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材料成形基础
作者:关绍康 主编
出版: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9.2
页数:335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811056938
ISBN-10:7811056933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绪论
1.1 材料成形基础理论概述
1.1.1 材料成形的内涵及其成形方法分类
1.1.2 材料成形的地位和作用
1.1.3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及其对材料成形技术的指导意义
1.2 材料成形基础理论的发展
1.2.1 液态成形凝固理论的发展
1.2.2 成形过程化学冶金理论的进展
1.2.3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的发展概况
1.3 本课程的定位和任务
1.4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
第2章 液态金属成形物理冶金基础
2.1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2.1.1 液态金属的结构
2.1.2 液态金属的性质
2.1.3 液态金属的遗传性
2.2 液态金属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
2.2.1 温度场基本概念
2.2.2 液态金属成形基本方程及求解方法
2.2.3 液态金属成形中的温度场
2.3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与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
2.3.1 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流动
2.3.2 液态金属停止流动机理
2.3.3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与充型能力
2.3.4 半固态金属的流变行为及其成形
2.4 液态金属的凝固
2.4.1 晶体形核与生长
2.4.2 溶质再分配
2.4.3 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
2.4.4 合金的凝固方式
2.4.5 共晶凝固
2.4.6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固
2.4.7 焊接熔池的凝固
2.4.8 凝固组织细化
2.5 超常条件下液态成形基础
2.5.1 定向凝固
2.5.2 快速凝固
2.5.3 快速金属零件复合精密液态成形
2.5.4 非重力场中的凝固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液态成形化学冶金基础
3.1 概述
3.1.1 铸造条件下的化学冶金
3.1.2 焊接条件下的化学冶金
3.2 液态金属与气体的相互作用
3.2.1 气体的来源
3.2.2 氢对液态金属的作用
3.2.3 氧对液态金属的作用
3.2.4 氮对液态金属的作用
3.3 液态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
3.3.1 熔渣作用、来源及分类
3.3.2 熔渣的结构
3.3.3 熔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3.3.4 活性熔渣对金属的作用
3.3.5 冶金脱氧
3.3.6 金属中的硫磷及其控制
3.4 液态成形中的合金化
3.4.1 合金化的目的和方式
3.4.2 合金化过程
3.4.3 合金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习题与思考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液态成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1 缩孔与缩松
4.1.1 金属收缩的基本概念
4.1.2 缩孔与缩松的分类及特征
4.1.3 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
4.1.4 影响缩孔与缩松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4.2 气孔与夹杂物
4.2.1 气孔
4.2.2 夹杂物
4.3 应力、变形及裂纹
4.3.1 应力
4.3.2 变形
4.3.3 裂纹
4.4 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4.4.1 偏析种类
4.4.2 宏观偏析
4.4.3 微观偏析
4.4.4 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4.5 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质量控制
4.5.1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特点
4.5.2 焊接热影响区质量控制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金属塑性成形基础
5.1 金属塑性变形物理本质
5.1.1 合金的塑性变形
5.1.2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5.1.3 金属的超塑性
5.2 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性
5.2.1 最小阻力定律
5.2.2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性的因素
5.3 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
5.3.1 冷塑性成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3.2 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
5.3.3 热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4 金属塑性成形力学
5.4.1 金属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概述
5.4.2 主应力法及其求解特点
5.4.3 滑移线理论
5.4.4 塑性极限原理和上限法
习题与思考
第6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基础
6.1 概述
6.1.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6.1.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成形方法
6.2 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基础
6.2.1 固态成形基础
6.2.2 液态成形基础
习题与思考
第7章 聚合物成型基础
7.1 概述
7.1.1 聚合物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7.1.2 聚合物材料的分类及成型方法
7.2 聚合物材料成型基础
7.2.1 聚合物的流变性能
7.2.2 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7.2.3 成型加工过程中聚合物的传热性能
习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关绍康,男,1962年出生,1995年2月获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州大学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铸造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铸造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编委等职务。主持国家“863”高技术项目、 “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9项,通过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鉴定或验收14项,其中1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160篇,被SCI、EI等收录75次,国家发明专利6项, 撰写学术专著5部,《材料科学基础》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材料成形基础》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材料成形基础》以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近代金属材料成形技术中共有的物理现象、内在规律与物理化学冶金学本质,并对聚合物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简单介绍。内容涵盖了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塑性成形、无机非金属成形和聚合物成型原理的基本内容,并对它们之间共性的部分进行了整合,对个性部分作了有选择性的论述。
全书内容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液态金属成形物理冶金基础,液态成形化学冶金基础,液态成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金属塑性成形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基础,聚合物成型基础。
《材料成形基础》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化在材料成形过程中通过控制和改善材料组织与性能获得健全优质产品的方法和途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