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2版)

绪论 1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3
第1节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3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1993) 3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6
1.1.3 字体(GB/T 14691—1993) 7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10
1.1.5 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GB 4458.4—1984) 13
第2节 常用绘图工具、仪器和用品的使用 18
1.2.1 常用绘图工具 18
1.2.2 常用绘图用品 20
1.2.3 常用绘图仪器 21
第3节 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 23
1.3.1 等分线段 23
1.3.2 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23
1.3.3 斜度与锥度 25
1.3.4 作圆弧切线 26
1.3.5 圆弧连接 27
1.3.6 常用几何曲线的画法 30
第4节 平面图形的画法 31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 31
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性质 32
1.4.3 平面图形的绘图步骤 33
第5节 徒手画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 34
1.5.1 图线的徒手画法 34
1.5.2 平面图形草图的画法 36
第2章 投影基础 38
第1节 投影法概述 38
2.1.1 投影法概念 38
2.1.2 投影法的种类 38
2.1.3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39
第2节 物体三视图及投影规律 40
第3节 点的投影 44
第4节 直线的投影 49
第5节 平面的投影 56
第6节 基本立体的投影 62
2.6.1 平面立体 63
2.6.2 回转体的投影 65
2.6.3 柱形体的投影 71
2.6.4 基本立体的尺寸标注 75
2.6.5 基本立体三视图的草图画法 76
第3章 轴测投影 78
第1节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78
第2节 正等轴测图 79
3.2.1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79
3.2.2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80
3.2.3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81
第3节 斜二轴测图 85
3.3.1 斜二轴测图的形成和投影特点 85
3.3.2 斜二测图的画法 86
第4节 轴测草图画法 88
第4章 常见立体表面交线和读图思维基础 89
第1节 截交线 89
4.1.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90
4.1.2 回转体的截交线 92
第2节 相贯线 99
4.2.1 相贯线的基本性质和作图方法 99
4.2.2 利用积聚性求作相贯线 99
4.2.3 利用辅助平面求作相贯线 103
4.2.4 相贯线特殊情况及画法 106
4.2.5 相贯线简化画法 107
第3节 截断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107
4.3.1 截断体的尺寸标注 107
4.3.2 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108
第4节 读图的思维基础 108
4.4.1 视图上点、线、线框的空间含义 108
4.4.2 从视图上找线框、线段对应关系的方法 110
4.4.3 读图举例 111
第5章 组合体 114
第1节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114
5.1.1 组合体及其组合形式 114
5.1.2 组合关系及画法 114
第2节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 118
第3节 组合体尺寸标注 120
5.3.1 尺寸种类 120
5.3.2 尺寸基准 122
5.3.3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122
5.3.4 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124
第4节 组合体模型测绘(草图) 125
第5节 组合体轴测图画法 126
5.5.1 组合体轴测图的基本画法 126
5.5.2 轴测图选择 127
第6节 读组合体视图 128
5.6.1 读图要点 128
5.6.2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132
5.6.3 由一面视图设计不同物体形状,并画出其他两面视图 141
第6章 机件的表示方法 143
第1节 视图 143
第2节 剖视图 147
6.2.1 剖视的概念 147
6.2.2 剖切面 150
6.2.3 剖视图 154
第3节 断面图 158
6.3.1 移出断面图 159
6.3.2 重合断面图 160
第4节 其他表示方法 161
6.4.1 局部放大图 161
6.4.2 简化画法(GB/T 16676.1—1996) 162
第5节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166
第6节 读机件表示方法的思维基础 168
6.6.1 读机件表示方法的思维基础 168
6.6.2 读机件表示方法的步骤 170
第7节 机件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171
第7章 标准件、常用件 174
第1节 螺纹 174
7.1.1 螺纹的形成 174
7.1.2 螺纹的结构要素 175
7.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177
7.1.4 常用螺纹的规定标记和标注 179
7.1.5 常用标准螺纹的标注和识读 181
第2节 常用螺纹紧固件 182
7.2.1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182
7.2.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183
7.2.3 常用螺纹紧固件联接的画法 184
第3节 齿轮 187
7.3.1 圆柱齿轮 187
7.3.2 锥齿轮 191
7.3.3 蜗杆、蜗轮简介 194
第4节 键、销联接 195
7.4.1 键联接 195
7.4.2 销联接 199
第5节 滚动轴承 200
7.5.1 滚动轴承的种类和结构 200
7.5.2 滚动轴承代号 201
7.5.3 滚动轴承的画法 203
第6节 弹簧 204
7.6.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 204
7.6.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及画图步骤(GB/T 4459.4—2003) 205
7.6.3 装配图中螺旋压缩弹簧的简化画法 206
第8章 零件图 207
第1节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07
8.1.1 零件图的作用 207
8.1.2 零件图的内容 208
第2节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208
8.2.1 主视图的选择 208
8.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210
8.2.3 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 211
第3节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215
8.3.1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215
8.3.2 标注尺寸注意点 216
8.3.3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标注 219
第4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20
8.4.1 表面粗糙度 220
8.4.2 极限与配合 224
8.4.3 形状和位置公差 230
8.4.4 热处理 235
第5节 零件的工艺结构 236
8.5.1 铸造工艺结构 236
8.5.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238
第6节 零件测绘 240
8.6.1 测绘要求和步骤 240
8.6.2 零件尺寸的测量 242
第7节 读零件图 244
8.7.1 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245
8.7.2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245
8.7.3 读典型零件图 246
第9章 装配图 254
第1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54
第2节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256
9.2.1 规定画法 256
9.2.2 特殊画法 258
9.2.3 简化画法 260
第3节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260
9.3.1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260
9.3.2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261
第4节 装配图上零、部件的序号和明细栏 261
第5节 装配的工艺结构 262
第6节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265
9.6.1 了解、分析部件 266
9.6.2 拆卸零件,画装配示意图 266
9.6.3 画零件草图 267
9.6.4 画装配图 269
9.6.5 拆画零件图 272
第7节 读装配图 272
9.7.1 读装配图的要求 272
9.7.2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272
9.7.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74
*第10章 变换投影面法 281
第1节 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281
第2节 点的投影变换 282
第3节 直线的投影变换 283
第4节 平面的投影变换 285
第5节 换面法的应用举例 287
*第11章 读第三角画法视图 290
第1节 第三角画法视图概述 290
第2节 读第三角视图的基本方法 293
第3节 读第三角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296
*第12章 展开图 297
第1节 求线段实长 298
第2节 棱柱管和圆柱管的展开 299
第3节 棱锥管和圆锥管的展开 301
第4节 方圆过渡接头的展开 303
第5节 不可展曲面的展开 304
第6节 画钣金件展开图的注意点 307
*第13章 焊接图 308
第1节 焊缝的图示法和符号 308
第2节 焊缝的标注方法 311
第3节 读焊接图 313
附录 315
附录1 螺纹 315
附录2 常用标准件 318
附录3 零件常用的结构要素 329
附录4 表面粗糙度及极限与配合 332
附录5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39
附录6 部分课堂讨论题答案 342
参考文献 345
第1章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3
第1节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3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1993) 3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6
1.1.3 字体(GB/T 14691—1993) 7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10
1.1.5 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GB 4458.4—1984) 13
第2节 常用绘图工具、仪器和用品的使用 18
1.2.1 常用绘图工具 18
1.2.2 常用绘图用品 20
1.2.3 常用绘图仪器 21
第3节 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 23
1.3.1 等分线段 23
1.3.2 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 23
1.3.3 斜度与锥度 25
1.3.4 作圆弧切线 26
1.3.5 圆弧连接 27
1.3.6 常用几何曲线的画法 30
第4节 平面图形的画法 31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 31
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性质 32
1.4.3 平面图形的绘图步骤 33
第5节 徒手画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 34
1.5.1 图线的徒手画法 34
1.5.2 平面图形草图的画法 36
第2章 投影基础 38
第1节 投影法概述 38
2.1.1 投影法概念 38
2.1.2 投影法的种类 38
2.1.3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39
第2节 物体三视图及投影规律 40
第3节 点的投影 44
第4节 直线的投影 49
第5节 平面的投影 56
第6节 基本立体的投影 62
2.6.1 平面立体 63
2.6.2 回转体的投影 65
2.6.3 柱形体的投影 71
2.6.4 基本立体的尺寸标注 75
2.6.5 基本立体三视图的草图画法 76
第3章 轴测投影 78
第1节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78
第2节 正等轴测图 79
3.2.1 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79
3.2.2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80
3.2.3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81
第3节 斜二轴测图 85
3.3.1 斜二轴测图的形成和投影特点 85
3.3.2 斜二测图的画法 86
第4节 轴测草图画法 88
第4章 常见立体表面交线和读图思维基础 89
第1节 截交线 89
4.1.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90
4.1.2 回转体的截交线 92
第2节 相贯线 99
4.2.1 相贯线的基本性质和作图方法 99
4.2.2 利用积聚性求作相贯线 99
4.2.3 利用辅助平面求作相贯线 103
4.2.4 相贯线特殊情况及画法 106
4.2.5 相贯线简化画法 107
第3节 截断体和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107
4.3.1 截断体的尺寸标注 107
4.3.2 相贯体的尺寸标注 108
第4节 读图的思维基础 108
4.4.1 视图上点、线、线框的空间含义 108
4.4.2 从视图上找线框、线段对应关系的方法 110
4.4.3 读图举例 111
第5章 组合体 114
第1节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114
5.1.1 组合体及其组合形式 114
5.1.2 组合关系及画法 114
第2节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 118
第3节 组合体尺寸标注 120
5.3.1 尺寸种类 120
5.3.2 尺寸基准 122
5.3.3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122
5.3.4 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124
第4节 组合体模型测绘(草图) 125
第5节 组合体轴测图画法 126
5.5.1 组合体轴测图的基本画法 126
5.5.2 轴测图选择 127
第6节 读组合体视图 128
5.6.1 读图要点 128
5.6.2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132
5.6.3 由一面视图设计不同物体形状,并画出其他两面视图 141
第6章 机件的表示方法 143
第1节 视图 143
第2节 剖视图 147
6.2.1 剖视的概念 147
6.2.2 剖切面 150
6.2.3 剖视图 154
第3节 断面图 158
6.3.1 移出断面图 159
6.3.2 重合断面图 160
第4节 其他表示方法 161
6.4.1 局部放大图 161
6.4.2 简化画法(GB/T 16676.1—1996) 162
第5节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166
第6节 读机件表示方法的思维基础 168
6.6.1 读机件表示方法的思维基础 168
6.6.2 读机件表示方法的步骤 170
第7节 机件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171
第7章 标准件、常用件 174
第1节 螺纹 174
7.1.1 螺纹的形成 174
7.1.2 螺纹的结构要素 175
7.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177
7.1.4 常用螺纹的规定标记和标注 179
7.1.5 常用标准螺纹的标注和识读 181
第2节 常用螺纹紧固件 182
7.2.1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 182
7.2.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183
7.2.3 常用螺纹紧固件联接的画法 184
第3节 齿轮 187
7.3.1 圆柱齿轮 187
7.3.2 锥齿轮 191
7.3.3 蜗杆、蜗轮简介 194
第4节 键、销联接 195
7.4.1 键联接 195
7.4.2 销联接 199
第5节 滚动轴承 200
7.5.1 滚动轴承的种类和结构 200
7.5.2 滚动轴承代号 201
7.5.3 滚动轴承的画法 203
第6节 弹簧 204
7.6.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名称及尺寸关系 204
7.6.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及画图步骤(GB/T 4459.4—2003) 205
7.6.3 装配图中螺旋压缩弹簧的简化画法 206
第8章 零件图 207
第1节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07
8.1.1 零件图的作用 207
8.1.2 零件图的内容 208
第2节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208
8.2.1 主视图的选择 208
8.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210
8.2.3 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 211
第3节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215
8.3.1 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215
8.3.2 标注尺寸注意点 216
8.3.3 零件上常见孔的尺寸标注 219
第4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20
8.4.1 表面粗糙度 220
8.4.2 极限与配合 224
8.4.3 形状和位置公差 230
8.4.4 热处理 235
第5节 零件的工艺结构 236
8.5.1 铸造工艺结构 236
8.5.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238
第6节 零件测绘 240
8.6.1 测绘要求和步骤 240
8.6.2 零件尺寸的测量 242
第7节 读零件图 244
8.7.1 读零件图的基本要求 245
8.7.2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245
8.7.3 读典型零件图 246
第9章 装配图 254
第1节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54
第2节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256
9.2.1 规定画法 256
9.2.2 特殊画法 258
9.2.3 简化画法 260
第3节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260
9.3.1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260
9.3.2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261
第4节 装配图上零、部件的序号和明细栏 261
第5节 装配的工艺结构 262
第6节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265
9.6.1 了解、分析部件 266
9.6.2 拆卸零件,画装配示意图 266
9.6.3 画零件草图 267
9.6.4 画装配图 269
9.6.5 拆画零件图 272
第7节 读装配图 272
9.7.1 读装配图的要求 272
9.7.2 读图的方法和步骤 272
9.7.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74
*第10章 变换投影面法 281
第1节 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281
第2节 点的投影变换 282
第3节 直线的投影变换 283
第4节 平面的投影变换 285
第5节 换面法的应用举例 287
*第11章 读第三角画法视图 290
第1节 第三角画法视图概述 290
第2节 读第三角视图的基本方法 293
第3节 读第三角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296
*第12章 展开图 297
第1节 求线段实长 298
第2节 棱柱管和圆柱管的展开 299
第3节 棱锥管和圆锥管的展开 301
第4节 方圆过渡接头的展开 303
第5节 不可展曲面的展开 304
第6节 画钣金件展开图的注意点 307
*第13章 焊接图 308
第1节 焊缝的图示法和符号 308
第2节 焊缝的标注方法 311
第3节 读焊接图 313
附录 315
附录1 螺纹 315
附录2 常用标准件 318
附录3 零件常用的结构要素 329
附录4 表面粗糙度及极限与配合 332
附录5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339
附录6 部分课堂讨论题答案 342
参考文献 345
王其昌,原国家教委全国中专制图课程组副组长,福建省中专制图课程组组长,全国中专制图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福建工程图学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从事图学教育近40年,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图学教育心理学、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取得优异成绩;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得福州市劳动模范、原机电部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发表《想象心理及发展途径》、《机械制图模块教学》、《读图思维基础和读图多解》等七篇有影响的论文,部分发表在重要刊物并获奖,部分编入教材。
王其昌老师著作成果丰富,主编和编著教材、科技图书20多本。所编写的《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编写了《大型彩色机械制图教学挂图》、《机械制图教学挂图使用教程》、《仿宋字写法与练习》、《看图思维规律》、《新编实用钣金展开速成》、《积模速成看图与画图》、《钣金展开实用手册》等科技图书,其中《看图思维规律》被评为畅销书。专著《读网与创新想象》等将在近期出版。
读图想象活动必须以形体表象为基础,本书强调形体特征形和视图特征形线框,扩大基本体的含义的范畴,提出柱形体概念,对形体构思表示及读图思维想象都极其有用。
读图想象必须讲究有效的思维方法。本书通过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读图思维方法,如“视图归位拉伸法”、“特征视图加厚度法”、读第三角画法视图的“手掌翻转法”,以及从抽象转为形象的“分层凹凸构思法”等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培养读者的学习兴趣,克服读图的畏难心理和思维障碍,从多方面启迪构图想象思路,丰富空间想象能力。
王其昌老师著作成果丰富,主编和编著教材、科技图书20多本。所编写的《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编写了《大型彩色机械制图教学挂图》、《机械制图教学挂图使用教程》、《仿宋字写法与练习》、《看图思维规律》、《新编实用钣金展开速成》、《积模速成看图与画图》、《钣金展开实用手册》等科技图书,其中《看图思维规律》被评为畅销书。专著《读网与创新想象》等将在近期出版。
读图想象活动必须以形体表象为基础,本书强调形体特征形和视图特征形线框,扩大基本体的含义的范畴,提出柱形体概念,对形体构思表示及读图思维想象都极其有用。
读图想象必须讲究有效的思维方法。本书通过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读图思维方法,如“视图归位拉伸法”、“特征视图加厚度法”、读第三角画法视图的“手掌翻转法”,以及从抽象转为形象的“分层凹凸构思法”等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培养读者的学习兴趣,克服读图的畏难心理和思维障碍,从多方面启迪构图想象思路,丰富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第2版)》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编写。全书从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从事现场技术工作需要较扎实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这一要求出发,把读图训练作为教材主体内容,贯彻到每一章中,保证读图训练的连续性,克服“集中式”和“跳跃式”读图方法造成的学习困难,使读图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机械制图(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轴测图、常见立体交线、机件表示方法、标准件和通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选学内容包括:读第三角画法视图、展开图、焊接图等。《机械制图(第2版)》在读图思维训练方法上引入创新内容,如形象而有趣的“视图归位拉伸法”、“特征面加厚度法”等,把抽象思维转换为“形体切割”、“凸凹构形”、“表面组装”等行之有效的形象读图方法。
《机械制图(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及高级技校、技师学院的机械、机电一体化、模具、汽车、数控、辅助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机械制图(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轴测图、常见立体交线、机件表示方法、标准件和通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选学内容包括:读第三角画法视图、展开图、焊接图等。《机械制图(第2版)》在读图思维训练方法上引入创新内容,如形象而有趣的“视图归位拉伸法”、“特征面加厚度法”等,把抽象思维转换为“形体切割”、“凸凹构形”、“表面组装”等行之有效的形象读图方法。
《机械制图(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及高级技校、技师学院的机械、机电一体化、模具、汽车、数控、辅助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