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摩诃般若妙法大
六祖惠能主要强调“摩诃”这个词,强调大。他认为只有大才能有智慧,才能有“般若”,有了智慧才能到彼岸,才能“波罗蜜”。在以往,根据印度佛教的经名,“摩诃”只是“般若”的修饰词,只是表明“般若”很大的意思。而六祖惠能却在这里做了发挥,使得“摩诃”从一个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形容词成为了一个关键词。他强调只有心量广大才可能有智慧,有了智慧就会到达彼岸。
第二章 虚己容物度量大
惠能大师让我们要经常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我们做到“心如虚空”一一心应该像虚空一样清净,让我们把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一点点去除,把自己的过失一点点改正,这才是修行的关键。在现实中,我们众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人,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伟大,多么高尚,都有自身的缺点,但是人有缺点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对待缺点的态度。
第三章 高度自信信心大
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六祖惠能,既是五祖弘忍的自信,也是六祖惠能的自信。六祖的位置惠能敢接,是因为惠能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这是惠能的自信。众所周知,祖师的位置不光是个荣誉,不光是个权力,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够担当天下的大责任。普通人即使是你传给他,他不敢接,也接不住。可惠能就很自信,他非常勇敢、非常自信地把祖师的位置接了下来。正是师徒俩的自信,才成就了这段破格提拔人才的佳话。
第四章 功德无量智慧大
什么是功德,功德就是智者开慧眼,所以说有智慧是功德最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方面来讲,功德和福报就有明显的差别了。佛教讲悲智双运,福慧同修,通过慈悲来获得福报,通过智慧来获得功德。由智开慧,从悲修福,这就是佛教所讲的二足尊。
第五章 在家修行成就大
六祖惠能对在家居士很重视,这或许与他本人曾经长期为居±、了解居士的境遇和心理有关。六祖以白衣身受无上道,成为禅宗祖师,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一段佳话。所以,从他自身的经历我们就可以得到明证,是否开悟和人的身份等外在条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潜心修行,在家同样可以悟道,同样可以证得涅槃。
第六章 和合无诤爱心大
无诤是佛教智慧和慈悲的体现,是烦恼已断、贪欲已尽的体现,须菩提得无诤三昧,诸佛皆得无诤,不与世人诤讼,对于世间恭敬供养,不起喜心;对于他人诋毁轻慢,不起恼心,远离分别,故不和人计较,没有是非、先后、胜负之心,这样就消除了众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解决了社会矛盾。
原文·注释
附录一法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
附录二令韬《坛经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