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一)中国商会法立法研究课题总报告
导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商会立法的重要意义
三、我国商会立法的模式选择
第一章我国商会行业组织发展概况及立法现状
1.1我国商会及行业组织发展概况
1.1.1组织结构:重复设会、功能重叠,亟待理顺关系
1.1.2改革转型:体制内商会和行业组织自身改革步履艰难任重道远
1.1.3功能发挥:“全能政府”限制了商会和行业组织功能的发挥
1.1.4治理结构:民主治理尚未全面落实,许多制度往往流于形式
1.1.5财务状况:大多数地方性行业协会商会财务困难
1.1.6监管体制:有新的探索但总体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1.2我国商会行业协会立法现状
1.2.1我国商会、行业组织立法的主要进展
1.2.2我国商会、行业组织立法中的主要问题
1.2.3学界、业界对于商会立法模式、思路的研讨状况
第二章国外商会和行业协会立法经验
2.1商会与行业协会的区别以及各国的立法对策
2.1.1商会和其他商业会员组织的共性和区别
2.1.2国外商业会员组织的发展趋势
2.1.3国外商业会员组织立法对策
2.1.4国际上三种不同的商会法律结构模式
2.1.5几点启示
2.2大陆模式商会法律结构例证
2.2.1法国的工商会、行业协会法律结构
2.2.2德国的商会、行业协会法律结构
2.2.3大陆模式的利弊分析
2.3英美模式商会法律结构例证
2.3.1美国的商会、行业协会法规
2.3.2澳大利亚的商会行业协会法律法规
2.3.3英美模式的利弊分析
2.4混合模式商会法律结构例证
2.4.1日本的商会、行业协会的法律结构
2.4.2混合模式商会法律结构的成因及利弊分析
2.5我国历史上商会立法、台湾地区的商会立法及其对国外商会法律的借鉴
2.5.1清末的商会立法
2.5.2民国北京政府的商会立法
2.5.3南京国民政府的商会立法
2.5.4台湾地区目前的商会、行业协会法律结构
第三章我国商会立法的指导思想、目的、对象选择和基本原则
3.1商会立法的指导思想
3.1.1体现商会组织发展的普遍规律
3.1.2体现改革精神
3.1.3体现事前规制的精神
3.1.4借鉴国外经验,努力与国际接轨
3.2商会立法的主要目的
3.2.1通过立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会体系目标模式
3.2.2通过立法使商会、行业组织规范化
3.3商会立法的对象选择——立《商会法》还是立《行业协会法》?
3.4商会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通过立法合理重组我国商会行业协会体系
4.1重组的指导思想
4.1.1中国不宜照搬英美的模式和大陆模式
4.1.2以混合模式为主兼顾三种模式的优点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商会行业组织体系
4.2重组我国商会及行业组织的思路和框架设想
4.2.1重组的基本思路
4.2.2重组的框架设想
4.2.3商会和行业组织的职能分工
4.3以工商联系统为组织架构建立中国的商会行业协会体系
4.3.1工商联整体转型为民间性的综合性商会组织
4.3.2将商会职能及相应组织机构从工商联分离出来以建立新的商会体系
第五章我国商会立法基本思路和框架设计建议
5.1商会法调整对象的选择
5.2立法路径的选择
5.2.1立法层级选择
5.2.2立法主体选择
5.2.3建立完善的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法律体系
5.3三个商会法建议草案的内容框架
5.3.1基于第一种重组框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会法》内容架构
5.3.2基于第二种重组框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会法》内容框架
5.3.3基于第三种重组框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会法》内容框架
5.3.4全国性行业协会指导意见或《行业协会条例》的内容框架
(二)《商会法》建议草案
附录I外国及台湾地区商会法选录
1.法国工商会法(1898年4月9日法律)
2.法国商事法典有关法国工商会的规定
3.德国工商会法
4.关于工商会法暂行规定法的联邦法律的黑森州实施法
5.德国达姆施塔特工商会会费法
6.德国达姆施塔特工商会选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