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三部门分析框架
作者:郭剑雄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7
页数:297
定价:24.00 元
ISBN-13:9787500470502
ISBN-10:7500470509
去豆瓣看看 前言
农业发展即农业生产函数转变
第一章 土地重要性的下降
一 古典经济理论的土地资源观
二 摈弃土地要素的现代经济理论
三 土地资源约束是如何突破的?
四 土地资源观演进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现代要素对传统要素的替代
一 传统农业的投入与增长
二 现代农业增长的特征和源泉
三 要素替代与农业发展
四 现代要素的供给与需求
五 引入现代要素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 农业“起飞”的人口条件
一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人力资本的两类均衡
二 人力资本均衡态转变与农业发展
三 农业人力资本均衡态的转变机制
四 农业“起飞”的人口条件
五 农业人力资本均衡过渡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四章 农业技术变迁:机制与类型
一 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
二 农业技术变迁的诱导机制
三 诱导技术变迁模型
四 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扩展
五 替代型技术与改进型技术间的关系
六 农业技术类型扩展的实际意义
第五章 农业制度的演进
一 农业发展与农业的商业化
二 商业化进程中交易关系的变迁
三 商业化过程中的组织结构转型
四 商业化进程中产权制度的演进
非农部门参与下的农业发展
第六章 劳动力非农化与农业发展
一 工业部门扩张与劳动力非农化
二 劳动力非农化与农业剩余增长
三 劳动力非农化与农业部门的商业化
四 刘-费-拉尼斯模型的否定之否定
第七章 人力资本转移与农业发展
一 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的非农化
二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三 农业人力资本的两部门配置及其优化
四 人力资本转移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短期分析
五 迁移条件下农业人力资本的动态深化
六 中国农业人力资本流动性深化的经验考察
七 人力资本流动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政策选择
第八章 附加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转移模型
第九章 结构转变视角下的农业发展规律
第十章 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目标间的协调
加入国外部门的农业发展
第十一章 国际开放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第十二章 国际化推动下的农业制度变迁
第十三章 国际开放对部门开放的依赖
参考文献
郭剑雄,1956年生,陕西府谷人。陕西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农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价值评价。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发展》、《二元经济与中国农业发展》等个人专著5部;合作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清华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南京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由于农业发展问题的复杂性,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农业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仍然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农业发展:三部门分析框架》在借鉴现有相关重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实践背景的变化,试图提出一个新的分析农业发展的理论框架。
封闭条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假设农业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部门,在此假设条件下,农业部门的发展应表现为什么?《农业发展:三部门分析框架》认为,此时,可以把农业发展理解为农业生产函数的转变。即由土地、劳动为基本投入且技术和生产方式长期不变的传统农业经济形态,转变为以资本、技术为主要投入并被商业化了的现代发达农业。
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中,土地的重要性完全不同。土地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投入,土地投入量的增加,是其产出增长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对土地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现代农业的产出增长中,土地的贡献率大大下降,因而现代经济学家在构建农业增长和发展理论的时候,很少论及土地。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