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基础会计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
一、古代会计阶段1
二、近代会计阶段2
三、现代会计阶段2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作用与含义3
一、会计的职能3
二、会计的作用4
三、会计的含义5
第三节会计的对象5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5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6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6
一、会计主体6
二、持续经营7
三、会计分期8
四、货币计量8
第五节会计核算基础9
一、权责发生制9
二、收付实现制10
第六节会计的方法10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10
二、复式记账10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11
四、登记账簿11
五、成本计算11
六、财产清查11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11
本章小结12
思考题与习题12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第一节会计要素概述13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13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4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9
第二节会计要素的计量24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24
二、会计计量的属性24
三、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25
四、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25
第三节会计等式26
一、静态(基本)会计等式26
二、动态会计等式27
三、扩展(综合)会计等式28
第四节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29
一、经济业务事项的含义29
二、经济业务事项的类型29
三、经济业务事项与会计恒等式的关系31
本章小结33
思考题与习题34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35
第一节会计科目35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35
二、会计科目设置35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38
第二节会计账户39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39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40
三、账户的结构40
第三节账户分类42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42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43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48
本章小结49
思考题与习题50
第四章复式记账51
第一节复式记账的原理51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51
二、复式记账原理52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52
一、借贷记账法的起源52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53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55
四、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56
五、借贷记账法的优点56
第三节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56
一、会计分录56
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57
三、试算平衡58
本章小结61
思考题与习题61
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64
第一节筹集资金的核算64
一、企业筹资阶段的主要业务64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64
三、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65
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66
一、材料及其采购成本66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66
三、主要经济业务核算67
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69
一、费用与制造成本69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69
三、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71
四、成本核算的一般方法与会计处理71
第四节销售过程的核算74
一、应设置的主要账户74
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75
第五节利润的核算77
一、利润分配77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77
三、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78
本章小结80
思考题与习题80
第六章会计凭证83
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83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83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83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84
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85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85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85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及附加条件89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90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92
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95
一、记账凭证的概念96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96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98
四、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99
五、记账凭证编制举例102
六、记账凭证的审核105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106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106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107
本章小结108
思考题与习题109
第七章会计账簿111
第一节会计账簿意义和种类111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111
二、会计账簿的种类112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13
一、序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13
二、总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116
三、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117
四、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119
第三节对账和结账123
一、对账123
二、结账124
第四节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错账更正125
一、账簿的启用和登记规则125
二、登记账簿发生错误的查找和更正方法127
本章小结130
思考题与习题130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131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概述131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131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作用131
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132
四、选择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133
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33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133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133
第三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57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157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158
第四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162
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162
二、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162
本章小结165
思考题与习题166
第九章财产清查167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167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167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和范围168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169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169
一、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169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170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173
一、固定资产盈亏的账务处理174
二、流动资产盈亏的账务处理174
三、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176
本章小结176
思考题与习题176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177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177
一、财务会计报告内容177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177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程序178
四、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179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180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180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181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举例181
第三节利润表187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187
二、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188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举例188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190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190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191
三、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方式及内容193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93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193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格式193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示说明195
第六节会计报表附注195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195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195
三、会计报表附注的具体内容195
本章小结197
思考题与习题198
第十一章会计监督199
第一节会计监督的意义和种类199
一、会计监督的意义199
二、会计监督的种类200
第二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200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200
二、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201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201
第三节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202
一、国家监督202
二、社会监督203
本章小结203
思考题与习题204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组织205
第一节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与要求205
一、组织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205
二、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5
第二节会计法律制度206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含义206
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206
第三节会计机构207
一、会计机构的含义和设置207
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207
三、会计机构内会计部门的设置208
第四节会计人员208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08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职务209
三、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211
第五节会计电算化212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12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213
三、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比较213
第六节会计档案214
一、会计档案的含义214
二、会计档案的管理215
本章小结215
思考题与习题216
参考文献217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
一、古代会计阶段1
二、近代会计阶段2
三、现代会计阶段2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作用与含义3
一、会计的职能3
二、会计的作用4
三、会计的含义5
第三节会计的对象5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5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6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6
一、会计主体6
二、持续经营7
三、会计分期8
四、货币计量8
第五节会计核算基础9
一、权责发生制9
二、收付实现制10
第六节会计的方法10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10
二、复式记账10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11
四、登记账簿11
五、成本计算11
六、财产清查11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11
本章小结12
思考题与习题12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3
第一节会计要素概述13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13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4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19
第二节会计要素的计量24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24
二、会计计量的属性24
三、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25
四、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25
第三节会计等式26
一、静态(基本)会计等式26
二、动态会计等式27
三、扩展(综合)会计等式28
第四节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29
一、经济业务事项的含义29
二、经济业务事项的类型29
三、经济业务事项与会计恒等式的关系31
本章小结33
思考题与习题34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35
第一节会计科目35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35
二、会计科目设置35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38
第二节会计账户39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39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40
三、账户的结构40
第三节账户分类42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42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43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48
本章小结49
思考题与习题50
第四章复式记账51
第一节复式记账的原理51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51
二、复式记账原理52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52
一、借贷记账法的起源52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53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55
四、借贷记账法的主要特点56
五、借贷记账法的优点56
第三节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56
一、会计分录56
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57
三、试算平衡58
本章小结61
思考题与习题61
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64
第一节筹集资金的核算64
一、企业筹资阶段的主要业务64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64
三、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65
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66
一、材料及其采购成本66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66
三、主要经济业务核算67
第三节生产过程的核算69
一、费用与制造成本69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69
三、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71
四、成本核算的一般方法与会计处理71
第四节销售过程的核算74
一、应设置的主要账户74
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75
第五节利润的核算77
一、利润分配77
二、应设置的主要账户77
三、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78
本章小结80
思考题与习题80
第六章会计凭证83
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83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83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83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84
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85
一、原始凭证的概念85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85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及附加条件89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90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92
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95
一、记账凭证的概念96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96
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98
四、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99
五、记账凭证编制举例102
六、记账凭证的审核105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106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106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107
本章小结108
思考题与习题109
第七章会计账簿111
第一节会计账簿意义和种类111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111
二、会计账簿的种类112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13
一、序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13
二、总分类账的格式与登记116
三、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117
四、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119
第三节对账和结账123
一、对账123
二、结账124
第四节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错账更正125
一、账簿的启用和登记规则125
二、登记账簿发生错误的查找和更正方法127
本章小结130
思考题与习题130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131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概述131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131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作用131
三、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132
四、选择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133
第二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33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133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133
第三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57
一、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157
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158
第四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162
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162
二、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应用举例162
本章小结165
思考题与习题166
第九章财产清查167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一般程序167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167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和范围168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169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169
一、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169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170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173
一、固定资产盈亏的账务处理174
二、流动资产盈亏的账务处理174
三、往来款项的账务处理176
本章小结176
思考题与习题176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177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177
一、财务会计报告内容177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177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程序178
四、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179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180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180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181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举例181
第三节利润表187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187
二、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188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举例188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190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190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191
三、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方式及内容193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93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作用193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格式193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示说明195
第六节会计报表附注195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含义195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195
三、会计报表附注的具体内容195
本章小结197
思考题与习题198
第十一章会计监督199
第一节会计监督的意义和种类199
一、会计监督的意义199
二、会计监督的种类200
第二节单位内部会计监督200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对象200
二、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201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201
第三节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202
一、国家监督202
二、社会监督203
本章小结203
思考题与习题204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组织205
第一节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与要求205
一、组织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205
二、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5
第二节会计法律制度206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含义206
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206
第三节会计机构207
一、会计机构的含义和设置207
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207
三、会计机构内会计部门的设置208
第四节会计人员208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08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职务209
三、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211
第五节会计电算化212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12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213
三、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比较213
第六节会计档案214
一、会计档案的含义214
二、会计档案的管理215
本章小结215
思考题与习题216
参考文献217
目 录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编写。系统地介绍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在会计核算方面,本书运用案例引导,项目教学,并采用仿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信息资料,使读者在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又掌握了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注重阐述传统会计核算的同时,注重会计监督职能的阐述,把会计监督理论单独成章,完善了基础会计的理论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院校及本科院校经济管理各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自学考证和会计实际工作的参考用书。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院校及本科院校经济管理各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自学考证和会计实际工作的参考用书。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