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
1.1 概述
1.1.1 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1.1.2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
1.1.3 建筑结构的类型
1.1.4 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
1.2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1.2.1 结构设计原则
1.2.2 作用及作用效应
1.2.3 结构构件设计及验算
1.3 建筑结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和学习方法
1.3.1 建筑结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3.2 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2 材料性能及选用
2.1 钢材
2.1.1 钢结构材料
2.1.2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2.1.3 钢筋的品种、等级和成分
2.1.4 钢筋的形式
2.2 混凝土
2.2.1 混凝土的强度
2.2.2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2.3 砌体
2.4 木材
2.4.1 木结构用木材
2.4.2 木材的力学性能
2.5 膜材
2.5.1 膜结构材料
2.5.2 膜结构的形式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3.1 概述
3.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及构造规定
3.2.1 截面形式
3.2.2 板的构造规定
3.2.3 粱的构造规定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1 受弯构件正截面性能
3.3.2 计算基本假定
3.3.3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4 矩形截面梁的一个特例——双筋截面的承载力计算及配筋估算
3.3.5 T形截面梁承载力计算
3.4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4.1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性能
3.4.2 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
3.4.3 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3.4.4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3.4.5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及有关构造要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4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4.1 概述
4.2 受压构件截面形式和一般构造规定
4.2.1 截面形式
4.2.2 受压构件的构造规定
4.3 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4.3.1 概述
4.3.2 普通箍筋柱轴心受压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3.3 螺旋箍筋柱轴心受压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 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4.4.1 概述
4.4.2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
4.4.3 附加偏心距和初始偏心距
4.4.4 大小偏心受压界限
4.4.5 偏心距增大系数
4.4.6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本章小结
4.3.1 概述
4.3.2 普通箍筋柱轴心受压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3.3 螺旋箍筋柱轴心受压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4 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4.4.1 概述
4.4.2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
4.4.3 附加偏心距和初始偏心距
4.4.4 大小偏心受压界限
4.4.5 偏心距增大系数
4.4.6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5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5.1 概述
5.1.1 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
5.1.2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5.1.3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5.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及构造规定
5.2.1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状
5.2.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规定
5.3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
5.3.1 预应力损失σ1
5.3.2 张拉控制应力
5.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原理
5.4.1 计算内容
5.4.2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
5.4.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5.5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
5.5.1 基本概念
5.5.2 预应力度及分类
5.5.3 施加部分预应力的方法
5.5.4 部分预应力设计计算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6 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6.1 概述
6.2 产生裂缝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6.2.1 产生裂缝原因
6.2.2 裂缝控制及裂缝宽度计算
6.3 变形验算
6.3.1 变形控制要求
6.3.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
6.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6.4.1 研究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
6.4.2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6.4.3 结构工作环境类别
6.4.4 耐久性极限状态
6.4.5 保证耐久性的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7 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7.1 钢结构概述
7.1.1 钢结构的特点
7.1.2 钢结构的类型
7.1.3 钢结构的发展过程
7.2 受弯构件计算
7.2.1 钢结构计算方法
7.2.2 受弯构件计算
7.3 轴心受力构件计算
7.3.1 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
7.3.2 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7.3.3 实腹式受压构件的计算
7.4 拉弯和压弯构件
7.4.1 拉弯构件
7.4.2 压弯构件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
8钢结构的连接
9木结构
10砌体结构
11地基与基础的基础知识
12建筑抗震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