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
作者:孙瑞华 著
出版:华文出版社 2008.9
定价:28.00 元
ISBN-13:9787507523225
ISBN-10:7507523225
去豆瓣看看 导论 深化对参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第一章 中国参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参政党的性质
一 政党性质的界定标准
二 参政党性质的界定
第二节 参政党的地位
一 政党的地位
二 参政党地位的内涵
第三节 参政党的职能
一 政党的功能
二 参政党职能的界定
第四节 参政党的建设
一 参政党建设的概念内涵
二 参政党建设理论
三 参政党建设的特点
四 加强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中国参政党的理论建设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理论与政党理论
二 参政党理论建设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加强参政党的理论建设
一 政党理论建设的发展趋势
二 参政党理论建设的现实环境
三 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新视角
第三章 中国参政党的队伍建设
第一节 代表人物的队伍建设
一 代表人物的界定
二 对代表人物成长的实证考察
三 代表人物队伍的建设路径
第二节 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
一 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二 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第四章 中国参政党的能力建设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素质与能力
二 参政党的能力
三 参政党的能力建设
第二节 参政党整体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 能力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重点
二 构建参政党领导干部素质模型
三 系统提升参政党的整体能力
第五章 中国参政党的机制建设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制度、体制与机制
二 参政党的机制建设
第二节 机制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
一 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二 机制建设的内在规定性
三 营建机制有效运作的价值环境
第六章 中国参政党的政党关系建设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政党关系
二 中国特色的政党关系
第二节 营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一 政党关系和谐的内涵
二 营建和谐政党关系的首要原则
三 营建和谐政党关系的根本保证
第七章 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参政党建设
第一节 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
一 发展与政治发展
二 世纪之交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变革
第二节 参政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 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建设
三 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参考论著
后记
英文目录
孙瑞华,女,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与政治决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编著)、《中国参政党运行机制》(合著),《新编中国统一战线基本教程》(参撰)、《多党合作的历史与现实》(参撰),《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综述》(参撰)、《多党合作纪实》(参编),《中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专题资料汇编》(参编)等著作与教材20余部。多次主笔国家和北京市“九五”、“十五”、“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多次主笔中共中央统战部、农工党中央、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农工党北京市委委托的重点课题。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优秀成果奖。
当代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参政党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主体之一,因此,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参政党和怎样建设中国的参政党,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