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丛·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
作者:吴赟 著 吴贇 编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
丛书:文学论丛
定价:30.00 元
ISBN-13:9787301208892
ISBN-10:7301208898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总述
  第一节 诗歌:源起、发展与特质
  1.源起与发展
  2.诗歌的特质
  第二节 诗人:从布莱克到济慈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求新声于异邦”
  第一节 登场:启蒙与救亡
  1.世纪之交的期待视野
  2.英国浪漫主义的登场
  第二节 纲领:《摩罗诗力说》
  1.思想的战斗檄文
  2.英国的摩罗诗人
  第三节 译介:旧瓶装新酒
  1.对各诗人的译介分述
  2.苏曼殊的文言体译诗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诗体大解放”
  第一节 图景:诗体大解放
  1.新文学兴起
  2.白话与欧化
  第二节 译介:浪漫的狂飙
  1.浪漫主义的狂飙兴起
  2.旧格律的打破与新建
  3.对各诗人的译介分述
  第三节 构建:诗歌新纪元
  1.翻译之于新诗
  2.创造社众诗人
  3.新月派众诗人
  第四章 十七年间的“积极”与“消极”
  第一节 纲领:政治标准第一
  1.权力话语的一元操控
  2.苏联文艺的制导影响
  第二节 译介:操纵下的抉择
  1.湖畔派诗人的被捐弃
  2.艺术性翻译的高标准
  3.对各诗人的译介分述
  第三节 影响:译诗与创作
  1.革命的抒情
  2.新民歌运动
  第五章 新时期的“审美”与“人性”
  第一节 语境:去政治化与审美属性
  1.政治的疏离
  2.审美的凸显
  第二节 译介:拨乱反正与回归文本
  1.浪漫主义的拨乱反正
  2.从计划性走向市场性
  3.格律为体的翻译策略
  4.对各诗人的译介评述
  第三节 影响:朦胧诗歌与文本研究
  1.式微下的影响
  2.多样化的研究
  第六章 经典的译介流变
  第七章 译介之旅的百年之思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吴赘,女,翻译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翻译》、《社会科学》、《文艺争鸣》、《外语教学》、《中国比较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文学操纵与时代阐释——英美诗歌译介研究(1949-1966)》一部,出版《口译进阶教程》等国家级规划教材九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科研创新项目等多项。
      自清末起,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被中国文化认识、吸收、消化、融入,同时也有排斥、误读和摈弃。这百年的历程不只是西方浪漫特质的简单移植,而是经翻译与接受,使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中国新诗乃至文学、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催生出一种重要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
      《文学论丛·翻译·构建·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以清末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革”后新时期为时间分野,通过描述、归纳、分析,逐一审视中国在不同文学时期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接受与诠释,归纳出浪漫主义诗歌进入中国后所呈现的精神脉络、诗学特质和美学特征,并借这一不断延展的诗歌译介体系揭示其对自我文化的构建、变革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