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套装上下册)

目 录内容简介
上卷
陈建功 ◇ 序
2007—2000
熊召政 ◇ 烟花三月下扬州
何卓琼 ◇ 生死劫
张维 ◇ 乌镇的茅盾
迟子建 ◇ 从此岸到彼岸
廖红球 ◇ 写竹记
余华 ◇ 和一个德国人有关的故事
李清明 ◇ 寻狗
陈希我 ◇ 我们何尝不想嚎叫一下?
鬼子 ◇ 关机
肖建国 ◇ 遥想莫应丰
王祥夫 ◇ 说腊梅
鄢烈山 ◇ 关于《孔雀》的社会学解读
余光中 ◇ 谁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丘树宏 ◇ 香山梦寻
谢望新 ◇ 珍藏一个名字:母亲
万振环 ◇ 儿子成家去了
赖海晏 ◇ 叹茶
彭荆风 ◇ 茗饮欲忘归
韩少功 ◇ 生态的压力
卢锡铭 ◇ 又闻木屐声
曾敏之 ◇ 寂寞张九龄
黎焕颐 ◇ 与骆驼的生死交
吕雷 ◇ 在胶林里读唐诗
林岗 ◇ 城市的记忆
张字航 ◇ 贺兰山,阿拉山
陈俊年 ◇ 南边的岸
郭小东 ◇ 四月绝响
尤今(新加坡) ◇ 沙漠与我
张抗抗 ◇ 扎龙与丹顶鹤
梁国标 ◇ 厚重的古城墙
何立体 ◇ 闲话长沙人
洛夫(加拿大) ◇ 一叶知秋
李敬泽 ◇ 一盏历史之茶
蒋子龙 ◇ 在夹缝中
梁晓声 ◇ 人·燕子和蛇
陈世旭 ◇ 庐山思绪
何顿 ◇ 我的遥远的何家山
吴小攀 ◇ 寻访北京鲁迅旧居
舒婷 ◇ 亲密电脑
高洪波 ◇ 拙政园的荷
陈四益 ◇ 读书不容易
韩少功 ◇ 八景忆雪
石钟山 ◇ 北京平民
摩罗 ◇ 韩国的筐子与中国的猫
余杰 ◇ 梦想里的“庄园”
祝勇 ◇ 夜宿王村
海男 ◇ 爱的特权
铁凝 ◇ 关于头发
阎连科 ◇ 我本茶盲
熊育群 ◇ 京西土炕
苏玉光 ◇ 黑山羊
费勇 ◇ 一个夜晚思绪飘渺
王火 ◇ 我看唐宁街十号
彭见明 ◇ 藏獒
1999—1990
淳亮 ◇ 儿行千里
从维熙 ◇ 书斋轶事
蔡玉明 ◇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陈染 ◇ 瞎走的乐趣
饶苑子 ◇ 在纽西兰过大年初一
李存修 ◇ 爱心无国界
李紫 ◇ 在纽约过旧历年
舒乙 ◇ 冰心心中的波涛
郑启谦 ◇ 桥的变迁
余秋雨 ◇ 千年巡拜——余秋雨日记
金敬迈 ◇ 怎不见三黄四黄莲蓉月
柯蓝 ◇ 岂不快哉
洪三泰 ◇ 雷州半岛的太阳
陶斯亮 ◇ 致母亲——白云山上的祭文
郭风 ◇ 一位教授及其住宅
陈跃子 ◇ 渔家客宴
黄苗子 ◇ 书法之道
杜宣 ◇ 东林寺的怀念
柳明 ◇ 感受向日葵
唐朝人 ◇ 导游的艺术
于光远 ◇ 毛岸英的故事
张中行 ◇ 打油销夏一例
赛茵 ◇ 观奇探胜去保山
邓刚 ◇ 我的活法
白桦 ◇ 太阳雨
仇启明 ◇ 仲夏忆杭州
范若丁 ◇ 我的两个母亲
田瑛 ◇ 瑶山,另一道风景
江静波 ◇ 十八岁离家
节延华 ◇ 走近黄河
刘剑锋 ◇ 感悟苏黎世
谭光荣 ◇ 面对吃饭
张海迪 ◇ 我的麻由咪
邓友梅 ◇ 从大伯公说到老广
区区 ◇ 寻找菊花台
高风 ◇ 说三不道四
李春晓袁效贤 ◇ 除夕之吻
季子 ◇ 学跳舞
何继青 ◇ 男人是一棵树
关夕芝 ◇ 比金牌更宝贵的——写在奥运一百周年
黄咏梅 ◇ 补胎人记
池莉 ◇ 瓷器的意味
刘心武 ◇ 谁是天生杀人狂
刘陶 ◇ 啼血杜鹃别样红——故乡杂记
杨应彬 ◇ 献给母亲——纪念母亲节
邹月照 ◇ 广东股民没有胆
邹镇 ◇ 大山的回忆
张雄辉 ◇ “汤”说广州人
张振金 ◇ 深巷的白杨
罗韬 ◇ 鸽迷
戴胜德 ◇ 花城又新春
关振东 ◇ 好鸟枝头亦朋友
皮皮 ◇ 因为下雨
肖复兴 ◇ 说北京话
肖力 ◇ 雷州风情杂记
萧乾 ◇ 父子谈心
李国文 ◇ 名片小考
华君武 ◇ 说殡仪
方方 ◇ 一个好家给人的怀想
蔡常维 ◇ 草原试马
陈志红 ◇ “骑楼”文化
周明 ◇ 藏龙卧虎的胡同
竹林 ◇ 小人鱼与竹子
叶永烈 ◇ 男女双打
徐迟 ◇ 《幻灭与幻梦》集
王业群 ◇ 表哥
刘逸生 ◇ 电脑黄昏恋
汪曾祺 ◇ 岁朝清供
楚明 ◇ 床前明月光
爱泼斯坦 ◇ 重返新会印象
公刘 ◇ 致小偷先生的公开信
张为 ◇ 杀心初起
徐南铁 ◇ 状元有墓
微音 ◇ 我有幸两次采访毛主席的活动
叶文玲 ◇ 生鱼片与情义豆
叶兆言 ◇ 活着多好
张波 ◇ 六岁的美丽
冯苓植 ◇ 话说骆驼
王蒙 ◇ 名单学的新花语
林海音 ◇ 访母校忆儿时
下卷
胡希明 ◇ 天南海北忆夏公——写在夏衍的《天南海北谈》一书校样读后
张抗抗 ◇ 丢失的经历
张梅 ◇ 棉布和花鞋
赵禁 ◇ 花甲犹作少年狂——《冯白驹将军》创作散记
周文韶 ◇ 梦会苏东坡
韦君宜 ◇ 波月楼的盛会
王季思 ◇ 我的老年心境
瞿琮 ◇ “OK”三记
李门 ◇ 石肖烟小语——记朝鲜战友韩青
何龙 ◇ 人情有味
梁信 ◇ 致刘晓庆
秦牧 ◇ 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
光未然 ◇ 粤海诗记
符启文 ◇ 家住西关长寿西
叶永恒 ◇ 钓鱼轶事
周镇宏 ◇ 我的日本“三同户”
张长 ◇ 平民的欢乐
伊始 ◇ 吃酒的老人——快乐的天才之一
紫风 ◇ 医缘
陈晓虹 ◇ 在男性世界里
范以锦 ◇ 画眉与筋杜鹃
雷铎 ◇ 虎门怀古
苏晨 ◇ 黄花岗那合龙柱
陶萍 ◇ 梅花村散记
苏叔阳 ◇ 记胡耀邦同志一件事
1989—1980
司马玉常 ◇ 读书与老婆
陶建军 ◇ 飞行家
王恤珠 ◇ 四月,想起我的苏联老师
左夫 ◇ 闽南观石
吴有恒 ◇ 故人小记
陈若曦 ◇ 吾家有男初长成
柯原 ◇ 淡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悼念沈从文老师
缪永忠 ◇ 老家的话
筱敏 ◇ 喑哑群山
李亚平 ◇ 驼铃,摇出满街风采
文洁若 ◇ 梦之谷中的奇遇
徐刚 ◇ 遥远的森林——致塞外坝上林场
汪静之 ◇ 西湖也要诗人捧
赵丽宏 ◇ 迎接胜利的是死亡——墨西哥纪行之一
朔望 ◇ 食事琐议
区铁王家声 ◇ 在老舍故居喝豆汁儿——老舍学术讨论会归来漫笔之一
孙犁 ◇ 谈照像
吴泰昌 ◇ 施叔青与她的《香港的故事》
杨光治 ◇ 洛迦山的禅影涛声
黄天骥 ◇ 饭后茶余说《济公》
康濯 ◇ 绣花裙的友谊
黄宗江 ◇ 花神赋
梁茂艺 ◇ 千古秦淮
刘南昌 ◇ 黑海潮——牛田洋,历史与现实
徐城北 ◇ 丁聪有这样一个小本
峻青 ◇ 雁荡山上的空中飞人——漫游记趣
李兰妮 ◇ 初次见识澡堂子——一个“南蛮子”眼中的北京人之一
林贤治 ◇ 写在风暴之后——献给父亲
易征 ◇ 多伦多来客
杨沫 ◇ 我的自白
杨羽仪 ◇ 皇迹上的紫薇花
朱昌勤 ◇ 春城的北国风光
张胜友 ◇ 边寨人家
刘斯奋 ◇ 梅花,一个古老的故事
钱君匀 ◇ 回忆郁达夫
端木蕻良 ◇ 我喜爱屠格涅夫
碧野 ◇ 岩耳
陈忠实 ◇ 一九八三年秋天在灞河
黄药眠 ◇ 写在活页上的短句
黄永玉 ◇ “动物短句”相关的事——《罐斋杂记》代序
黄宗英 ◇ 故友新交欢聚三元里
贾平凹 ◇ 宿州涉故台龙柘树记
黄秋耘 ◇ 月迷津渡
黄伟经 ◇ 复苏的树杪
高晓声 ◇ 天南地北走马看
廖沫沙 ◇ 诙谐谈笑见纯真——怀念廖承志同志
王虹昭 ◇ 我们要去看日出(外一章)
戴镏龄 ◇ 遥念叶圣陶先生
杜佐祥 ◇ 硝烟下的盆景——法卡山前线采访手记
谌容 ◇ 编辑和我
蓝翎 ◇ 蟋蟀声声
严文井 ◇ 我只是个不速之客
李意珍 ◇ 春天,我推开窗户
雨纯 ◇ 你早,金色的文锦渡
贺朗 ◇ 珠海渔女
戴厚英 ◇ 大地是实在的
杜渐坤 ◇ 三河坝去来
高士其 ◇ 庆龄同志对我的关怀
岑桑 ◇ “花花绿绿”的消息
黄庆云 ◇ 西方的微笑和东方的婚礼——参加国际笔会随感之一
郁茹 ◇ 乘车随想
冯牧 ◇ 在阿诗玛的故乡——石林、长湖、大叠水漫记
朱可先卞卡 ◇ 最后的二十七天
陈国凯 ◇ “我从《花地》来!”
1966—1957
曹靖华 ◇ 一枚牙章
李孟昱 ◇ 鼎湖醉绿
马烽 ◇ 吃饭引起的风波
肖玉 ◇ 老房东的热炕头
王匡 ◇ 我所知道的艾思奇同志
夏衍 ◇ 广州赞
周立波 ◇ 韶山的节日
林遐 ◇ 越南的船
黄谷柳 ◇ 陈树存
红线女 ◇ 一段不平易的路程
韩北屏 ◇ 橘林茶香
章以武 ◇ 一只石榴
程坚章陈建 ◇ 不老松
老舍 ◇ 春来忆广州
杨干华 ◇ 三岔路口
陈残云 ◇ 秋色无限好
冰心 ◇ 给广州的朋友
周瘦鹃 ◇ 迎春时节在羊城
巴金 ◇ 喜悦和感激
郭沫若 ◇ 我的故乡——乐山
周敏 ◇ 荔园记
吴晗 ◇ 夫人城
李士非 ◇ 水乡消息
马师曾 ◇ 我演关汉卿
萧荻 ◇ “唐知县”这个人物——看广东汉剧《审诰命》
黄树森 ◇ 呵!水来了
陶铸 ◇ 松树的风格
杨奇 ◇ 和韬奋相处的日子
俞平伯 ◇ 桃根(读周邦彦词札记)
唐瞍 ◇ 列宁格勒的白夜——访苏散记
杜埃 ◇ 从北京到华沙——旅途书简
萧殷 ◇ 亘古以来
张维 ◇ 后记
陈建功 ◇ 序
2007—2000
熊召政 ◇ 烟花三月下扬州
何卓琼 ◇ 生死劫
张维 ◇ 乌镇的茅盾
迟子建 ◇ 从此岸到彼岸
廖红球 ◇ 写竹记
余华 ◇ 和一个德国人有关的故事
李清明 ◇ 寻狗
陈希我 ◇ 我们何尝不想嚎叫一下?
鬼子 ◇ 关机
肖建国 ◇ 遥想莫应丰
王祥夫 ◇ 说腊梅
鄢烈山 ◇ 关于《孔雀》的社会学解读
余光中 ◇ 谁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丘树宏 ◇ 香山梦寻
谢望新 ◇ 珍藏一个名字:母亲
万振环 ◇ 儿子成家去了
赖海晏 ◇ 叹茶
彭荆风 ◇ 茗饮欲忘归
韩少功 ◇ 生态的压力
卢锡铭 ◇ 又闻木屐声
曾敏之 ◇ 寂寞张九龄
黎焕颐 ◇ 与骆驼的生死交
吕雷 ◇ 在胶林里读唐诗
林岗 ◇ 城市的记忆
张字航 ◇ 贺兰山,阿拉山
陈俊年 ◇ 南边的岸
郭小东 ◇ 四月绝响
尤今(新加坡) ◇ 沙漠与我
张抗抗 ◇ 扎龙与丹顶鹤
梁国标 ◇ 厚重的古城墙
何立体 ◇ 闲话长沙人
洛夫(加拿大) ◇ 一叶知秋
李敬泽 ◇ 一盏历史之茶
蒋子龙 ◇ 在夹缝中
梁晓声 ◇ 人·燕子和蛇
陈世旭 ◇ 庐山思绪
何顿 ◇ 我的遥远的何家山
吴小攀 ◇ 寻访北京鲁迅旧居
舒婷 ◇ 亲密电脑
高洪波 ◇ 拙政园的荷
陈四益 ◇ 读书不容易
韩少功 ◇ 八景忆雪
石钟山 ◇ 北京平民
摩罗 ◇ 韩国的筐子与中国的猫
余杰 ◇ 梦想里的“庄园”
祝勇 ◇ 夜宿王村
海男 ◇ 爱的特权
铁凝 ◇ 关于头发
阎连科 ◇ 我本茶盲
熊育群 ◇ 京西土炕
苏玉光 ◇ 黑山羊
费勇 ◇ 一个夜晚思绪飘渺
王火 ◇ 我看唐宁街十号
彭见明 ◇ 藏獒
1999—1990
淳亮 ◇ 儿行千里
从维熙 ◇ 书斋轶事
蔡玉明 ◇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陈染 ◇ 瞎走的乐趣
饶苑子 ◇ 在纽西兰过大年初一
李存修 ◇ 爱心无国界
李紫 ◇ 在纽约过旧历年
舒乙 ◇ 冰心心中的波涛
郑启谦 ◇ 桥的变迁
余秋雨 ◇ 千年巡拜——余秋雨日记
金敬迈 ◇ 怎不见三黄四黄莲蓉月
柯蓝 ◇ 岂不快哉
洪三泰 ◇ 雷州半岛的太阳
陶斯亮 ◇ 致母亲——白云山上的祭文
郭风 ◇ 一位教授及其住宅
陈跃子 ◇ 渔家客宴
黄苗子 ◇ 书法之道
杜宣 ◇ 东林寺的怀念
柳明 ◇ 感受向日葵
唐朝人 ◇ 导游的艺术
于光远 ◇ 毛岸英的故事
张中行 ◇ 打油销夏一例
赛茵 ◇ 观奇探胜去保山
邓刚 ◇ 我的活法
白桦 ◇ 太阳雨
仇启明 ◇ 仲夏忆杭州
范若丁 ◇ 我的两个母亲
田瑛 ◇ 瑶山,另一道风景
江静波 ◇ 十八岁离家
节延华 ◇ 走近黄河
刘剑锋 ◇ 感悟苏黎世
谭光荣 ◇ 面对吃饭
张海迪 ◇ 我的麻由咪
邓友梅 ◇ 从大伯公说到老广
区区 ◇ 寻找菊花台
高风 ◇ 说三不道四
李春晓袁效贤 ◇ 除夕之吻
季子 ◇ 学跳舞
何继青 ◇ 男人是一棵树
关夕芝 ◇ 比金牌更宝贵的——写在奥运一百周年
黄咏梅 ◇ 补胎人记
池莉 ◇ 瓷器的意味
刘心武 ◇ 谁是天生杀人狂
刘陶 ◇ 啼血杜鹃别样红——故乡杂记
杨应彬 ◇ 献给母亲——纪念母亲节
邹月照 ◇ 广东股民没有胆
邹镇 ◇ 大山的回忆
张雄辉 ◇ “汤”说广州人
张振金 ◇ 深巷的白杨
罗韬 ◇ 鸽迷
戴胜德 ◇ 花城又新春
关振东 ◇ 好鸟枝头亦朋友
皮皮 ◇ 因为下雨
肖复兴 ◇ 说北京话
肖力 ◇ 雷州风情杂记
萧乾 ◇ 父子谈心
李国文 ◇ 名片小考
华君武 ◇ 说殡仪
方方 ◇ 一个好家给人的怀想
蔡常维 ◇ 草原试马
陈志红 ◇ “骑楼”文化
周明 ◇ 藏龙卧虎的胡同
竹林 ◇ 小人鱼与竹子
叶永烈 ◇ 男女双打
徐迟 ◇ 《幻灭与幻梦》集
王业群 ◇ 表哥
刘逸生 ◇ 电脑黄昏恋
汪曾祺 ◇ 岁朝清供
楚明 ◇ 床前明月光
爱泼斯坦 ◇ 重返新会印象
公刘 ◇ 致小偷先生的公开信
张为 ◇ 杀心初起
徐南铁 ◇ 状元有墓
微音 ◇ 我有幸两次采访毛主席的活动
叶文玲 ◇ 生鱼片与情义豆
叶兆言 ◇ 活着多好
张波 ◇ 六岁的美丽
冯苓植 ◇ 话说骆驼
王蒙 ◇ 名单学的新花语
林海音 ◇ 访母校忆儿时
下卷
胡希明 ◇ 天南海北忆夏公——写在夏衍的《天南海北谈》一书校样读后
张抗抗 ◇ 丢失的经历
张梅 ◇ 棉布和花鞋
赵禁 ◇ 花甲犹作少年狂——《冯白驹将军》创作散记
周文韶 ◇ 梦会苏东坡
韦君宜 ◇ 波月楼的盛会
王季思 ◇ 我的老年心境
瞿琮 ◇ “OK”三记
李门 ◇ 石肖烟小语——记朝鲜战友韩青
何龙 ◇ 人情有味
梁信 ◇ 致刘晓庆
秦牧 ◇ 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
光未然 ◇ 粤海诗记
符启文 ◇ 家住西关长寿西
叶永恒 ◇ 钓鱼轶事
周镇宏 ◇ 我的日本“三同户”
张长 ◇ 平民的欢乐
伊始 ◇ 吃酒的老人——快乐的天才之一
紫风 ◇ 医缘
陈晓虹 ◇ 在男性世界里
范以锦 ◇ 画眉与筋杜鹃
雷铎 ◇ 虎门怀古
苏晨 ◇ 黄花岗那合龙柱
陶萍 ◇ 梅花村散记
苏叔阳 ◇ 记胡耀邦同志一件事
1989—1980
司马玉常 ◇ 读书与老婆
陶建军 ◇ 飞行家
王恤珠 ◇ 四月,想起我的苏联老师
左夫 ◇ 闽南观石
吴有恒 ◇ 故人小记
陈若曦 ◇ 吾家有男初长成
柯原 ◇ 淡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悼念沈从文老师
缪永忠 ◇ 老家的话
筱敏 ◇ 喑哑群山
李亚平 ◇ 驼铃,摇出满街风采
文洁若 ◇ 梦之谷中的奇遇
徐刚 ◇ 遥远的森林——致塞外坝上林场
汪静之 ◇ 西湖也要诗人捧
赵丽宏 ◇ 迎接胜利的是死亡——墨西哥纪行之一
朔望 ◇ 食事琐议
区铁王家声 ◇ 在老舍故居喝豆汁儿——老舍学术讨论会归来漫笔之一
孙犁 ◇ 谈照像
吴泰昌 ◇ 施叔青与她的《香港的故事》
杨光治 ◇ 洛迦山的禅影涛声
黄天骥 ◇ 饭后茶余说《济公》
康濯 ◇ 绣花裙的友谊
黄宗江 ◇ 花神赋
梁茂艺 ◇ 千古秦淮
刘南昌 ◇ 黑海潮——牛田洋,历史与现实
徐城北 ◇ 丁聪有这样一个小本
峻青 ◇ 雁荡山上的空中飞人——漫游记趣
李兰妮 ◇ 初次见识澡堂子——一个“南蛮子”眼中的北京人之一
林贤治 ◇ 写在风暴之后——献给父亲
易征 ◇ 多伦多来客
杨沫 ◇ 我的自白
杨羽仪 ◇ 皇迹上的紫薇花
朱昌勤 ◇ 春城的北国风光
张胜友 ◇ 边寨人家
刘斯奋 ◇ 梅花,一个古老的故事
钱君匀 ◇ 回忆郁达夫
端木蕻良 ◇ 我喜爱屠格涅夫
碧野 ◇ 岩耳
陈忠实 ◇ 一九八三年秋天在灞河
黄药眠 ◇ 写在活页上的短句
黄永玉 ◇ “动物短句”相关的事——《罐斋杂记》代序
黄宗英 ◇ 故友新交欢聚三元里
贾平凹 ◇ 宿州涉故台龙柘树记
黄秋耘 ◇ 月迷津渡
黄伟经 ◇ 复苏的树杪
高晓声 ◇ 天南地北走马看
廖沫沙 ◇ 诙谐谈笑见纯真——怀念廖承志同志
王虹昭 ◇ 我们要去看日出(外一章)
戴镏龄 ◇ 遥念叶圣陶先生
杜佐祥 ◇ 硝烟下的盆景——法卡山前线采访手记
谌容 ◇ 编辑和我
蓝翎 ◇ 蟋蟀声声
严文井 ◇ 我只是个不速之客
李意珍 ◇ 春天,我推开窗户
雨纯 ◇ 你早,金色的文锦渡
贺朗 ◇ 珠海渔女
戴厚英 ◇ 大地是实在的
杜渐坤 ◇ 三河坝去来
高士其 ◇ 庆龄同志对我的关怀
岑桑 ◇ “花花绿绿”的消息
黄庆云 ◇ 西方的微笑和东方的婚礼——参加国际笔会随感之一
郁茹 ◇ 乘车随想
冯牧 ◇ 在阿诗玛的故乡——石林、长湖、大叠水漫记
朱可先卞卡 ◇ 最后的二十七天
陈国凯 ◇ “我从《花地》来!”
1966—1957
曹靖华 ◇ 一枚牙章
李孟昱 ◇ 鼎湖醉绿
马烽 ◇ 吃饭引起的风波
肖玉 ◇ 老房东的热炕头
王匡 ◇ 我所知道的艾思奇同志
夏衍 ◇ 广州赞
周立波 ◇ 韶山的节日
林遐 ◇ 越南的船
黄谷柳 ◇ 陈树存
红线女 ◇ 一段不平易的路程
韩北屏 ◇ 橘林茶香
章以武 ◇ 一只石榴
程坚章陈建 ◇ 不老松
老舍 ◇ 春来忆广州
杨干华 ◇ 三岔路口
陈残云 ◇ 秋色无限好
冰心 ◇ 给广州的朋友
周瘦鹃 ◇ 迎春时节在羊城
巴金 ◇ 喜悦和感激
郭沫若 ◇ 我的故乡——乐山
周敏 ◇ 荔园记
吴晗 ◇ 夫人城
李士非 ◇ 水乡消息
马师曾 ◇ 我演关汉卿
萧荻 ◇ “唐知县”这个人物——看广东汉剧《审诰命》
黄树森 ◇ 呵!水来了
陶铸 ◇ 松树的风格
杨奇 ◇ 和韬奋相处的日子
俞平伯 ◇ 桃根(读周邦彦词札记)
唐瞍 ◇ 列宁格勒的白夜——访苏散记
杜埃 ◇ 从北京到华沙——旅途书简
萧殷 ◇ 亘古以来
张维 ◇ 后记
目 录内容简介
羊城晚报《花地》是影响广泛、深受读者喜爱的报纸副刊,至2007年,已创刊50周年。在这50周年当中,它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上面刊登的文学作品,有短作品,也有长篇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也有艺术作品及其评论等文化作品。
《50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套装上下册)》收集了羊城晚报《花地》副刊50周年来的精品散文250多篇,每十年一个单元,分上下两册。为了让读者渐渐进入不同时代的语境,《50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套装上下册)》采取了由近及远倒时序编排的方法。这些文章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与世俱新。
《50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套装上下册)》收集了羊城晚报《花地》副刊50周年来的精品散文250多篇,每十年一个单元,分上下两册。为了让读者渐渐进入不同时代的语境,《50年花地精品选:散文卷(套装上下册)》采取了由近及远倒时序编排的方法。这些文章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与世俱新。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