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絮语/陈兴良
  理论前沿
  民国时期刑法主客观主义之争/张诚
  一、引言
  二、民国时期代表著作及选取理由
  三、主客观主义论争的展开
  四、客观主义的弱化及原因
  五、结论
  “合理怀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论证/孙光宁
  一、开端:DNA“共识”的祛魅
  二、巩固:“听众”对EDTA的疑惑
  三、确立:综合性论证方案的共同指向
  四、结语:法律论证价值及其限度
  刑事程序研究
  积极能否中立:刑事法官认证的能动性研究/陈如超
  一、刑事法官能动性认证与司法能动主义福柯监狱思想研究——监狱的权力分析/孙运梁
  二、刑事法官能动认证的合理性论证
  三、刑事法官能动认证能否保持中立
  四、刑事法官能动认证“度”的艺术:积极与中立的平衡
  刑事冲突解决的失衡与校正——被害人保护视角/朱桐辉
  一、困难的平衡:刑事司法中的三对冲突
  二、冲突解决立场看现代刑事司法
  三、呼应还是背离:与刑法、民事诉讼的对比
  四、自由主义的失真与男性视角
  五、方向与选择
  六、平衡与校正
  试验与现实之间——“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与辩护律师作用的扩大”项目报告/褚福民
  一、理论与现实的异同:三种试验方案之分析
  二、访谈与调研的展示:对比组视角下的试验效果
  三、成果与忧虑并存:试验效果的全面考察
  四、观察与思考的深入:对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
  刑事再审制度的价值模式/黄士元
  一、“法的安定性”与“法的公平性”
  二、西方国家刑事再审的价值模式
  三、我国刑事再审的价值模式
  犯罪学研究
  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整体性反思/王燕飞
  一、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整体状况
  二、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展望
  阅读加罗法洛——以自然犯、法定犯理论为中心/米传勇
  一、自然犯、法定犯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自然犯、法定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自然犯、法定犯理论的创新与缺憾
  四、结语
  域外传译
  刑法理论的性质与功能/[美]乔治·弗莱彻文江溯译
  一、引言
  二、何种类型的探究是刑法理论?
  三、刑法理论的功能是什么?
  法益概念与“损害原则”/[英]安德鲁·冯·赫尔希文樊文译
  一、导论
  二、“损害原则”
  三、“损害原则”、利益和法益
  四、对于法益理论的意义
  五、总结
  日本受刑人处遇理念的变迁及今后的展望/[日]本庄武文曹菲译
  一、引言
  二、日本式行刑中的受刑人处遇
  三、行刑改革与日本式行刑的变革
  四、今后处遇的应然状态与日本式行刑的去向
  五、结语
  域外视野
  论法律认识错误 ——德国禁止错误理论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
  改造的启示/王莹
  一、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构成中之地位
  二、违法性认识的内容
  三、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法律后果
  四、结语
  德国刑法学中的义务犯理论/何庆仁
  一、Roxin的义务犯理论
  二、Jakobs的义务犯理论
  三、Roxin与Jakobs的义务犯理论之比较:代小结
  福柯监狱思想研究——监狱的权力分析/孙运梁
  一、引言
  二、圆形监狱和监狱情报小组
  三、作为规训场所的监狱
  四、监狱群岛与监狱连续统一体
  学术随笔
  道冲不盈——兼谈法律本质/林东茂
  一、前言
  二、《道德经》第四章解义
  三、以气比道
  四、东西方精神上的差异
  五、阴阳相济或动态平衡乃事物的本质
  六、法律本质亦为阴阳相济或动态平衡
  七、刑法体系里的阴阳相济
  八、结语
  九、后记
  附录:浑圆桩要诀
  专题研究
  论犯罪构成理论构建的价值前提与基本思路/李洁
  一、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的价值前提概说
  二、法的实务操作性
  三、法的实质安全性
  四、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在安全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构建
  六、改变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基本思路的可能性
  超规范问题及其意义——对犯罪认知体系方法论的初步考察/邓君韬
  一、引言
  二、域外的考察:法系之间的比较
  三、自身的审视:中国体系的路向
  四、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