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资源利用
1.1 经济学概念的界定
1.2 充分就业和完全生产
1.3 生产可能性曲线
1.4 成本递增规律
1.5 生产效率
1.6 经济增长
1.7 当前关注:是否会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
第2章 供给与需求
2.1 需求
2.2 供给
2.3 均衡
2.4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2.5 价格的上限和下限
2.6 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2.7 结束语
2.8 现阶段热点问题:高石油价格
第3章 混合经济
3.1 经济学的三个问题
3.2 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完全竞争
3.3 循环流通模型
3.4 政府的经济作用
3.5 资本
3.6 中国的转型经济
第4章 家庭消费
4.1 GDP
4.2 消费
4.3 储蓄
4.4 平均消费倾向(APC)
4.5 平均储蓄倾向(APS)
4.6 边际消费倾向(MPC)
4.7 边际储蓄倾向(MPS)
4.8 用图表示消费和储蓄的功能
4.9 消费函数
4.10 储蓄函数
4.11 自发消费和诱导消费
4.12 消费者购买什么
4.13 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
4.14 持久收人假说
4.15 消费者是真正的上帝吗
4.16 花费这么多与储蓄那么少
4.17 总储蓄: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
第5章 投资
5.1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5.2 投资
第6章 政府
6.1 政府日益增长的经济作用
6.2 政府支出
6.3 画C+I+G曲线
6.4 税
6.5 政府的经济作用
6.6 各国的税负状况
6.7 结论
第7章 进出口
7.1 国际贸易基础
7.2 专业化和交换
7.3 中国和美国的进出口状况
7.4 外包和离岸贸易
7.5 计算:C+I+G+X
7.6 国际贸易协议和自由贸易区
第8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8.1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8.2 GDP的核算
8.3 核算GDP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8.4 名义GDP和实际GDP
8.5 GDP的国际比较
8.6 人均实际GDP
8.7 GDP核算体系的缺点
第9章 经济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
9.1 经济波动
9.2 经济周期理论
9.3 经济周期预测
9.4 失业
9.5 通货膨胀
9.6 痛苦指数
第10章 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
10.1 古典经济学理论
10.2 凯恩斯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批判
10.3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
第11章 财政政策和国债
11.1 财政政策视角
11.2 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
11.3 自动稳定器
11.4 自主的财政政策
11.5 令人既爱又恨的赤字
11.6 挤入和挤出效应
11.7 公债
11.8 中国的财政状况
第12章 货币和银行业
12.1 货币
12.2 银行
12.3 货币创造与货币毁灭
12.4 银行管制
第13章 经济增长和生产率
13.1 全球经济增长概述
13.2 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3.3 工业革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
13.4 生产力增长记录
13.5 技术变革的作用
13.6 上升的医疗保健成本和向服务经济的转移
13.7 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其他因素
13.8 总结
13.9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第14章 国际贸易
14.1 美国贸易的简史
14.2 国际贸易理论
14.3 国际贸易实际情况
14.4 美国和日本、中国的贸易赤字
14.5 结束语
第15章 国际金融
15.1 国际金融机制
15.2 汇率体系
15.3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15.4 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