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
作者:范黎波,宋志红 编著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丛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国际贸易学核心课系列教材
页数:380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303096961
ISBN-10:7303096965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跨国公司的定义、特征与跨国经营的演进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苹果公司享誉全球
1.1 跨国公司
1.1.1 跨国公司的定义
1.1.2 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
1.1.3 跨国公司的战略演化
1.2 跨国经营
1.2.1 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演化
1.2.2 跨国经营阶段分析
1.2.3 有关跨国经营的知识积累
【本章精要】
【思考题】
【案例分析】“环球金融,地方智慧”如何成就汇丰
【参考文献】
第2章 FDI与全球化挑战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宜家的国际化成长之路
2.1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特征和趋势
2.1.1 全球FDI的基本特征
2.1.2 全球FDI的基本趋势
2.1.3 FDI与东道国经济相互间的影响
2.1.4 中国吸收与利用FDI的国际定位
2.2 全球化释义
2.2.1 全球化的内涵
2.2.2 全球市场
2.2.3 全球市场新规则
2.3 应对全球化挑战
2.3.1 传统的补救措施与新问题
2.3.2 跨国公司面临的外部挑战:全球竞争的不连续性
2.3.3 跨国公司面临的内部挑战:转变内部治理方式
【本章精要】
【思考题】
【案例分析】通用汽车公司打造全球性战略联盟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贸易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贸易创造财富
3.1 贸易结构优化理论
3.1.1 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
3.1.2 动态比较优势学说
3.2 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3.2.1 近年来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进展
3.2.2 简单的模型与分析
3.2.3 比较优势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3.1 产品生命周期
3.3.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3.4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
3.4.1 “边际产业学说”对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解释
3.4.2 日本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区别
3.4.3 对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3.5 人力资本与国际贸易
3.5.1 人力资本及其形成
3.5.2 人力资本与国际贸易
3.5.3 教育信贷约束
【本章精要】
【思考题】
【案例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及教训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跨国经营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英特尔在华投资之旅
4.1 特定优势理论
4.1.1 对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挑战
4.1.2 特定优势理论
4.1.3 特定优势理论的发展
4.2 交易费用与内部化理论
4.2.1 交易费用理论
4.2.2 交易费用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关键领域
4.2.3 纵向一体化——制造与购买
4.2.4 内部化理论
4.2.5 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
4.3 FDI区位理论(LocationTheory)
4.3.1 OIL范式
4.3.2 东道国的区位条件与跨国公司投资
4.3.3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4.3.4 东道国政府讨价还价能力理论
4.3.5 FDI导向的发展战略
4.4 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
4.4.1 子公司特定优势(SSAs)
4.4.2 子公司的战略地位
4.4.3 子公司的治理权
4.4.4 组织模式——卓越中心
4.4.5 子公司特定优势的作用
4.4.6 SSA对跨国公司管理机制的挑战
【本章精要】
【思考题】
【案例分析】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投资
【参考文献】
第5章 跨国进入战略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跨国进入是慎重而复杂的决策过程
5.1 分析模型
5.1.1 跨国进入的影响因素及方式选择
5.1.2 跨国进入的静态分析模型
5.1.3 跨国进入的动态分析模型
5.2 进入方式
5.2.1 贸易式进入
5.2.2 投资式进入
5.3 跨国进入中的股权安排
5.3.1 跨国公司控制模式选择模型
5.3.2 跨国公司控股
【本章精要】
【思考题】
【案例分析】转型中的飞利浦的跨国进入
【参考文献】
第6章 新兴市场与跨国经营
【本章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日产Infiniti(英菲尼迪)发现新兴市场“蓝海”
6.1 新兴市场的进入策略
6.1.1 新兴市场的含义与分析框架
6.1.2 进入新兴市场的时机选择
……
第7章 跨国经营战略
第8章 合作战略
第9章 跨国并购
第10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专题研究
山东招远人,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系主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1983-87和87-89年就读于中南工业大学,获法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2001-04年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1-92年在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学习;1995年香港中文大学短期进修;2002年法国HEC商学院和德国科隆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
1989年参加工作,执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原国际企业管理系)。期间1994-98年在中国化工进出口(集团)公司工作,任项目经理,2003-04年在海尔集团工作,任海尔商学院执行副院长。
出版专著《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2001年)、《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2003年)、《管理原则解析-案例分析方法》(2004年)、《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2004年)、《项目管理》(2005年)、《跨国管理》(2005年),翻译《企业经济学》(2006年),在《经济研究》、《光明日报》、《财贸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自2000年来,主持完成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0年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2004年完成)和一项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理论与企业创新体系建设,2005年完成)。目前正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2003年立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学习战略-中国实践与印度经验,2005年立项)和一项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与跨国公司互联-提升首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04年立项)。
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开设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管理理论与行为、企业并购与重组、组织行为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跨国公司理论、战略管理、创新与企业理论、技术转移与学习战略
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在强劲的经济和技术推动力的作用下,在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公司的带动下,经济全球化拥有着强大的自我驱动和维系能力,成为不可抗拒和难以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扩张、金融市场一体化、技术扩散效应增强和国际移民持续进行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生产要素流动性和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研究的核心命题。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