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波通信
作者:(英)杨列亮 著,张有光 等译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6
丛书:21世纪通信网络技术丛书·移动通信前沿技术系列
页数:528
定价:79.00 元
ISBN-13:9787121109638
ISBN-10:7121109638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绪论
1.1 扩频
1.2 正交频分复用
1.3 多址
1.4 双工
1.5 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技术
1.6 本书结构
第2章 码分多址通信原理
2.1 直序扩频
2.2 多载波扩频通信
2.3 跳频扩频通信
2.4 跳时扩频通信
2.5 混合直序/跳频多址接入
2.6 混合直序/跳时多址接入
2.7 总结与讨论
第3章 多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
3.1 引言
3.2 正交频分复用
3.3 频域扩频多载波CDMA
3.4 单载波频分多址
3.5 正交多载波DS-CDMA
3.6 多音DS-CDMA
3.7 广义多载波DS-CDMA
3.8 跳时多载波CDMA
3.9 时/频域扩频多载波DS-CDMA
3.10 总结与讨论
第4章 高斯信道下多载波系统性能
4.1 简介
4.2 正交频分多址的性能
4.3 单用户频域扩频多载波CDMA性能
4.4 单用户多载波DS-CDMA性能
4.5 单用户跳时多载波CDMA的性能
4.6 支持多用户的时/频域扩频多载波DS-CDMA性能
4.7 单载波DS-CDMA与多载波CDMA的等价性
4.8 总结与讨论
附录4.A 标准高斯近似
第5章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多载波系统性能
5.1 概述
5.2 多载波系统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5.3 码间干扰的抑制:循环前缀和补零
5.4 多载波信号的衰落统计特性
5.5 正交频分复用的性能
5.6 单用户频域扩频多载波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
5.7 单载波频分复用性能
5.8 单载波DS-CDMA中的频域均衡
5.9 单用户多载波DS-CDMA系统的性能
5.10 单用户跳时多载波CDMA系统的性能
5.11 支持多用户的时/频域扩频多载波DS-CDMA系统的性能
5.12 总结与讨论
附录5.A
附录5.B 相关Nakagami-m衰落中的
附录5.C 的方差推导
第6章 相干多用户检测
第7章 非相干多用户检测
第8章 多用户发射机预处理
第9章 多天线多载波CDMA
参考文献
杨列亮,1988年在上海铁道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其后分别于1991年和1997年在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获得教育学研究生证书。从1997年6月到1997年12月,他作为访问学者在捷克共和国科学院无线电电子工程研究所工作。从1997年12月至今,杨列亮博士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通信研究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的教学和研究职务包括博士后(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研究员(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高级研究员(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讲师(2002年9月至2006年2月)。目前,杨列亮博士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副教授,同时也是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杨列亮博士的研究范围包括无线通信、无线网络和信号处理中的诸多领域。目前已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包括80多篇IEEE等国际期刊论文和150多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此外,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2本,并撰写了其他一些专著的部分章节。杨列亮博士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基金和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EPSRC)的科研基金资助。他现在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员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高级会员,并担任通信与网络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JCN)、通信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JCM)副主编。
得益于时域信号处理技术,多载波系统具有频谱效率高、灵活性强以及复杂度低等特点。因此,多载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下一代无线通信息系统中。《多载波通信》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多载波通信原理,提供了关于扩频、多载波CDMA、多用户检测、多用户发射机预处理、MIMO空时处理等一系列通信技术的详细分析。《多载波通信》的特色包括为OFDM和不同多载波CDMA系统建立了统一框架,给出了详尽的性能分析方法;并行研究了多用户检测技术和多用户发射机预处理技术,揭示了两者间的关系;系统研究和分析了非相干检测技术在多用户系统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MIMO和空时多载波通信的相关知识。此外,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来说明各类系统的性能。《多载波通信》适合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