作用的日趋倚重,联邦德国已建立起与西方在政治与外交上的融洽与合作。但仅有政治、经济上与西方的一体化仍使联邦德国不免要徘徊于大西洋联盟的门槛外,而最终决定入盟的因素则是冷战背景下,西方军事安全的需要。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欧安全状况的缺陷凸显。因而,联邦德国重新武装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德国人在此后的数年间为重新武装作出了不懈努力。终于求得了1955年5月《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继阿登纳在政治、经济、外交上投身西方后,在军事上,联邦德国也以重新武装的方式达到了与西方一体化。通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人盟西方战略得以完成,其国家主权也得以恢复。于此基础上,它便沿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外部安全的道路不断前行。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