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菜根谭

目 录内容简介
一 栖守道德莫依阿权贵1
二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1
三 心事宜明才华应韫2
四 出淤泥不染明机巧不用2
五 耳闻逆耳言心怀拂心事3
六 和气喜神天人一理3
七 真味是淡至人是常4
八 闲时吃紧忙处悠闲4
九 静坐观心真妄毕现4
十 快意早回头拂心莫放手5
十一 澹泊以明志肥甘以丧节5
十二 田地放宽恩泽流长6
十三 窄路留一步浓味减二三分6
十四 脱俗人流减欲人圣7
十五 侠义交友素心为人7
十六 德居人前利在人后7
十七 忍让为高利人利己8
十八 骄而无功忏悔灭罪8
十九 美名不独享污名不推脱9
二十 留有余地恰到好处9
二十一 诚心和气胜于观心9
二十二 动静适宜道之真体10
二十三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10
二十四 洁白污出明从暗生11
二十五 客气下而中正气妄心杀面现真心11
二十六 事悟痴除性定动正12
二十七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12
二十八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13
二十九 忧勤勿太苦待人勿太枯13
三十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13
三十一 富宜宽厚智宜敛藏14
三十二 登高思危少言勿躁14
三十三 放得心下才可人圣15
三十四 偏见害心聪明障道15
三十五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16
三十六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16
三十七 留正气还天地遗清名在乾坤16
三十八 降魔先降心驭横先驭气17
三十九 种田地除草长教弟子谨交游17
四十 欲路上事勿染理路上事勿退18
四十一 不可浓艳不宜枯寂18
四十二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19
四十三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19
四十四 修德须忘名读书要深心20
四十五 真伪之道者一念之差也20
四十六 道有木石心相具云水趣21
四十七 吉人和气凶人杀气21
四十八 欲无祸昭昭勿得罪冥冥22
四十九 多心为祸少事为福22
五十 处世当方圆自在待人宜宽严自得22
五十一 忘功念过忘怨念恩23
五十二 施之勿求求则无功23
五十三 相观对治方便法门24
五十四 恶人学古适以济恶24
五十五 崇俭以养廉守拙以全真25
五十六 书见贤学躬行官爱民业种德25
五十七 扫外物之锢觅本来之用26
五十八 苦中得乐乐中有悲26
五十九 富贵名誉道德来也26
六十 美色音君子好言事27
六十一 心思兢业趣味潇洒28
六十二 立名者贪用术者愚28
六十三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28
六十四 名利堕尘俗客气归剩技29
六十五 心体须光明念头勿暗昧29
六卜六 无名无位无忧无虑30
六十七 阴恶者恶大显善者善小30
六十八 居安思危天者无用30
六十九 欲建功业必绝偏激31
七十 养喜徼福去怨避祸31
七十一 显其默拙君子之为32
七十二 人之和暖福厚泽长32
七十三 天理路广人欲道狭32
七十四 磨炼极而福久参勘极而知真33
七十五 虚心居义理实心去物欲33
七十六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34
七十七 忧劳以兴国逸豫以亡身34
七十八 贪念一丝万劫不复35
七十九 心公不昧诱惑不受35
八十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35
八十一 培养气度不偏不倚36
八十二 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36
八十三 君子懿德其道中庸37
八十四 君子穷当益工不失风雅气度37
八十五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37
八十六 念头起处便从理路38
八十七 静闲淡泊观心证道38
八十八 真静于动中真乐于苦中39
八十九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责报39
九十 厚德积福修道解厄40
九十一 欲福避祸智巧何益40
九十二 评谈人生重论晚节41
九十三 种德施惠勿贪权宠41
九十四 积累念难倾覆思易42
九十五 诈善非君子悔过非小人42
九十六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43
九十七 心看圆满心放宽平43
九十八 坚守操履不露锋芒44
九十九 顺境勿喜逆境勿忧44
一〇〇 富贵如火自取灭亡45
一〇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5
一〇二 才极无奇品极归本45
一〇三 明世看破识得本体46
一〇四 万事留余适可而止46
一〇五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47
一〇六 持身勿轻用意勿重47
一〇七 人生有尽勿可虚度48
一〇八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48
一〇九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48
一一〇 扶公敦旧修身种德49
一一一 化论勿犯权门勿沾49
一一二 直躬不畏忌无恶不惧毁50
一一三 从容处变剀切规友50
一一四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50
一一五 爱重成仇薄极成喜51
一一六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51
一一七 盛极必衰居安虑患52
一一八 奇人无远识独行无恒操52
一一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53
一二〇 毋形人短毋嫉人能53
一二一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54
一二二 阴者勿交傲者勿言54
一二三 调节情绪一张一弛55
一二四 人之心体雨过天晴55
一二五 智慧识妖魔鬼无踪55
一二六 不动声色雅量能容56
一二七 困苦穷乏锤炼身心57
一二八 天地父母万物敦睦57
一二九 戒疏于虑警伤于察57
一三〇 是非明辨大局为重58
一三一 亲善杜谗除恶防祸58
一三二 节义自暗室经纶出深履59
一三三 父慈子孝天性伦常60
一三四 不夸妍洁谁能丑污60
一三五 炎凉于富贵妒忌于骨肉61
一三六 功过勿混恩仇勿明61
一三七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61
一三八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62
一三九 宜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62
一四〇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63
一四一 过归己任功让于人63
一四二 醒言求人功德无量64
一四三 趋炎附势人之通病64
一四四 宜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64
一四五 量弘识高功德互长65
一四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65
一四七 反己通善尤人成恶66
一四八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66
一四九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67
一五〇 真恳为人圆活处世67
一五一 去混心清去苦乐存68
一五二 一念一言切戒犯忌68
一五三 欲擒故纵宽之自明69
一五四 不能养德终归末技69
一五五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69
一五六 慎德微事施恩无报70
一五七 清心去俗趣味高雅70
一五八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71
一五九 心善则子盛根固则叶荣71
一六〇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炫71
一六一 道德学问人皆可修72
一六二 信人示己诚疑人显己诈72
一六三 宽者如春刻者似雪73
一六四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73
一六五 愈旧愈新愈淡愈浓74
一六六 士以勤俭立德贼以勤俭图利74
一六七 意情用事难以久长74
一六八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75
一六九 为奇而不异求清而不激75
一七〇 恩宜后浓威须先严76
一七一 心虚则性现意净则心清76
一七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7
一七三 慈悲之念生生之机77
一七四 心体天体人心天心78
一七五 无事寂寂有事惺惺78
一七六 事外事中明晓利害79
一七七 操履严明守正不阿79
一七八 浑然和气处世之珍79
一七九 诚和以动义气以励80
……
三六〇 成事随缘 随寓而安
二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1
三 心事宜明才华应韫2
四 出淤泥不染明机巧不用2
五 耳闻逆耳言心怀拂心事3
六 和气喜神天人一理3
七 真味是淡至人是常4
八 闲时吃紧忙处悠闲4
九 静坐观心真妄毕现4
十 快意早回头拂心莫放手5
十一 澹泊以明志肥甘以丧节5
十二 田地放宽恩泽流长6
十三 窄路留一步浓味减二三分6
十四 脱俗人流减欲人圣7
十五 侠义交友素心为人7
十六 德居人前利在人后7
十七 忍让为高利人利己8
十八 骄而无功忏悔灭罪8
十九 美名不独享污名不推脱9
二十 留有余地恰到好处9
二十一 诚心和气胜于观心9
二十二 动静适宜道之真体10
二十三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10
二十四 洁白污出明从暗生11
二十五 客气下而中正气妄心杀面现真心11
二十六 事悟痴除性定动正12
二十七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12
二十八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13
二十九 忧勤勿太苦待人勿太枯13
三十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13
三十一 富宜宽厚智宜敛藏14
三十二 登高思危少言勿躁14
三十三 放得心下才可人圣15
三十四 偏见害心聪明障道15
三十五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16
三十六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16
三十七 留正气还天地遗清名在乾坤16
三十八 降魔先降心驭横先驭气17
三十九 种田地除草长教弟子谨交游17
四十 欲路上事勿染理路上事勿退18
四十一 不可浓艳不宜枯寂18
四十二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19
四十三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19
四十四 修德须忘名读书要深心20
四十五 真伪之道者一念之差也20
四十六 道有木石心相具云水趣21
四十七 吉人和气凶人杀气21
四十八 欲无祸昭昭勿得罪冥冥22
四十九 多心为祸少事为福22
五十 处世当方圆自在待人宜宽严自得22
五十一 忘功念过忘怨念恩23
五十二 施之勿求求则无功23
五十三 相观对治方便法门24
五十四 恶人学古适以济恶24
五十五 崇俭以养廉守拙以全真25
五十六 书见贤学躬行官爱民业种德25
五十七 扫外物之锢觅本来之用26
五十八 苦中得乐乐中有悲26
五十九 富贵名誉道德来也26
六十 美色音君子好言事27
六十一 心思兢业趣味潇洒28
六十二 立名者贪用术者愚28
六十三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28
六十四 名利堕尘俗客气归剩技29
六十五 心体须光明念头勿暗昧29
六卜六 无名无位无忧无虑30
六十七 阴恶者恶大显善者善小30
六十八 居安思危天者无用30
六十九 欲建功业必绝偏激31
七十 养喜徼福去怨避祸31
七十一 显其默拙君子之为32
七十二 人之和暖福厚泽长32
七十三 天理路广人欲道狭32
七十四 磨炼极而福久参勘极而知真33
七十五 虚心居义理实心去物欲33
七十六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34
七十七 忧劳以兴国逸豫以亡身34
七十八 贪念一丝万劫不复35
七十九 心公不昧诱惑不受35
八十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35
八十一 培养气度不偏不倚36
八十二 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36
八十三 君子懿德其道中庸37
八十四 君子穷当益工不失风雅气度37
八十五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37
八十六 念头起处便从理路38
八十七 静闲淡泊观心证道38
八十八 真静于动中真乐于苦中39
八十九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责报39
九十 厚德积福修道解厄40
九十一 欲福避祸智巧何益40
九十二 评谈人生重论晚节41
九十三 种德施惠勿贪权宠41
九十四 积累念难倾覆思易42
九十五 诈善非君子悔过非小人42
九十六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43
九十七 心看圆满心放宽平43
九十八 坚守操履不露锋芒44
九十九 顺境勿喜逆境勿忧44
一〇〇 富贵如火自取灭亡45
一〇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5
一〇二 才极无奇品极归本45
一〇三 明世看破识得本体46
一〇四 万事留余适可而止46
一〇五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47
一〇六 持身勿轻用意勿重47
一〇七 人生有尽勿可虚度48
一〇八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48
一〇九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48
一一〇 扶公敦旧修身种德49
一一一 化论勿犯权门勿沾49
一一二 直躬不畏忌无恶不惧毁50
一一三 从容处变剀切规友50
一一四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50
一一五 爱重成仇薄极成喜51
一一六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51
一一七 盛极必衰居安虑患52
一一八 奇人无远识独行无恒操52
一一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53
一二〇 毋形人短毋嫉人能53
一二一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54
一二二 阴者勿交傲者勿言54
一二三 调节情绪一张一弛55
一二四 人之心体雨过天晴55
一二五 智慧识妖魔鬼无踪55
一二六 不动声色雅量能容56
一二七 困苦穷乏锤炼身心57
一二八 天地父母万物敦睦57
一二九 戒疏于虑警伤于察57
一三〇 是非明辨大局为重58
一三一 亲善杜谗除恶防祸58
一三二 节义自暗室经纶出深履59
一三三 父慈子孝天性伦常60
一三四 不夸妍洁谁能丑污60
一三五 炎凉于富贵妒忌于骨肉61
一三六 功过勿混恩仇勿明61
一三七 位盛危至德高谤兴61
一三八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62
一三九 宜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62
一四〇 穷寇勿追投鼠忌器63
一四一 过归己任功让于人63
一四二 醒言求人功德无量64
一四三 趋炎附势人之通病64
一四四 宜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64
一四五 量弘识高功德互长65
一四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65
一四七 反己通善尤人成恶66
一四八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66
一四九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67
一五〇 真恳为人圆活处世67
一五一 去混心清去苦乐存68
一五二 一念一言切戒犯忌68
一五三 欲擒故纵宽之自明69
一五四 不能养德终归末技69
一五五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69
一五六 慎德微事施恩无报70
一五七 清心去俗趣味高雅70
一五八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71
一五九 心善则子盛根固则叶荣71
一六〇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炫71
一六一 道德学问人皆可修72
一六二 信人示己诚疑人显己诈72
一六三 宽者如春刻者似雪73
一六四 善根暗长恶损潜消73
一六五 愈旧愈新愈淡愈浓74
一六六 士以勤俭立德贼以勤俭图利74
一六七 意情用事难以久长74
一六八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75
一六九 为奇而不异求清而不激75
一七〇 恩宜后浓威须先严76
一七一 心虚则性现意净则心清76
一七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7
一七三 慈悲之念生生之机77
一七四 心体天体人心天心78
一七五 无事寂寂有事惺惺78
一七六 事外事中明晓利害79
一七七 操履严明守正不阿79
一七八 浑然和气处世之珍79
一七九 诚和以动义气以励80
……
三六〇 成事随缘 随寓而安
目 录内容简介
《菜根谭》内容包括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对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