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时节
作者:董之林 著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12
页数:481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806789858
ISBN-10:7806789855
去豆瓣看看 《热风时节(上)》目录:
自序
前言 无法还原的历史——“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症结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进退维谷之境
第二节 需要澄清的概念
第三节 “尝试”的路
第四节 文本之外的“文本”叙述
第五节 小说周边的文化网络
第二章 初春时节:当代小说的早期形态(1950-1955)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素朴纯真的文学年代
第三节 “主观战斗精神”的创作印记
第四节 传统叙事与现代抒情:革命史诗的雏形
第五节 平常日子里的生活故事
第三章 “百花时代”的小说趋势(上篇1956-1957)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干预生活”的小说
第三节 激进浪潮与农业合作化题材
第四节 “新人的故事”与英雄传奇
第四章 “百花时代”的小说趋势(下篇1958-1959)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新题材中的老故事:传统叙事方法的重现与再造
第三节 沉浸在理想王国的史诗写作
第四节 “静物写生”中的艺术变奏
《热风时节(下)》目录:
第五章 “调整时期”的小说与知识分子话语(1960-1966)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浪漫年代的不和谐音:悲天悯人的艺术情怀
第三节 写在暴风雨前的乡间小品
第四节 表现“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小说模式
第六章 亦新亦旧的“新时期”小说
第七章 宏观背景下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
第二节 周立波小说的唯美倾向
第三节 回想“春暖时节”:一份大跃进年代的女性写作个案
第四节 观念与小说:关于姚雪垠的五卷本《李自成》
第五节 王蒙与《王蒙自传》:以写作反抗“幻灭”与虚无
结语“历史”背后——关于当代文学研究中历史相关性问题
后记
董之林,女,1952年12月生于北京,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出版专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追忆燃情岁月——五十年代小说艺术类型论》,《走出历史的雾霭》(“新时期”知青小说论);译著《接受美学理论》。近年发表论文《“历史”背后——关于当代文学研究中历史相关性问题》,《规约 撒播与移植——论60年代“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小说模式》,《60年代小说艺术的探索与演化》,《亦新亦旧的时代——1980年前后的小说》,《回想〈春暖时节〉——大跃进年代的女性写作个案》,《逃离“语言”的魔障——读〈暗示〉》,《“身上的鬼”和“日常的梦”——关于毕飞宇小说》,《〈从文自传〉与边城的意义》等。
《热风时节》以新中国成立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间的中国当代小说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时期不同阶段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成因,对赵树理、周立波、女性写作等一些作家作品的个案做了专题论述,把这一段历史时期汇聚了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因素的小说艺术过程,展现于读者眼前。《热风时节》是“十七年文学”研究的一部富有创见之作,填补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教程》之间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缝隙,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必读之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