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老子》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
作者:姜金元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5
丛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页数:211
定价:30.00 元
ISBN-13:9787500485384
ISBN-10:7500485387
去豆瓣看看 中国古代文论形上之思(代序)
第一章 文论本体与方法
第一节 本体论概说
一 本体论
二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
三 中西方本体论的差异——道与逻各斯
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
第三节 中国文论本体的方法探寻
一 “为道日损”与“现象学还原”
二 “心斋”、“坐忘”与“陶醉”
三 “丧我”与“先验自我”
四 “游”与“畏”
第二章 中国文学本体论的基础——大道
第一节 文艺学、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原道
一 道的词源学考察和作为一般范畴的“道”
二 《老子》的道论
三 老子道论与中国文论
第三章 中国文论本体——大象
第一节 “象”的词源学与发生学考察
一 “象”的本义
二 “象”的引申义
三 “象”的本义的发生学考察与本体猜想
第二节 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点
一 思想及其方式
二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特点
第三节 《周易》的“象”:“在天成象”与“天下之赜”
一 《周易》中“象”的基本含义
二 《周易》象论与文论
第四节 《老子》的“象”、“大象”
一 道与象——“其中有象”
二 象与形——“大象无形”
三 “大象”的特征
四 大象——形上世界的开启
第五节 “道”的“理化”、“象”的“形化”与“形”的“象化”、“理”的“玄化”
第四章 中国文论本体的特征——无
第一节 “无”——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
第二节 《老子》的“无”
一 相对的“无”
二 绝对的“无”
第三节 虚静说
一 本体之“虚”
二 功夫之“虚”
三 无心
四 无我
第四节 “无”的意义
一 “无”与世界的统一性
二 “无”与万物的自性
三 “无”与文化和谐
四 “无”与文学
第五节 魏晋时期的艺术本体论探寻
一 嵇康:“声无哀乐论”
二 宗炳:“澄怀味象”
三 刘勰:道·神·隐
四 本体世界追求下的文学创作
第五章 中国文论本体的表现形式——形
第一节 形略说
一 形的内涵
二 形的外延及其层级
三 形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本体范畴”检查
一 意象略说
二 意境略说
三 境界略说
结语 重返“象”之域——意义的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姜金元,1963年生,湖北鄂城人。自幼牧牛,喜春野及夏日河滩。少时入湖挖藕,遇一支,追至中途又遇他藕,复追之,往复无穷,及归,收获甚瘦,每被同伴所讥。1982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96年入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入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实则不博,更不专。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授《大学语文》、《文学理论》。于《人文杂志》、《江汉论坛》等刊发论文数篇。
《大象无形: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以中国古代文论的“原道”为切入点,以道家创始人老子对“道”的理解为基础,以“道”与“象”的原始统一为核心,以“无”为本质特征,来分析和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形而上之维度。
《大象无形: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