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追问与视界
作者:张健 著
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9
页数:239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811410129
ISBN-10:7811410125
去豆瓣看看 序/姜大源
职业教育的追问
职业教育的跨界品格/3
职业教育的思辨/5
高职教育如何践行“以人为本”/6
技术是科学的应用,还是科学是理论的技术/8
“会了没有”与“懂了没有”/70
应该提“做学教合一”/72
关于“必须、够用”的思考/74
为“零距离”辩——兼与庄西真先生商榷/79
对“宽基础”说不/27
对深基础课程观的解构/23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吗?/25
关于“教育产品”的思辨/27
防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异化/29
关于“教书匠”的思考/37
克服高职教育的“短板/33
解读:高职教育“立交桥”/35
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的走向/36
影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要素/39
高职课程创新的“三重”意涵/47
职业人格的培养/43
职业教育研究的三个维度/45
高职教育课程基础观的选择/48
高职教育发展的科学转向/50
高职课改的整合与超越/53
纵深推进校企合作思考与建议/55
高职课程建设的“三度”/57
企业当为职教“买单”/59
高职课改应做好“加法”与“减法”/67
竞争:行之久远的博弈/62
研究:蓄势前行的探索/64
落实:实干发展的关键/66
品味创新/67
职业教育的视界
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77
高职教育“四合”质量观/73
“四个零距离”的教学观/75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本追问/78
整合:职业教育创新的视界/82
高职“质量工程”建设的关节点/84
高职教育的本性/86
高职课程改革的四项原则/88
修能致用笃学致远——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校训解读/91
高职教育的四维发展战略/92
校企合作的机制/94
高职课程内容建构的原则/98
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应有的视界/700
技能培养的“四项原则”/102
高技能性: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所在/104
环境友好:高职教育发展的“生态工程”/105
生态承载: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优化/107
又好又快: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想样态/109
高职教育“根基础”课程观的基本特征/101
与时俱进与教育创新/114
“根基础”课程观的性质/116
职业教育研究的视角/118
职业教育教学的感悟
敬畏课堂/123
教育,是风雨还是彩虹/124
标举创新/125
弘扬实践/127
熔铸理念/129
经营学校/130
质量立根/132
错位发展/133
彰显特色/136
略论教学感悟/138
教学与农耕/143
沏茶与备课/145
钥匙与开锁/146
“磨刀”与“砍柴”——谈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149
成语教学艺术品悟/152
理解·尊重·宽容——对教育管理的感悟/156
错误,也是一种滋养/158
管理:学学水的柔性/160
感悟心灵/161
一桶水、倒水与舀水/163
打破“花盆效应”/164
把成功写在未来/166
说后悔/167
注重隐性课程的德育教化功能/168
职业教育学习的变革
学习:取用不竭的动能/175
合作式哮习/177
呼唤研究性学习/179
教学:生命的对话/181
学习随想/185
教学生会学/187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189
……
张健,男,1955年生,山东郯城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学报主编、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课程论。从教30年来,一直坚持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曾主要研究过修辞学、语文教学,后转为高职教育研究。共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高职教育105篇。有30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界》《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华东经济管理》《黑龙江高教》《中国教育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均为三类),结题3项;教育厅人文社科、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四类)7项。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安徽省“建设职教大省”征文一等奖1项。
《职业教育的追问与视界》共由“职业教育的追问”、“职业教育的视界”、“职业教育教学的感悟”、“职业教育学习的变革”、“职业教师的境界”和“职业教育心性的修炼”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由数量不等、但题旨相近的一组文章类聚而成,每一部分之首皆配写了作者题写的按语,以突神显魂、点睛显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