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心得
作者:李优良 著
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1
页数:124
定价:60.00 元
ISBN-13:9787802087675
ISBN-10:7802087678
去豆瓣看看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学书心得
一、临与摹
二、学书妙途
三、学书步骤
四、艺术的丑与俗
五、学书当择笔墨
六、书法不是杂技
七、书法的标准
八、汉字是书法的艺术符号
九、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十、书法简要
十一、书画同源
十二、书法创作的软、硬伤
十三、任何艺术都是多种艺术综合
十四、书画题款的重要性
十五、字画名人与名人字画
十六、无知而无畏
十七、书法欣赏的角度
十八、自欺欺人
十九、艺术创作功夫和水平不成正比
二十、书法字典与字汇
二十一、学近原迹
二十二、博学精一
二十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十四、学有所长,自有所取
二十五、繁简字书写一定要准确
二十六、临帖要领
二十七、艺术家的前后与左右
二十八、现代书法与新文人画
二十九、有容不为大
三 十、因有内涵而美
三十一、赏心悦目
三十二、认清途径,路正功深
三十三、传统非正统
三十四、继承与开拓
三十五、说说漫画
三十六、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刻板写照
三十七、名片、名骗乎
三十八、别拿书法不当回事
三十九、班门弄斧
四 十、评论不分彼此
四十一、艺术当为社会服务
四十二、以情于画、艺自动人
四十三、书画家首先是文人
四十四、我说国画
四十五、答记者问
四十六、书法的审美
四十七、艺术的属性
四十八、艺术家的“三养”
四十九、吹漏了,别人都烦了
五 十、由原生态歌唱想起的艺术的民间性
五十一、幽默与谦虚
五十二、碑与帖的临习
五十三、思考比练习重要
五十四、学书要用头脑
五十五、与事实基础相吻合的理论才能有效
五十六、研究创作规律
五十七、书法是留给后人的文化遗存
五十八、书法从孩子抓起
五十九、书法的雅与俗
六十、临帖与创作的问题
六十一、神来之笔,不是胸有成竹
六十二、别人不喜欢,就让他仍掉
六十三、辩证的去学习
六十四、笔法谈
六十五、补题画款
六十六、题与书
六十七、说说永字八法
六十八、傅山的“四宁四毋”
六十九、王羲之《兰亭序》何以天下第一
七 十、书画家与吉尼斯纪录
七十一、草书创作的几个要素
七十二、说说书法的金石之气
七十三、中国书法中的“三大行书”
七十四、重书亦重人
第二部分:知识趣闻
七十五、汉字史话
七十六、张坚与甲骨文
七十七、甲骨四堂
七十八、甲骨闲话
七十九、说比忆好
八十、张作霖手“黑”
八十一、《芥子园画传》的由来
八十二、《三希堂法帖》的由来
八十三、纸的起源
八十四、中国四大名笔
八十五、当代书画家斋号趣谈
八十六、毛笔溯源
八十七、说宣纸
八十八、中国古墨溯源
八十九、中国四大名砚
九十、国画常见的形式
九十一、妙联趣话
九十二、砚之史话
九十三、中国三大篆刻印料
九十四、中国画的四大种类
九十五、妙趣横生的扇文化
九十六、哪些字画最具收藏潜力
九十七、浅谈中国印章艺术
九十八、中国书画题跋中的时令称谓
九十九、书法伴我人生路
一零零、家乡名胜——千唐志斋
一零一、欧阳中石先生的“四不”
一零二、举办书展学书之途
后记
李优良,号墨石斋主人,1972年生,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文艺部副主任,现为中国书法家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安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创作研究员、殷墟书画院顾问。先后应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安阳、洛阳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作品被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及国际友人收藏。出版专著有《李优良书法作品选》、《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李优良(卷)》、《学书心得》等。
《学书心得》可称为“点评式的著作”,因为它大都是提纲挈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点睛”学习要点,谈论或介绍与书法绘画有关的种种话题。这些点评式的言论中,包含了作者对书画界种种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有书法的学习、传统的继承、现状的评述、关于书法的知识与趣闻,对当代名家书风和思想的弘扬和对当下不良现象的批评等,内容丰富,批评直率,观点鲜明。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碑帖图片及作者书画作品,具有参考与收藏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