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毕业实习生规则
第一节 总则
一、毕业实习目的
二、毕业实习要求
第二节 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
二、教学基地
三、教研室或科室
四、实习组
五、带教教师职责
第三节 教学管理
一、实习计划管理
二、实习质量管理
三、实习考核管理
第四节 毕业实习生职责与要求
第2章 毕业实习大纲与计划
第一节 临床医学专业
一、内科毕业实习大纲
二、外科毕业实习大纲
三、妇产科学毕业实习大纲
四、儿科实习大纲
五、耳鼻喉咽科实习大纲
六、眼科实习大纲
第二节 中医学
一、中医内科毕业实习大纲
二、中医外科毕业实习大纲
三、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大纲
四、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大纲
五、针灸科毕业实习大纲
第三节 口腔医学
第四节 口腔工艺技术
第五节 护理学
第六节 医学检验
第七节 药学
一、药学专业(专科)医院毕业实习大纲
二、药学专业(专科)药厂毕业实习大纲
第3章 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 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咯血
三、水肿
四、意识障碍
五、发绀
六、呼吸困难
七、呕血
八、黄疸
九、血尿
第二节 体格检查与基本操作技能
一、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二、一般检查
第三节 头、颈部检查
一、头部器官检查
二、颈部检查
第四节 胸部检查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胸壁与胸廓
三、肺和胸膜
四、心脏检查
五、血管检查
第五节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二、腹部检查
第六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
一、脊柱
二、四肢与关节
第七节 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二、运动功能检查
三、感觉功能检查
四、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五、神经反射检查
第4章 辅助检查技术
第一节 检验标本采集技术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二、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三、粪便标本和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四、体腔液和痰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五、细菌检验中血液和骨髓标本的采集
六、细菌检验的尿液、粪便、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七、细菌检验的体腔液、脓液和创面分泌物标本采集
八、细菌检验的痰液标本采集和咽拭子的使用
第二节 临床检验技术
一、血液涂片制备和染色
二、血液一般检验
三、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四、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五、尿液检查
六、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验
七、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
八、脱落细胞检验
九、骨髓检验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二、细菌室常用培养基制备
三、细菌的接种技术
四、细菌对抗茵药物的敏感试验
五、特殊耐药菌及耐药机制的表型检测
六、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第四节 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X线检查
二、造影检查
三、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
第五节 CT、磁共振检查技术
一、CT检查技术
二、磁共振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放射治疗学技术
一、概述
二、放射治疗过程
三、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
四、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
五、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
六、其他器官肿瘤的放射治疗
七、良性疾病的放射治疗
第七节 心电图
一、临床心电图学
二、常用心电图检查
第八节 超声成像
一、超声检查的用途和超声诊断的类型
二、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三、超声诊断的常用术语
第九节 脑电图与肌电图检查
一、脑电图
二、诱发试验
三、正常脑电图
四、异常脑电图
五、肌电图
六、神经传导速度
七、脑诱发电位
八、重复神经电刺激
第5章 医疗文书书写
第一节 病历书写
一、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二、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第二节 护理文件记录
一、体温单
二、医嘱
第6章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第一节 血管、淋巴穿刺与插管技术
一、深部静脉穿刺术
二、动脉穿刺与动脉插管术
三、静脉压测定
四、淋巴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
第二节 其他常用穿刺引流技术
一、环甲膜穿刺术
二、胸膜腔穿刺术
三、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四、心包腔穿刺术
五、腹膜腔穿刺术
六、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
七、腰椎穿刺术
八、骨髓穿刺术
第7章 内科学常用诊疗技术
第8章 外科学诊疗技术
第9章 妇产科诊疗技术
第10章 儿科疾病诊疗技术
第11章 耳鼻咽喉诊疗技术
第12章 眼科诊疗技术
第13章 口腔科诊疗技术
第14章 中医学诊疗技术
第15章 皮肤科诊疗技术
第16章 基础护理技能
第17章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
第18章 文献综述写作
第19章 医学论文的写作
第20章 医学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