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廖洪乐 著
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2008.11
页数:251
定价:19.80 元
ISBN-13:9787509509838
ISBN-10:7509509831
去豆瓣看看 导论
第一节 农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效率
一、制度影响生产效率.
二、农地制度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三、农地制度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
四、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分析框架、
第二节 地租理论、土地发展权理论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一、地租理论
二、土地发展权理论
三、新中国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第一章 1949~1955年的农地制度:土地改革与互助合作
第一节 旧中国的农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效率
一、旧中国的农地占有与使用状况
二、封建高额地租是旧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具体做法
二、土地改革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
三、土地改革的方式与效果
第三节 1950~1955年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对小农意义重大
二、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紧迫性
三、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三种形式
四、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发展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与互助合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章 1956~1978年的农地制度: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第一节 农地集体化: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一、1955~1957年底,土地由农民私有转为高级社集体所有
二、1958~1 978年,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
第三章 1979年以来的农地制度: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
第四章 与家庭承包经营有关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 1950年以来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第六章 1950年以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
第七章 失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
第八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变革经验及走向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廖洪乐,男,1967年生于湖南省隆回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公共管理。专著《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第一作者)荣获第二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和《中国农村观察》等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8篇,合作发表论文4篇;独立完成并公开出版的论文和研究报告18篇。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试图以史为据,结合实证研究积累,系统地描述和分析6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轨迹与变迁效果。《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导论部分,尝试性地建立了一个农业生产效率的分析框架。将农业生产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生产要素效率和劳动效率。第一至第七章,重点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集体土地征收制度、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最后一章(第八章),尝试性地总结了中国建国60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7点经验,并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做了分析。依我个人看,实行农地国有会剥夺农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地实行私有的可能性也不大;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经营,仍然具有普适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