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
作者:周黎安  著
出版:格致出版社 2008.11
丛书: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
页数:339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543215306
ISBN-10:7543215306 
去豆瓣看看    1 导论
  1.1 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1.2 地方政府的独特地位
  1.3 “把政府激励搞对”
  1.4 本书的基本内容
  2 政府内部的激励与治理:理论背景
  2.1 经济学的激励与治理理论
  2.2 政府组织中的激励与治理
  2.3 政府间关系: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
  3 行政逐级发包和属地管理
  3.1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特征:文献回顾
  3.2 属地管理与行政逐级发包:历史原型
  3.3 古代行政逐级发包制的内在逻辑
  3.4 建国以来政府间关系架构的演变
  4 政治锦标赛模式
  4.1 逐级淘汰的政治锦标赛模式:基本描述
  4.2 有效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4.3 政治锦标赛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4.4 干部人事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4.5 干部异地交流制度及其效果
  4.6 政治锦标赛的成本
  4.7 最近的发展
  5 转型中的地方分权
  5.1 改革之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2 改革以来的地方分权
  5.3 条块关系的演变与最近的发展
  5.4 县乡基层政府问的关系:历史演变
  6 转型中的财政分成
  6.1 改革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6.2 传统体制下的财政激励与承诺问题:进一步的分析
  6.3 财政包干与分税制改革
  6.4 预算外财政
  6.5 省及以下政府问的财政关系
  7 行政发包与晋升竞争:理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
  7.1 纵向发包和横向竞争
  7.2 中国行政体制的“集权一分权”悖论及其解释
  7.3 政府层级问的“责任状”和“数目字管理”
  7.4 地方政府治理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7.5 传统地方政府治理的弱点
  8 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地方官员激励的影响
  8.1 区域互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
  8.2 被忽略的角落:行政区交界地带的经济发展问题
  8.3 地方官员的激励与合作:理论及其解释
  8.4 区域经济互动中的“抱团竞争”
  9 地方政府与企业
  9.1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历史与现实
  9.2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理论分析
  9.3 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的兴盛
  9.4 政企关系的新特征
  9.5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
  9.6 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差异:一个理论假说及其证据
  10 地方政府治理的改革
  10.1 问题与挑战
  10.2 地方政府治理的转型
  10.3 从发包制向官僚制过渡?
  参考文献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人,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IERR)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官员的激励与行为、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 。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