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理解·规范·提高
作者:金宏章,张颈松 主编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10.3
页数:203
定价:26.00 元
ISBN-13:9787030268105
ISBN-10:7030268105
去豆瓣看看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
一、生命关怀:心理健康的个体价值
二、心理和谐:心理健康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健康概念的发展
二、认识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类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我意识: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一节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特点
二、自我意识的规律
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一、自我意识问题的表现
二、自我意识问题的成因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二、自我意识调适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认知:我思故我在
第一节 认知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认知
二、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二、大学生认知的规律
第三节 大学生认知的偏差
一、认知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二、合理认知的标准
第四节 大学生认知的完善
一、认知的调适
二、促进认知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情绪:做情绪管理的主人
第一节 情绪的概述
一、透视情绪
二、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情绪的发展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二、大学生情绪的规律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的偏差
一、情绪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二、情绪问题的调试
第四节 大学生情绪的完善
一、优化情绪的标准
二、情绪调试的策略
第五章 意志:在超载平凡的成长
第一节 意志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意志
二、意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意志的发展
一、大学生意志的特点
二、大学生意志的规律
第三节 大学生意志的偏差
一、意志问题的表现
二、意志问题的成因
第四节 大学生意志的完善
一、健全意志的标准
二、意志调适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个性:展现生命的精彩
第一节 个性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个性
二、个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大学生所处的个性发展阶段
二、大学生个性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个性的偏差
一、个性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二、健康个性的标准
第四节 大学生个性的完善
一、个性调试的策略
二、促进个性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性心理:解读性的秘密
第一节 性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性心理
二、性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一、大学生的性心理特点
二、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惑
第三节 大学生的性心理偏差
一、性心理偏差的表现
二、性心理偏差的成因
第四节 性心理的调适
一、性心理问题的调试
二、性心理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学习心理:学然后知不足
第一节 学习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学习心理
二、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偏差
一、学习心理问题的表现
二、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优化
一、学习心理问题调适
二、学习心理适应训练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交往心理: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一节 交往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交往心理
二、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大学生交往心理的发展
一、大学生交往心理的特点
二、大学生交往心理规律
第三节 大学生交往心理的偏差
一、交往心理问题的表现
二、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
第四节 大学生交往心理的优化
一、交往心理问题调适
二、交往心理适应训练
……
第十章 恋爱心理:破解爱情难题
第十一章 择业心理: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第十二章 休闲心理:填充生活的七彩图画
金宏章,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健康、催眠心理治疗。
张劲松,哈尔滨商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硕士。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3项,作为黑龙江广播电台特邀嘉宾长期参与公益性心理咨询。主要研究领域:大学生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婚姻及常见心理障碍的咨询与治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解·规范·提高(教师用书)》是为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认知,训练》而设计的一本教学指导用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解·规范·提高(教师用书)》每个具体主题都设立教学设计与参考文献两个部分。教学设计部分是以“案例呈现”、“案例分析”和“引申思考”等方式引入课程,书中案例大都是来自大学生群体的真实故事,内容新颖、可读性强。案例分析环节设立“案例总结”,讲授新课环节设立“教师总结”,有利于对任课教师进行科学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解·规范·提高(教师用书)》一方面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相关材料,利于拓展任课教师的视野。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