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上)
作者:朱成甲 (作者)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0
页数:566
定价:75.00 元
ISBN-13:9787500482642
ISBN-10:7500482647 
去豆瓣看看        引言——量才常以玉为衡
      第一章 出生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一 出生的家庭
      二 社会环境
      
      第二章 从科举道路到进入新学堂
      一 科举考试的准备
      二 科举制的末班考生
      三 进入永平府中学堂
      
      第三章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招生与入学后的思想矛盾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创办与招生
      二 入学后的理想追求与清廷教育方针的矛盾
      三 精神危机与思想家型人物的特征
      
      第四章 立宪大课堂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一 立宪思潮与清廷预备立宪的影响
      二 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与清廷假立宪的矛盾
      三 速开国会请愿与现代政治运动的洗礼
      四 第四次国会请愿的特殊意义
      
      第五章 “反满”革命思想
      一 《岁晚寄友》——“反满”思想的实证
      二 “反满”革命思想的产生
      三 “鸡知天明”的觉醒
      
      第六章 辛亥革命与树立坚定的民主观
      一 革命潮流的激荡
      二 滦州起义与悼念白雅雨
      三 树立坚定的民主共和观
      
      第七章 胜利后的“隐忧”与拥护孙、袁
      一 庆幸胜利
      二 “统一政府成立”后的“隐忧”
      三 拥护孙、袁,批驳中岛端
      
      第八章 第一届国会与《言治》创刊
      一 “缓进派”拥袁与第一届国会
      二 北洋法政学会与《言治》创刊
      三 《言治》月刊拥袁的主要表现
      
      第九章 政党潮中的超政党观察与探讨
      一 面对政理难题:政党潮
      二 “国赖以昌”政党的先决条件
      三 对中国政党的初步审视与考察
      四 理想的政党观与现实政党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十章 民初政争与拥袁
      一 对于建都地点问题之争
      二 对于“张方案”及《临时约法》问题之争
      三 对于“宋案”与“二次革命”问题之争
      四 对于“军民分治”与裁都督问题之争
      五 “南天动乱”——《忆天问军中》
      
      第十一章 拥袁的背景、原因
      一 袁世凯的乘时
      二 革命党的两难
      三 特殊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心理
      四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袁氏渊源
      
      第十二章 毕业与抉择
      一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二 鄙弃仕途与政坛生活
      三 冲出北洋“樊篱”
      
      第十三章 东京留学
      一 并非理想的目标
      二 选择早稻田
      三 入学前的准备与业绩
      四 早稻田的入学与退学
      
      第十四章 走近《甲寅》.结友章士钊
      一 《民立报》时期的精神相通
      二 《独立周报》时期的神交向往
      三 《独立周报》停刊后的困惑
      四 “二次革命”失败与创办《甲寅》
      五 投稿《甲寅》与结友章士钊
      六 章士钊的影响
      
      第十五章 反袁思想与捍卫民主法治
      一 法治与人治的交锋:宪法与公布权
      二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焦点——国会
      
      第十六章 反袁思想与道德批判
      一 道德人心与民族命运
      二 袁世凯的反动腐败与道德人心危机
      三 道德批判与“昌学”救国的选择
      
      第十七章 反袁思想与首倡群众对抗力
      一 对抗力问题的提出
      二 民主制下的对抗与反对极端主义
      三 首倡群众对抗力
      四 民主法治思想的里程碑
      
      第十八章 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
      一 陈独秀关于“爱国”何义的困惑
      二 陈文的轩然大波与李大钊的意义提升
      三 析陈独秀所谓“自觉心”的虚无性
      四 箴陈奋起,揭举新爱国主义
      五 《新青年》创刊:陈独秀的积极回应
      
      第十九章 反对侵华“二十一条”与促袁抗日
      一 侵华“二十一条”与留日学生的反抗运动
      二 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的两个重要文件
      三 促袁抗日与促袁进行反省和改革
      
      第二十章 反袁与驳“国情”论
      一 为袁世凯复辟服务的“国情”论
      二 对古德诺“国情”论的批判
      三 特殊的意义与民主法治的教训
      
      第二十一章 逆贼稽征讨,鹏鸟始张翼
      一 反袁结社:神州学会
      二 策划讨袁赴春申
      三 反袁斗争风暴与《民彝》
      
      第二十二章 民彝思想(上)——人的学说与对袁世凯的批判
      一 民彝思想的产生
      二 民彝思想——中国化的西方人文主义
      三 民彝思想与对袁世凯“人”的尺度的批判
      
      第二十三章 民彝思想(下)——人的学说与创建现代国家的政治理论基础
      一 必须“凶民彝而少加牖育之功”
      二 必须“杀迷信人治之根性”
      ……
      第二十四章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上)——《晨钟报》时期
      第二十五章 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下)——《宪法公言》时期
      第二十六章 打破矛盾生活的探索——《甲寅》日刊时期
      第二十七章 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上)——批判梁启超的伪调和主义
      第二十八章 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下)——批判段祺瑞、梁启超的伪国家主义
      第二十九章 《此日》——与时俱进赋征程
      后记
      朱成甲,江苏灌云人,1933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共党史的研究。专著有《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近代中国》,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老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论文有:《孙中山的思想理论与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论毛泽东在党成熟过程中的历史作用》、《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国民运动思想与新文化运动》,《创造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李大钊历史作用的探讨——兼评石川祯浩的有关论述》等。
      《李大钊传(上)》主要阐述李大钊在1918年进入北京大学以前的人生历程。其中,重点阐述他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护国、反段护法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与当时的主要政治集团、主要社会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突出论述他的新爱国主义主线与探寻“救国政理”的主要思想成果,如民彝思想,青春思想,民主法治思想,调和思想等。从而,使本著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与思想文化分量,不仅是一部李大钊个人的传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独特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