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态·环境科学的综合理论与实践
作者:董汉飞 著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09.9
页数:406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030255938
ISBN-10:7030255933
去豆瓣看看 自序
第一编 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若干问题
地理学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地理教育
第二编 生态学
珠江三角洲丘陵地区若干群落植物水分状况的初步研究
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
海南岛橡胶作物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产量预测
广东从化县江埔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利用
高州水库集雨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系统分析
鉴江上游区信宜县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
区域性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陆稻生态系统
第三编 环境科学
关于环境与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新兴的边缘科学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进展的起点
关于环境科学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第四编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评价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深远意义
达尔文自然保护区若干林型的构造
内伶仃岛屿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保护——猕猴自然保护区的评价和规划设想
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评价
参考文献
董汉飞,教授,男,汉族,1928年4月10日出生,广东化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学系,1960年获苏联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地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自然地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及地理系副主任、校务委员、环境理论研究室主任等职。教学方面:曾担任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学、生物地理群落学讲座、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学、生物系统学、生态系统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科研方面:主攻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综合理论和研究方法,将广义演化论引入地学研究领域,主张地球表层物质体系的同源分异与同功趋同的协同进化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并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结合起来构成共同的理论基础——环境理论与生态系统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创了环境理论与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环境地学研究方向。80年代初,首先提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模型。80年代中,参加同际合作大型丛书《世界生态系统》18卷《田间作物生态系统》的撰写工作。90年代,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区域性环境系统持续跟踪分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开创了有效途径等。
值此,新中国建周60周年,亦是我从业地理学60周年之际,我将60年来学习与教学及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汇集成为《地理·生态·环境科学的综合理论与实践》一书,以献给建国60周年华诞作纪念,并与同业后辈共勉!
《地理·生态·环境科学的综合理论与实践》汇集了作者长期从事的地理·生态·环境科学的综合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成果,包括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理论;陆地生态系统的林型构造,橡胶作物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产量预测,陆稻生态系统的起源、分类、结构与功能,以及生产潜力和进展成果;生念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区域性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和持续跟踪分析;自然保护区建没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和自然资源开发建没项目的评价等。这是一部环境地学交叉进展的学术论著,可供农业、林业、水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科研、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师生阅读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