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药理学(第2版)
作者:陈晓光 (编者)
出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2
丛书:研究生教学用书
页数:404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811364101
ISBN-10:7811364107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药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新药研究开发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新药的发现和开发策略
第一节 新药开发现状
第二节 新药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新药的发现
第四节 我国新药研发的应对策略
第五节 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
第三章 新药研究中的物理和化学问题
第一节 新药的创制过程
第二节 新药研究中的物理问题
第三节 新药研究阶段的化学问题
第四节 候选药物开发中的物理和化学问题
第四章 药物筛选与新药研究
第一节 药物筛选概述
第二节 药物筛选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药物筛选的特点及与新药研发的关系
第四节 药物筛选的方法和模型
第五节 我国药物筛选的现状
第五章 新药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新药药效学
第三节 药效学研究基本技术要求
第四节 药效学评价及统计
第五节 新药药效学的研究思路与进展
第六章 药物作用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第二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与机制
第四节 新药创制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第七章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一节 药物代谢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生物膜结构和转运机制
第三节 药物的吸收
第四节 药物的分布
第五节 药物的代谢
第六节 药物的排泄
第七节 新药开发中的药物代谢研究
第八章 药代动力学与新药研究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及意义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用药
第四节 药物代谢与新药开发
第九章 一般药理学
第一节 一般药理学发展史
第二节 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版)
第三节 一般药理学方法学
第四节 一般药理学常见问题分析
第五节 一般药理学发展方向
第十章 毒理学与新药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毒性试验
第三节 致癌试验
第四节 生殖毒性试验
第五节 全身毒性试验
第六节 特殊毒性试验
第七节 GLP与新药研究
第十一章 药剂学与新药研究
第一节 处方前研究
第二节 申请新药需上报的制剂研究项目
第三节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
第十二章 新药研制现场核查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第一节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 药物研究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 新药的临床评价与GCP
第一节 GCP的产生
第二节 GCP的精髓
第三节 GCP与临床试验的质量
第十四章 新药研究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第一节 财产及其归属
第二节 知识产权概况
第三节 专利制度及其作用
第四节 关于专利
第五节 发明与发现
第六节 中国专利法及其修订
第七节 中国已加入的国际组织及条约
第八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第九节 中国建立专利制度以来的成绩与问题
第十节 医学研究与知识产权
第十一节 新药研究与知识产权
第十二节 医疗器具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十三节 生物技术与知识产权
第十四节 药品的行政保护
第十五节 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十五章 药品管理法规及要点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要点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介绍
第三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点
第四节 药品审评工作相关组织机构
附录
附录一 英中文对照索引
附录二 主要外文参考书
附录三 主要中文参考书
附录四 相关网站
陈晓光,女,1958年7月生,汉族,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得首届DEBIOPHARM-CCRF中国奖一等奖。1996年、1997年、2001年作为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先后到日本、瑞士、美国相关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自1992年起一直从事肿瘤分子药理学研究。主持完成1个1.1类化学药品(硝克柳胺)新药报批,目前正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
《新药药理学(第2版)》从新药的概念、特点、发现的途径及影响新药发现的因素入手,结合新药研究中的物理和化学问题,如先导化合物的确立和候选药物的形成,以及新药筛选中的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并对新药研究中,药效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如药效学模型选择和评价,药物之间作用的相互关系,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与新药开发的关系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此基础上,又对新药研究中的一些普遍性内容,如一般药理学,毒理学包括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全身毒性及特殊毒性,以及近年来药剂学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剂型等进行了较为详尽地介绍,尤其针对新药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结合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规和新药研制现场核查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仔细剖析和全面介绍,对于新药的I期临床评价与GCP也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力争使医药学研究生能基本掌握一个新药从先导化合物发现、药效研究、安全性评价到临床前开发的大致过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周边知识。该书主要面向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和从事新药研发的研究人员,既可作为一本教科书,又可成为一本专业参考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