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仁文集
作者:李修仁 著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2010.3
定价:58.00 元
ISBN-13:9787203067566
ISBN-10:7203067564
去豆瓣看看 序
自序
战斗残篇
(1937~1984)
和顺马坊对敌斗争经验
1942年6月
和顺县解决土地问题所经历的道路
1947年6月
彻底纠正乱打、乱杀“左倾”错误的几点意见
1948年4月
纠正农业互助组织上的各种变相强迫
1948年9月8日
太行区兵源动员情况向华北局的报告
1948年9月20日
太行参军运动的经验总结
1949年1月1日
全区春季播种总结
1949年6月18日
武宿村的土改实验报告
1949年11月
关于检查忻州地区工作的报告
1950年6月25日
忻州地委半年来工作转变情况的报告
1950年10月25日
山西取缔一贯道的报告
1951年1月
临汾县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的经验
1951年5月
对天津“五反”后私营企业工人运动的考察
1952年8月26日
关于手工业工人工会工作请示报告
1954年7月
关于加强私营商业中店员工会工作的报告及中央的批复
1955年7月
八千里走马观花记
1957年5月8日
二十一年的冤案彻底平反了
1979年12月20日
附: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平反的全部文件
对加快山西轻工业发展的意见
1979年10月30日
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有新的进展(摘要)
1983年1月7日
在宣布中共山西省委新班子会上的讲话
1983年3月17日
参政建言
(1985~1992)
要认识新时期政协工作的重大作用
1985年7月15日
如何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
1986年6月
关于我省高等学校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的建议
1986年9月12日
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总结
1986年12月27日
关于尽快发展我省铝工业的建议
1987年3月9日
对解决山西粮食问题的意见
1987年11月28日
高举两面旗帜积极参政议政同心协力把山西的事情办得更好
1988年1月18日
地方政协工作的四点体会
1988年4月8日
把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再提高一点
1989年4月1日
采取措施扶持地方中小煤矿
1989年3月31日
关于缓和全国煤炭紧张局面的建议
1989年5月10日
解决农村经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关键是发展中间服务产业
1989年9月
论推广“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的战略意义
1989年12月
在山西省科技兴农促进会上的讲话
1990年1月8日
科学开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典范
1990年3月
一定要重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1990年3月22日
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八个问题
1990年10月
山西应重视与沿海开发区的合作
1990年11月
山西经济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991年1月
采取坚决措施解决三角债问题
1991年4月
关于重视发展我省烟草工业的建议
1991年7月11日
谈山西省水资源紧缺问题
1991年9月28日
要重视行政机构人员的消肿
1992年3月
《谁杀了李明娥》前言
1992年12月20日
我们的友谊永存
1992年12月24日
非洲行
1988年8月
余生感言
(1993~2009)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再创山西文化经济新辉煌
1994年9月17日
在太旧高速公路办公会上的讲话
1995年6月24目
前元庄为农村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1995年6月27日
赴海南、广东的考察报告
1996年2月28日
李修仁,男,汉族,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五里垢村人。1921年12月15日生(阴历十一月十七日),家庭出身中农,本人成分学生。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县立高级小学教师冯瑞如。同年同月在本县参加革命工作,任辽县战地动员委员会温城区协助员。
家庭状况:父李保元、母谷巧莲,都不识字;有一个大14岁的哥哥,还有一个小4岁的妹妹;有土房4间,山岭地20亩,小毛驴两头,另租地主土地8亩。生活勉强可以自给。
1928年(6岁)9月1日人本村小学校读书。
1933年(11岁)至1935年(13岁),在县城高级小学校读书。学优,享受贫寒生待遇,两年50元。
1935年(13岁)至1937年(15岁),考入国立第八中学(又名榆社中学)。学业优良,享受公费生待遇(一年50元)。
1937年(15岁)7月,“七七事变”爆发停学。
1937年(15岁)12月22日在本县由冯瑞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候补期。同月,任县战地动员委员会编村协助员,在中共三区(温城区)分管宣传。
1938年(16岁)6月20日住北方局党校。11月返回本县(辽县),任中共县委宣传部长、辽西工委书记、社会部长。
1941年(19岁)7月,调和西县(今和顺县),任中共县委书记。
1945年(23岁)4月28日,和顺城解放,东西两县合并,任中共和顺县委书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李修仁文集》的稿子终于编校出来了。按照出书的习惯,书前应该有一篇序言,对有关情况做一些说明。为此,我抱着书稿走进了李修仁同志雅致安静的客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没想到年近九旬的他,慈祥地望着我,眼里放射出真诚的光芒,说道:“这篇序言是需要的,就由你且用你的名义来写吧!”他这话让我大大地吃了一惊。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