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史

目 录内容简介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论语学”发展阶段纵论
三 《论语》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 《论语>概说
第一节 《论语》书名释义
一 “论语”一名之来历
二 “论语”释名
第二节 《论语》的编纂者
一 前贤之成说
二 《论语》由子思最后主持编纂成书
第三节 《论语》篇章的真伪问题
一 前人的《论语》辨伪
二 诸说献疑
第四节 《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
一 天命鬼神思想
二 政治思想
三 道德修养思想
四 教育思想
第二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先秦时期《论语》的流传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论语》传本
一 孔壁《古论》乃孔氏家传本
二 《古论》、《齐论》、《鲁论》考述
三 西汉时期的其他《论语》传抄本
第三节 《论语》学的成因
第四节 最早的《论语》注解——《论语孔氏训解》
一 《论语孔氏训解》非伪书辨
二 训诂以通大义
三 今日所见最早的两汉《论语》注本
第五节 别具特色的《论语章句》
一 包成及其《论语章句》
二 “迭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
第六节 兼采今古学的开山之作——《论语训说》
一 马融注训《古论》
二 兼采今古学以释《论》
第七节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的《论语郑氏注》
一 《论语注》的成书与流传
二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
第八节 《论语》学的变种——《论语谶》
一 谶纬论略
二 《论语谶》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集汉魏《论语》研究之大成的《论语集解》
一 《论语集解》撰集者考辨
二 《论语集解》之成书与传本
三 “数百年讲论之大意,赖以得存”
四 集诸家之善,间下己意
五 对《论语集解》的评价
第三节 开以玄学释《论》之风的《论语释疑》
一 援道释《论》
二 开以玄学释《论》之先声
第四节 “存汉晋经学之一线”的《论语义疏》
一 《论语义疏》的流传、回归与辨伪
二 综合创新的《论语》观
三 “学贵自得”、“清通简要”
四 继往开来,功莫大焉
第五节 其他重要《论语》注本
一 周生烈的《论语义说》
二 郭象的《论语体略》
三 李充的《论语注》
第六节 从《汉志》、《隋志》看《论语》学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中衰
第二节 辨音释义的《论语》专著——《论语音义》
一 考镜《论语》源流
二 辨音释义的注释特色
第三节 疑经改注,发明己义的《论语笔解》
一 《论语笔解》的真伪问题
二 疑经改注,自发新义
三 圣经之羽翼,汉儒之纠绳
第五章 宋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大发展
第二节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的《论语注疏》
一 《论语注疏》的注释特点
二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
第三节 以义理释《论》见长的《论语解》
一 二程的《论语》观
二 开义理释《论》风气之先
第四节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的《论语集注》
一 《论语集注》的成书
二 朱熹的《论语》观
三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
四 《论语集注》在《论语》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羽翼《集注》的朱子后学著作
一 真德秀的《四书集编》
二 蔡节的《论语集说》
三 赵顺孙的《四书纂疏》
第六节 理学以外的《论语》学著作
一 驳难先儒、自立新义的《论语小传》
二 荆公新学释《论》的代表作——《论语全解》
附录 力求本义、折中汉宋的《论语辨惑》
第六章 元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宗主朱学的《论语》研究
第二节 疏疑订讹、悉究其义的《论语集注考证》
一 阐发朱子思想
二 修补朱注
三 订正朱注
四 发朱注之未发
第三节 驳正朱注、独发己见的《论语辨疑》
一 驳正朱注
二 移易经文,改经就注
三 存疑待考,不做强解
四 平心剖析,独发己见
第四节 宗主朱注的《读论语丛说》
一 《读四书丛说》考辨
二 《读论语丛说》的注释特色
第七章 明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理学视野下的《论语》研究
一 尊崇朱学以释《论》
二 援引心学以释《论》
三 注重考据以释《论》
第二节 剽剟成编、小加增删的《论语集注大全》
第三节 以考证名物典故为主旨的《论语类考》
一 分门别目,考证名物
二 博引旧说,详为折中
三 驳正朱注
四 摒去杜撰、浮谈之说
第四节 文学评点式的注本——《论语评》
第五节 宋学向汉学转变的奠基之作——《论语详解》
一 郝敬的《论语》观
二 《论语详解》的注释特色
第六节 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
一 《论语学案》的成书
二 《论语学案》的学术特色
三 早期思想的代表作
第七节 佛家释《论》的代表作——《论语点睛》
第八章 清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综合创新的《论语》研究
第二节 专与朱注为难的《论语稽求篇》
一 《论语稽求篇》的写作原因
二 《论语稽求篇》的注释特色
三 毛奇龄及《论语稽求篇》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尊朱辟王的《松阳讲义》
一 力黜王学
二 尊信朱学
三 崇实黜虚
第四节 全面系统、考证精核的《论语考异》
一 注重校勘,考证精核
二 不拘门户,引证广博
三 全面系统,资料翔实
第五节 汉宋兼采的集大成之作——《论语正义》
一 《论语正义》的成书
二 《论语正义》的注疏特色
三 《论语正义》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会通中西、倡言变法的《论语注》
一 宗主今文经学以释《论》
二 借助西学以释《论》
三 《论语》学由古代转向近代的力作
余论
一 历代《论语》的释读方法与孔子的解经思想
二 《论语》注释中的时代张力
三 《论语》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研究缘起
二 “论语学”发展阶段纵论
三 《论语》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 《论语>概说
第一节 《论语》书名释义
一 “论语”一名之来历
二 “论语”释名
第二节 《论语》的编纂者
一 前贤之成说
二 《论语》由子思最后主持编纂成书
第三节 《论语》篇章的真伪问题
一 前人的《论语》辨伪
二 诸说献疑
第四节 《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
一 天命鬼神思想
二 政治思想
三 道德修养思想
四 教育思想
第二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先秦时期《论语》的流传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论语》传本
一 孔壁《古论》乃孔氏家传本
二 《古论》、《齐论》、《鲁论》考述
三 西汉时期的其他《论语》传抄本
第三节 《论语》学的成因
第四节 最早的《论语》注解——《论语孔氏训解》
一 《论语孔氏训解》非伪书辨
二 训诂以通大义
三 今日所见最早的两汉《论语》注本
第五节 别具特色的《论语章句》
一 包成及其《论语章句》
二 “迭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
第六节 兼采今古学的开山之作——《论语训说》
一 马融注训《古论》
二 兼采今古学以释《论》
第七节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的《论语郑氏注》
一 《论语注》的成书与流传
二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
第八节 《论语》学的变种——《论语谶》
一 谶纬论略
二 《论语谶》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集汉魏《论语》研究之大成的《论语集解》
一 《论语集解》撰集者考辨
二 《论语集解》之成书与传本
三 “数百年讲论之大意,赖以得存”
四 集诸家之善,间下己意
五 对《论语集解》的评价
第三节 开以玄学释《论》之风的《论语释疑》
一 援道释《论》
二 开以玄学释《论》之先声
第四节 “存汉晋经学之一线”的《论语义疏》
一 《论语义疏》的流传、回归与辨伪
二 综合创新的《论语》观
三 “学贵自得”、“清通简要”
四 继往开来,功莫大焉
第五节 其他重要《论语》注本
一 周生烈的《论语义说》
二 郭象的《论语体略》
三 李充的《论语注》
第六节 从《汉志》、《隋志》看《论语》学的发展演变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中衰
第二节 辨音释义的《论语》专著——《论语音义》
一 考镜《论语》源流
二 辨音释义的注释特色
第三节 疑经改注,发明己义的《论语笔解》
一 《论语笔解》的真伪问题
二 疑经改注,自发新义
三 圣经之羽翼,汉儒之纠绳
第五章 宋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大发展
第二节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的《论语注疏》
一 《论语注疏》的注释特点
二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
第三节 以义理释《论》见长的《论语解》
一 二程的《论语》观
二 开义理释《论》风气之先
第四节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的《论语集注》
一 《论语集注》的成书
二 朱熹的《论语》观
三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
四 《论语集注》在《论语》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羽翼《集注》的朱子后学著作
一 真德秀的《四书集编》
二 蔡节的《论语集说》
三 赵顺孙的《四书纂疏》
第六节 理学以外的《论语》学著作
一 驳难先儒、自立新义的《论语小传》
二 荆公新学释《论》的代表作——《论语全解》
附录 力求本义、折中汉宋的《论语辨惑》
第六章 元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宗主朱学的《论语》研究
第二节 疏疑订讹、悉究其义的《论语集注考证》
一 阐发朱子思想
二 修补朱注
三 订正朱注
四 发朱注之未发
第三节 驳正朱注、独发己见的《论语辨疑》
一 驳正朱注
二 移易经文,改经就注
三 存疑待考,不做强解
四 平心剖析,独发己见
第四节 宗主朱注的《读论语丛说》
一 《读四书丛说》考辨
二 《读论语丛说》的注释特色
第七章 明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理学视野下的《论语》研究
一 尊崇朱学以释《论》
二 援引心学以释《论》
三 注重考据以释《论》
第二节 剽剟成编、小加增删的《论语集注大全》
第三节 以考证名物典故为主旨的《论语类考》
一 分门别目,考证名物
二 博引旧说,详为折中
三 驳正朱注
四 摒去杜撰、浮谈之说
第四节 文学评点式的注本——《论语评》
第五节 宋学向汉学转变的奠基之作——《论语详解》
一 郝敬的《论语》观
二 《论语详解》的注释特色
第六节 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
一 《论语学案》的成书
二 《论语学案》的学术特色
三 早期思想的代表作
第七节 佛家释《论》的代表作——《论语点睛》
第八章 清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综合创新的《论语》研究
第二节 专与朱注为难的《论语稽求篇》
一 《论语稽求篇》的写作原因
二 《论语稽求篇》的注释特色
三 毛奇龄及《论语稽求篇》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尊朱辟王的《松阳讲义》
一 力黜王学
二 尊信朱学
三 崇实黜虚
第四节 全面系统、考证精核的《论语考异》
一 注重校勘,考证精核
二 不拘门户,引证广博
三 全面系统,资料翔实
第五节 汉宋兼采的集大成之作——《论语正义》
一 《论语正义》的成书
二 《论语正义》的注疏特色
三 《论语正义》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会通中西、倡言变法的《论语注》
一 宗主今文经学以释《论》
二 借助西学以释《论》
三 《论语》学由古代转向近代的力作
余论
一 历代《论语》的释读方法与孔子的解经思想
二 《论语》注释中的时代张力
三 《论语》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目 录内容简介
《论语学史》在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广泛吸收前哲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历史文献与哲学思辨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理清并展现了《论语》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探讨了《论语》学的演变与学术思潮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不同时期的各个流派在《论语》学的诠释与儒学的建构方面的学术特色与思想创新作了系绩阐述。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