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论
一、乡村政治研究的问题来源
二、乡村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党建是乡村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四、基层民主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性
五、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一章 乡村政治视野中的政党、国家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范式下的中国乡村政治研究
一、应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的社会境况
二、乡村政治学中的“国家与社会
三、“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存在的局限性
第二节 政党、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现代国家建构中政党的角色定位
二、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政党在民主政治结构中的位置
第三节 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逻辑
一、革命党创建国家政权
二、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三、中国执政党的双重政治角色
第四节 “乡政村治”格局下的农村党组织建设
一、“乡政村治”政治格局的形成
二、村民自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挑战
三、村民自治中基层党组织的定位
第二章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变革的历程
第一节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
政治体制的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农村政治体制
(1949年-1954年)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的政治体制
(1954年-1957年)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政治体制
(1958年-1982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治体制变革的历程
一、村民自治的萌芽和产生阶段
(1980年-1982年)
二、村民自治的试行和推广阶段
(1982年-1987年)
三、村民自治的规范和巩固阶段
(1987年-1998年)
四、村民自治的推进和深化阶段
(1998年至今)
第三节 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政治体制结构变革的必然选择
二、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三、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四、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五、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第三章 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困境
第一节 关于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问题
一、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影响的社会历史根源
二、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复活之原因
三、宗族势力、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四、黑恶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第二节 关于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
一、贿选问题的具体表现
二、贿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三、彻底解决贿选问题的司法实践难度
第三节 关于村委会和党组织关系不协调的问题
一、“两委”矛盾产生的历史及现状
二、“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三、解决“两委”矛盾的路径探索
第四节 关于村民自治行政化倾向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行政化倾向辨正
二、村民自治行政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三、克服村民自治行政化倾向的探索
第四章 天津市武清区村民自治的探索创新
第一节 天津市武清区概况
一、悠远的历史
二、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飞速发展的经济
第二节 武清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有武清特色的村民自治深化形式——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发展阶段
二、武清区的村民自治历程凸显区委和区政府的主导作用
三、武清区实行村民自治的优势因素
第三节 武清区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
一、明确权责,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权力中枢、村委会为执行机构的村
民自治机制的制度框架
二、建章立制,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
第四节 武清区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
一、民主选举
二、民主决策
三、民主管理
四、民主监督
第五节 武清区村民自治的典型实例
一、汊沽港镇四街顺利完成“中华自行车王国”
……
第五章 村民自治视域下党的建设路径分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