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手册

第1篇 复合材料导论
第1章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梗概
第2章 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界面及其相关问题
1 纤维-金属层合板及其界面相结构
2 纤维-金属层合板界面相结构的力学特征与老化行为
3 纤维与树脂的界面及界面相问题
第3章 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多层次结构构造与优化
1 发展背景与约束条件
2 “离位”增韧技术及其由来
3 “离位”液态成形技术
4 复合材料的多层次、多尺度优化
5 先进的液态成形树脂体系
6 “离位(Ex-situ)”与“原位(Ln-situ)”的对立和统
7 小结与展望
第4章 复合材料殛其制品的先进制造技术
1 航空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2 纺织复合材料技术与结构一体化(整体化)技术
3 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
4 从制造的角度看一体化技术中的预制技术
5 虚拟制造和智能加工技术
第5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走向
1 复合材料的低维化发展
2 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
3 复合材料的模型化技术
第6章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2篇 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材料
第1章 玻璃纤维
1 B玻璃纤维
2 AR-玻璃纤维
3 s-玻璃纤维
4 M-玻璃纤维
5 高硅氧玻璃纤维
6 特种玻璃纤维
第2章 碳纤维
1 聚丙烯腈(PAN)碳纤维
2 沥青基碳纤维
3 黏胶基碳纤维
第3章 陶瓷纤维
1 氧化铝纤维
2 碳化硅系列纤维
3 氮化硼(BN)纤维
4 硼纤维
第4章 聚芳酰胺纤维
第5章 聚芳酯纤维
第6章 有机杂环类纤维
1 聚苯并二唑(PBO)纤维
2 聚苯并噻唑(PBT)纤维
3 聚苯并咪唑(PBI)纤维
第7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第8章 纤维增强体的测试表征方法
1 力学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
2 物理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
第9章 晶须
1 陶瓷晶须
2 碳晶须
2.1 碳(石墨)晶须
2.2 碳纳米管
参考文献
第3篇 聚合物基体材料
第1章 概述
1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性能
1.1 耐热性
1.2 线胀系数(CTE)
1.3 力学性能
1.4 电性能
2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性能表征
2.1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固化反应特性表征
2.2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物理性能表征
2.3 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及热稳定性表征
2.4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电性能表征
2.5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力学性能表征
第2章 高性能酚醛树脂基体
1 酚醛树脂的合成
1.1 线型酚醛树脂
1.2 热固性酚醛树脂
1.3 酚醛树脂合成新进展
2 酚醛树脂的固化
2.1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
2.2 线型酚醛树脂的固化及固化剂
3 酚醛树脂的改性
3.1 酚醛树脂的增韧
3.2 酚醛树脂结构改性及新品种
4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及成形工艺进展
4.1 制造工艺对树脂的要求
4.2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性能
4.3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
第3章 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
1 环氧树脂的合成
2 环氧树脂固化及固化剂
2.1 固化反应
2.2 新型固化剂
3 环氧树脂结构与性能
3.1 二缩水甘油醚树脂
3.2 多缩水甘油醚树脂
3.3 缩水甘油胺树脂
4 环氧树脂增韧
4.1 橡胶弹性体增韧
4.2 热塑性树脂增韧
4.3 热致液晶增韧
5 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
5.1 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性能
5.2 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应用
第4章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
1 BMI的物理性能
1.1 BMI单体
1.2 BMI固化物
2 BMI树脂的改性
2.1 与链烯基化合物的共聚改性
2.2 二元胺改性BMI
2.3 热塑性树脂改性BMI
2.4 环氧改性BMI
2.5 氰酸酯改性BMl
2.6 新型BMI单体合成
2.7 工艺改性
3 BMI树脂的应用
3.1 主要已商品化的BMI树脂
3.2 常用BMI复合材料性能-
3.3 BMI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第5章 氰酸酯树脂基体
1 氰酸酯树脂单体的合成
2 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
2.1 氰酸酯固化反应机理
2.2 氰酸酯固化反应动力学
2.3 催化剂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3 氰酸酯树脂改性环氧及双马树脂
3.1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
3.2 氰酸酯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4 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1 氰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4.2 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第6章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基体
1 PMR聚酰亚胺
1.l PMR聚酰亚胺合成
1.2 PMR聚酰亚胺性能
1.3 PMR聚酰亚胺改性
2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
2.1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的合成
2.2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固化
2.3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性能
3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纺织复合材料
第1章 概述
1 纺织复合材料的概念
2 纺织预成形件
3 纺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
第2章 纺织结构及其性能
1 纱线结构及性能
1.1 纱线的细度
1.2 纱线的捻度
1.3 纱线的拉伸性能
2 纺织结构及性能
2.1 机织结构
2.2 针织结构
2.3 编织结构
2.4 非织结构
3 小结
第3章 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1 纺织复合材料的基本构成
1.1 增强纤维
1.2 基体材料
2 二维纺织预成形件的制备技术
2.1 机织技术
2.2 针织技术
2.3 编织技术
2.4 非织造技术
3 三维纺织预成形件的制备技术
3.1 机织技术
3.2 针织技术
3.3 缝合技术
3.4 编织技术
3.5 正交非织造技术
3.6 联合织造技术
4 纺织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形技术
4.1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4.2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5 纺织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盼设计与集成制造系统
5.1 纺织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2 纺织复合材料的集成制造系统
6 小结
第4章 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1 纺织复合材料热弹性性能分析
1.1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1.2 二维纺织复合材料刚度
1.3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刚度
2 层合板结构纺织复合材料的强度
2.1 一般原理
2.2 层合板结构针织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
2.3 层合板结构机织,编织复合材料
3 小结
第5章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1 纺织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2 纺织复合材料在导弹上的应用
3 纺织复合材料在自行车工业中的应用
4 纺织复合材料在建筑膜结构领域中的应用
5 纺织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5.1 人工气管及人造血管
5.2 人工牙齿
5.3 人工骨及韧带
6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5篇 复合材料界面
第1章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1 浸润理论
2 化学键理论
3 界面应力理论
3.1 消除界面残余应力
3.2 减缓界面区域的应力集中
3.3 界面化学反应及界面稳定性控制
4 界面作用的其他理论
第2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及其改性
1 化学偶联剂改性技术
2 界面增容改性
2.1 增容剂的分类
2.2 增容剂的作用机理
3 电化学改性技术
4 等离子体处理
4.1 等离子体处理
4.2 等离子体表面接枝
5 高能辐照处理改性技术
5.1 中子辐照改性
5.2 紫外光辐照接枝处理
5.3 γ射线辐照处理
6 其他处理技术
6.1 气相氧化
6.2 聚合物涂层
6.3 化学气相沉积
6.4 电聚合与电沉积
6.5 表面化学接枝
6.6 超声波改性
第3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分类
1.1 界面的分类
1.2 界面的结合机制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2.1 界面反应的热力学相容性
2.2 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相容性
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结晶形核的影响
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形核的影响
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结晶组织特征的影响
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
4.1 热残余应力的产生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热错配应力的计算
4.3 热残余应力影响因素
4.4 残余应力松弛行为
4.5 残余应力的分析与测量
5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测试
5.1 界面强度的测试方法
5.2 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临界长径比
5.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硬度的测试
5.4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的测试
6 界面结合状态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1 界面反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2 增强体表面涂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
7.1 铝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
7.2 镁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
7.3 钛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
7.4 铁和铁合金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
7.5 其他体系
第4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
1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
1.1 界面结合强度
1.2 界面热物理相容性
1.3 界面热化学相容性
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
2.1 界面层的作用
2.2 界面层与界面破坏
2.3 影响界面结合强度的因素
2.4 界面层与增强体
2.5 界面层与强韧化
3 复合材料体系与界面层材料
3.1 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
3.2 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
4 界面层制造方法
4.1 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制造方法
4.2 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制造方法
5 界面层与环境
5.1 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与环境
5.2 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与环境
5.3 界面层的发展与展望
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表征及界面结合力测定
1 增强纤维表面状态的表征
1.1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
1.2 浸润性测量
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4 动态力学谱图分析
2 界面黏合强度的表征
2.1 宏观实验方法
2.2 微复合材料实验方法
3 界面残余应力的表征
3 1光弹性法
3.2 电阻应变片法
3.3 x射线衍射方法
3.4 其他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玻璃钢
第1章 芯材
1 芯材的类型
1.1 泡沫芯材
1.2 蜂窝
1.3 木材
1.4 其他芯材
2 芯材的力学性能比较
第2章 成形工艺
1 手糊成形工艺
1.1 原材料
1.2 模具及脱膜剂
1.3 成形工艺
2 喷射成形技术
2.1 原材料
2.2 喷射成形设备
2.3 喷射工艺
3 模压成形工艺
3.1 模压成形工艺定义
3.2 模压成形工艺的特点和分类
3.3 模压成形工艺的发展状况
3.4 模压料制造技术
3.5 压制工艺
3.6 压机和模具
3.7 模压制品应用
4 缠绕成形工艺
4.1 原材料
4.2 芯模
4.3 缠绕机
4.4 成形工艺
4.5 应用
5 拉挤成形工艺
5.1 原材料
5.2 成形设备
5.3 成形工艺
5.4 拉挤制品的性能
5.5 应用
6 树脂传递模塑
6.1 工艺
6.2 RTM用材料与工艺装备
6.3 新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6.4 成本
7 真空袋压成形
7.1 工艺方法
7.2 注意事项
7.3 应用及发展
8 卷绕成形
8.1 材料
8.2 工艺与工装
8.3 应用发展
9 管道连续成形
9.1 材料
9.2 工艺与工装
9.3 应用发展
10 板材连续成形
10.1 原材料
10.2 板材连续成形工艺
10.3 应用及发展
11 连接及胶接
11.1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技术
11.2 复合材料胶接连接技术
12 夹层结构制备工艺
12.1 材料
12.2 夹层结构制造工艺
12.3 应用及发展
第3章 复合材料性能殛检测
1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检测
1.1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检测
1.2 复合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
2 热学性能及检测
2.1 热学性能检测
2.2 热学性能
3 电学性能及检测
3.1 电学性能检测
3.2 电学性能
4 耐腐蚀性能及检测
4.1 耐腐蚀性能检测
4.2 耐腐蚀性能
5 老化性能及检测
5.1 老化性能检测
5.2 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6 其他性能及检测
6.1 其他性能检测
6.2 复合材料的燃烧性、透光性和摩擦因数
第4章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与发展方向
1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2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技术的最新进展
2.1 增强材料的新进展
2.2 辐射固化技术
2.3 开模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
2.4 闭模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
2.5 纤维铺放技术
3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3.1 大力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
3.2 全面改善与环境的协调性
3.3 材料和制品向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
3.4 玻璃钢产业发展趋势
4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
4.1 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潜力
4.2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潜力
4.3 在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发展潜力
4.4 在电能领域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第1章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概论
1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
2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特点和 低成本化
3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特有性能的表征
3.1 结构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数据表达准则
3.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点
3.3 层合板物理性能表征
第2章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
1 先进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的特征与分类
2 预浸料制备工艺
3 成形模具
4 预浸料,真空袋一热压罐成形工艺
5 预浸料,模压成形工艺
6 缠绕成形工艺
7 拉挤成形工艺
8 复合材料液体成形(LCM工艺)
8.1 RTM成形工艺
8.2 RFI成形工艺
8.3 VARI成形工艺
9 自动化与新兴低成本成形工艺
10 典型结构成形工艺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第3章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1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1.1 高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
1.2 中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
1.3 低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
1.4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艺性
1.5 国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估
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2.1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简介
2.2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2.3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工艺性
2.4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估
3 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3.1 国内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简介
3.2 国内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4 国外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第4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1 总趋势——降低成形工艺成本
2 先进复合材料成形工艺过程控制
3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与优化(虚拟制造技术)
第5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
1 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
2 在航空动力装置上的应用
3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3.1 复合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
3.2 复合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
3.3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金复合材料化
4 在人造卫星和太空站上的应用
……
第8篇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第9篇 金属基复合材料
第10篇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
第11篇 碳基复合材料
第12篇 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13篇 复合材料力学问题与设计
第14篇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第15篇 复合材料性能试验、表征与质量控制
第16篇 功能复合材料与新型复合材料
第1章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梗概
第2章 材料表面、复合材料界面及其相关问题
1 纤维-金属层合板及其界面相结构
2 纤维-金属层合板界面相结构的力学特征与老化行为
3 纤维与树脂的界面及界面相问题
第3章 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多层次结构构造与优化
1 发展背景与约束条件
2 “离位”增韧技术及其由来
3 “离位”液态成形技术
4 复合材料的多层次、多尺度优化
5 先进的液态成形树脂体系
6 “离位(Ex-situ)”与“原位(Ln-situ)”的对立和统
7 小结与展望
第4章 复合材料殛其制品的先进制造技术
1 航空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2 纺织复合材料技术与结构一体化(整体化)技术
3 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
4 从制造的角度看一体化技术中的预制技术
5 虚拟制造和智能加工技术
第5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走向
1 复合材料的低维化发展
2 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
3 复合材料的模型化技术
第6章 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2篇 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材料
第1章 玻璃纤维
1 B玻璃纤维
2 AR-玻璃纤维
3 s-玻璃纤维
4 M-玻璃纤维
5 高硅氧玻璃纤维
6 特种玻璃纤维
第2章 碳纤维
1 聚丙烯腈(PAN)碳纤维
2 沥青基碳纤维
3 黏胶基碳纤维
第3章 陶瓷纤维
1 氧化铝纤维
2 碳化硅系列纤维
3 氮化硼(BN)纤维
4 硼纤维
第4章 聚芳酰胺纤维
第5章 聚芳酯纤维
第6章 有机杂环类纤维
1 聚苯并二唑(PBO)纤维
2 聚苯并噻唑(PBT)纤维
3 聚苯并咪唑(PBI)纤维
第7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第8章 纤维增强体的测试表征方法
1 力学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
2 物理性能的测试表征方法
第9章 晶须
1 陶瓷晶须
2 碳晶须
2.1 碳(石墨)晶须
2.2 碳纳米管
参考文献
第3篇 聚合物基体材料
第1章 概述
1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性能
1.1 耐热性
1.2 线胀系数(CTE)
1.3 力学性能
1.4 电性能
2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性能表征
2.1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固化反应特性表征
2.2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物理性能表征
2.3 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及热稳定性表征
2.4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电性能表征
2.5 复合材料树脂基体力学性能表征
第2章 高性能酚醛树脂基体
1 酚醛树脂的合成
1.1 线型酚醛树脂
1.2 热固性酚醛树脂
1.3 酚醛树脂合成新进展
2 酚醛树脂的固化
2.1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
2.2 线型酚醛树脂的固化及固化剂
3 酚醛树脂的改性
3.1 酚醛树脂的增韧
3.2 酚醛树脂结构改性及新品种
4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及成形工艺进展
4.1 制造工艺对树脂的要求
4.2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性能
4.3 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
第3章 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
1 环氧树脂的合成
2 环氧树脂固化及固化剂
2.1 固化反应
2.2 新型固化剂
3 环氧树脂结构与性能
3.1 二缩水甘油醚树脂
3.2 多缩水甘油醚树脂
3.3 缩水甘油胺树脂
4 环氧树脂增韧
4.1 橡胶弹性体增韧
4.2 热塑性树脂增韧
4.3 热致液晶增韧
5 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
5.1 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性能
5.2 高性能环氧基复合材料应用
第4章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
1 BMI的物理性能
1.1 BMI单体
1.2 BMI固化物
2 BMI树脂的改性
2.1 与链烯基化合物的共聚改性
2.2 二元胺改性BMI
2.3 热塑性树脂改性BMI
2.4 环氧改性BMI
2.5 氰酸酯改性BMl
2.6 新型BMI单体合成
2.7 工艺改性
3 BMI树脂的应用
3.1 主要已商品化的BMI树脂
3.2 常用BMI复合材料性能-
3.3 BMI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第5章 氰酸酯树脂基体
1 氰酸酯树脂单体的合成
2 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
2.1 氰酸酯固化反应机理
2.2 氰酸酯固化反应动力学
2.3 催化剂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3 氰酸酯树脂改性环氧及双马树脂
3.1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
3.2 氰酸酯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4 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4.1 氰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4.2 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第6章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基体
1 PMR聚酰亚胺
1.l PMR聚酰亚胺合成
1.2 PMR聚酰亚胺性能
1.3 PMR聚酰亚胺改性
2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
2.1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的合成
2.2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固化
2.3 乙炔封端聚酰亚胺性能
3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纺织复合材料
第1章 概述
1 纺织复合材料的概念
2 纺织预成形件
3 纺织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
第2章 纺织结构及其性能
1 纱线结构及性能
1.1 纱线的细度
1.2 纱线的捻度
1.3 纱线的拉伸性能
2 纺织结构及性能
2.1 机织结构
2.2 针织结构
2.3 编织结构
2.4 非织结构
3 小结
第3章 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1 纺织复合材料的基本构成
1.1 增强纤维
1.2 基体材料
2 二维纺织预成形件的制备技术
2.1 机织技术
2.2 针织技术
2.3 编织技术
2.4 非织造技术
3 三维纺织预成形件的制备技术
3.1 机织技术
3.2 针织技术
3.3 缝合技术
3.4 编织技术
3.5 正交非织造技术
3.6 联合织造技术
4 纺织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形技术
4.1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4.2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5 纺织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盼设计与集成制造系统
5.1 纺织复合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2 纺织复合材料的集成制造系统
6 小结
第4章 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1 纺织复合材料热弹性性能分析
1.1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1.2 二维纺织复合材料刚度
1.3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刚度
2 层合板结构纺织复合材料的强度
2.1 一般原理
2.2 层合板结构针织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
2.3 层合板结构机织,编织复合材料
3 小结
第5章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1 纺织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2 纺织复合材料在导弹上的应用
3 纺织复合材料在自行车工业中的应用
4 纺织复合材料在建筑膜结构领域中的应用
5 纺织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5.1 人工气管及人造血管
5.2 人工牙齿
5.3 人工骨及韧带
6 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5篇 复合材料界面
第1章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1 浸润理论
2 化学键理论
3 界面应力理论
3.1 消除界面残余应力
3.2 减缓界面区域的应力集中
3.3 界面化学反应及界面稳定性控制
4 界面作用的其他理论
第2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及其改性
1 化学偶联剂改性技术
2 界面增容改性
2.1 增容剂的分类
2.2 增容剂的作用机理
3 电化学改性技术
4 等离子体处理
4.1 等离子体处理
4.2 等离子体表面接枝
5 高能辐照处理改性技术
5.1 中子辐照改性
5.2 紫外光辐照接枝处理
5.3 γ射线辐照处理
6 其他处理技术
6.1 气相氧化
6.2 聚合物涂层
6.3 化学气相沉积
6.4 电聚合与电沉积
6.5 表面化学接枝
6.6 超声波改性
第3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分类
1.1 界面的分类
1.2 界面的结合机制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2.1 界面反应的热力学相容性
2.2 界面反应的动力学相容性
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结晶形核的影响
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形核的影响
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对基体结晶组织特征的影响
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
4.1 热残余应力的产生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热错配应力的计算
4.3 热残余应力影响因素
4.4 残余应力松弛行为
4.5 残余应力的分析与测量
5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测试
5.1 界面强度的测试方法
5.2 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临界长径比
5.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硬度的测试
5.4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导热性能的测试
6 界面结合状态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1 界面反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2 增强体表面涂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
7.1 铝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
7.2 镁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
7.3 钛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
7.4 铁和铁合金基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结构
7.5 其他体系
第4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
1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
1.1 界面结合强度
1.2 界面热物理相容性
1.3 界面热化学相容性
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
2.1 界面层的作用
2.2 界面层与界面破坏
2.3 影响界面结合强度的因素
2.4 界面层与增强体
2.5 界面层与强韧化
3 复合材料体系与界面层材料
3.1 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
3.2 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
4 界面层制造方法
4.1 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制造方法
4.2 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制造方法
5 界面层与环境
5.1 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与环境
5.2 氧化物复合材料界面层与环境
5.3 界面层的发展与展望
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结构表征及界面结合力测定
1 增强纤维表面状态的表征
1.1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
1.2 浸润性测量
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4 动态力学谱图分析
2 界面黏合强度的表征
2.1 宏观实验方法
2.2 微复合材料实验方法
3 界面残余应力的表征
3 1光弹性法
3.2 电阻应变片法
3.3 x射线衍射方法
3.4 其他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玻璃钢
第1章 芯材
1 芯材的类型
1.1 泡沫芯材
1.2 蜂窝
1.3 木材
1.4 其他芯材
2 芯材的力学性能比较
第2章 成形工艺
1 手糊成形工艺
1.1 原材料
1.2 模具及脱膜剂
1.3 成形工艺
2 喷射成形技术
2.1 原材料
2.2 喷射成形设备
2.3 喷射工艺
3 模压成形工艺
3.1 模压成形工艺定义
3.2 模压成形工艺的特点和分类
3.3 模压成形工艺的发展状况
3.4 模压料制造技术
3.5 压制工艺
3.6 压机和模具
3.7 模压制品应用
4 缠绕成形工艺
4.1 原材料
4.2 芯模
4.3 缠绕机
4.4 成形工艺
4.5 应用
5 拉挤成形工艺
5.1 原材料
5.2 成形设备
5.3 成形工艺
5.4 拉挤制品的性能
5.5 应用
6 树脂传递模塑
6.1 工艺
6.2 RTM用材料与工艺装备
6.3 新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6.4 成本
7 真空袋压成形
7.1 工艺方法
7.2 注意事项
7.3 应用及发展
8 卷绕成形
8.1 材料
8.2 工艺与工装
8.3 应用发展
9 管道连续成形
9.1 材料
9.2 工艺与工装
9.3 应用发展
10 板材连续成形
10.1 原材料
10.2 板材连续成形工艺
10.3 应用及发展
11 连接及胶接
11.1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技术
11.2 复合材料胶接连接技术
12 夹层结构制备工艺
12.1 材料
12.2 夹层结构制造工艺
12.3 应用及发展
第3章 复合材料性能殛检测
1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检测
1.1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检测
1.2 复合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
2 热学性能及检测
2.1 热学性能检测
2.2 热学性能
3 电学性能及检测
3.1 电学性能检测
3.2 电学性能
4 耐腐蚀性能及检测
4.1 耐腐蚀性能检测
4.2 耐腐蚀性能
5 老化性能及检测
5.1 老化性能检测
5.2 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6 其他性能及检测
6.1 其他性能检测
6.2 复合材料的燃烧性、透光性和摩擦因数
第4章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与发展方向
1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2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技术的最新进展
2.1 增强材料的新进展
2.2 辐射固化技术
2.3 开模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
2.4 闭模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
2.5 纤维铺放技术
3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3.1 大力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
3.2 全面改善与环境的协调性
3.3 材料和制品向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
3.4 玻璃钢产业发展趋势
4 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
4.1 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潜力
4.2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潜力
4.3 在海洋石油工业领域的发展潜力
4.4 在电能领域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第1章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概论
1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
2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特点和 低成本化
3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特有性能的表征
3.1 结构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数据表达准则
3.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点
3.3 层合板物理性能表征
第2章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
1 先进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制造技术的特征与分类
2 预浸料制备工艺
3 成形模具
4 预浸料,真空袋一热压罐成形工艺
5 预浸料,模压成形工艺
6 缠绕成形工艺
7 拉挤成形工艺
8 复合材料液体成形(LCM工艺)
8.1 RTM成形工艺
8.2 RFI成形工艺
8.3 VARI成形工艺
9 自动化与新兴低成本成形工艺
10 典型结构成形工艺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第3章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1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1.1 高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
1.2 中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
1.3 低温固化环氧复合材料性能
1.4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艺性
1.5 国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估
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2.1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简介
2.2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2.3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工艺性
2.4 国内双马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综合评估
3 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3.1 国内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体系简介
3.2 国内聚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4 国外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第4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1 总趋势——降低成形工艺成本
2 先进复合材料成形工艺过程控制
3 复合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与优化(虚拟制造技术)
第5章 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
1 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
2 在航空动力装置上的应用
3 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3.1 复合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
3.2 复合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上的应用
3.3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金复合材料化
4 在人造卫星和太空站上的应用
……
第8篇 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第9篇 金属基复合材料
第10篇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
第11篇 碳基复合材料
第12篇 水泥基复合材料
第13篇 复合材料力学问题与设计
第14篇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第15篇 复合材料性能试验、表征与质量控制
第16篇 功能复合材料与新型复合材料
益小功,教授,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杜善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
张立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杜善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
张立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
《复合材料手册》是反映复合材料当前开发和应用水平的专业工具书。其主要内容包括:复合材料理论和应用基础,如增强体材料、复合材料界面等;各种类型的复合材料,如工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玻璃钢、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与新型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分析检测技术,如复合材料力学问题与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复合材料性能实验、表征与质量控制等。《复合材料手册》以国内外复合材料领域中产量、应用等需求较大的品种为重点,选择其中关键性、共性的技术参数、图表、科研与应用成果为核心。力求对复合材料各领域进行比较全面、比较系统、能够综合反映其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介绍。
《复合材料手册》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复合材料手册》可供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