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裁量:刑事类
作者:于同志 著
出版:法律出版社 2009.1
丛书:热点难点案例判解
页数:396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03690945
ISBN-10:7503690941
去豆瓣看看 1 死刑裁量的一般标准
2 无充分证据证实犯罪时年满18周岁的能否适用死刑
3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如何理解与适用
4 限制责任能力人犯罪如何裁量刑罚
5 犯死罪的聋哑人如何适用刑罚
6 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应否有年龄上限
7 “能人”犯罪可否从宽处理
8 结果加重犯如何认定与处罚
9 间接故意犯罪的如何量刑
10 如何把握互殴与正当防卫的界限及其处罚
11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情节如何影响死刑裁量
12 如何确定雇凶者与受雇者的罪责 .
13 自首是否从宽处罚及其从宽处罚幅度如何掌握
14 提供间接线索由亲属协助抓获疑犯的如何认定与处罚
15 归案后主动供述公安机关不掌握的关键情节如何量刑
16 因被害人过错引起的案件如何量刑
17 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如何量刑
18 如何把握民事赔偿与死刑适用的关系
19 死刑案件中的退赃情节如何认定与处理
20 公安特情人员诱惑侦查的如何裁量
21 如何把握“留有余地判处死缓”与“疑案从无”
22 为泄私愤驾车冲撞群众的如何认定与处罚
23 以借款返息为名骗取巨额资金后拒不交代赃款去向的如何处罚
24 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杀人的如何处理
25 非直接致伤的故意伤害如何认定与处罚
26 绑架中对被绑架人实施伤害致其重伤的如何定罪量刑
27 为毁证灭债人户劫取债权人借条并致人重伤的如何处罚
后记
于同志,男,1975年生,安徽蒙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兼任北京市刑事侦查学研究会理事。曾供职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独著《刑法热点裁判与规则适用》。《网络犯罪》,合著《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刑法适用与审判实务》、《经济犯罪新型疑难案例判解》、《经济犯罪名案精析》、《刑法案例选编》等著作十余部,在《法学研究》、《法学》、《人民司法》等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先后获得中国法学第一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及全国法院系统第一届、第二届应用法学有奖征文,“姑苏杯”、“盛京杯”、“沈阳杯”学术征文一、二等奖等全国性科研奖励十余次。
《死刑裁量:刑事类》对刑事案例中的死刑进行了简要研究。当前,随着各种新类型案件、重大疑难等案件不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在各地法院时有出现。例如,同是一个法院受理的案件,类似的法律事实,由不同的业务庭审理,适用法律的标准却不统一,甚至同一业务庭内不同合议庭对相似的法律事实也会作出大相径庭的裁判;不同法院之间也存在裁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地削弱了司法的尊严,降低了司法的公信度。统一司法裁判尺度已成为目前司法公正的迫切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建设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