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巨变:解读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

前言/001
第一章 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回顾/001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001
第二节 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015
第三节 巨变背后的深刻原因/024
第四节 深化改革开放的理性思考/028
第二章 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影响/037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基本方针的确立/037
第二节 以所有制结构为核心的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041
第三节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045
第四节 所有制改革实践的理性思考/048
第五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分析/051
第六节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对策建议/055
第三章 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060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的进程/060
第二节 对市场体系发育状况的基本判断/065
第三节 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074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深化与拓展/079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079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成就评价/086
第三节 对外开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因应对策/100
第五章 农村的改革与现代化/110
第一节 农村改革历程回顾/110
第二节 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116
第三节 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20
第六章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26
第一节 以增量调整为主的补偿性增长(1978~1985年)/126
第二节 增量调整与技术改造相结合(1986~1995年)/130
第三节 以深化改革开放带动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1996~2003年)/133
第四节 在全面振兴中加速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2003~)/139
第五节 结构问题的本质与结构调整的经验总结/144
第六节 未来结构调整的任务与政策建议/149
第七章 财政体制的改革与深化/152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152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155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158
第四节 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构建模式/166
第五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路径/169
第八章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发展/175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175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78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践与绩效分析/182
第四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战略构想/187
第五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与对策选择/191
第九章 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与建设/197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步与区域发展格局/197
第二节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与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201
第三节 振兴老工业基地与优化区域结构和布局/209
第四节 区域发展格局变动与发展的思考/221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发展/22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22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绩效分析/233
第三节 向建设生态文明强省的目标迈进/241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47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24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249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经验/262
第四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264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269
第一节 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基本历程/269
第二节 技术创新体制与机制的改革/272
第三节 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279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创新与成就/285
第五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287
第六节 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政策思路/290
第十三章 分配制度改革的绩效与深化/293
第一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293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绩效分析/297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305
第四节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310
第十四章 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与完善/315
第一节 劳动就业的发展轨迹/315
第二节 就业格局的不断优化/323
第三节 劳动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巨大变化/328
第四节 对未来就业政策走向的分析/335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拓展/340
第一节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实践/340
第二节 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思考/350
第三节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探求/352
第十六章 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357
第一节 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历程/357
第二节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362
第三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对策/366
第十七章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析与展望/374
第一节 医疗体制改革历程/374
第二节 医疗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378
第三节 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分析/386
第四节 医疗体制改革前瞻/389
第十八章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394
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扎实推进/394
第二节 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399
第三节 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创造辉煌/412
第十九章 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与探讨/422
第一节 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422
第二节 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因素分析/427
第三节 建立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政策思考/435
第二十章 经济与政治改革协调发展/444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推进/444
第二节 政治与经济改革同时推进的基本路径/453
第三节 促进政治与经济改革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62
第二十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绩效/467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历史回顾/467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及其成效/471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481
第二十二章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与创新/486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基本历程/486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489
第三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对策思考/500
附录一 辽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504
附录二 辽宁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508
后记/542
第一章 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回顾/001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001
第二节 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015
第三节 巨变背后的深刻原因/024
第四节 深化改革开放的理性思考/028
第二章 所有制改革的实践与影响/037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基本方针的确立/037
第二节 以所有制结构为核心的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041
第三节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045
第四节 所有制改革实践的理性思考/048
第五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分析/051
第六节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对策建议/055
第三章 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060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的进程/060
第二节 对市场体系发育状况的基本判断/065
第三节 市场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074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深化与拓展/079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079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成就评价/086
第三节 对外开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因应对策/100
第五章 农村的改革与现代化/110
第一节 农村改革历程回顾/110
第二节 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116
第三节 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20
第六章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26
第一节 以增量调整为主的补偿性增长(1978~1985年)/126
第二节 增量调整与技术改造相结合(1986~1995年)/130
第三节 以深化改革开放带动存量调整和产业升级(1996~2003年)/133
第四节 在全面振兴中加速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2003~)/139
第五节 结构问题的本质与结构调整的经验总结/144
第六节 未来结构调整的任务与政策建议/149
第七章 财政体制的改革与深化/152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152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155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158
第四节 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构建模式/166
第五节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路径/169
第八章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发展/175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175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78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践与绩效分析/182
第四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战略构想/187
第五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与对策选择/191
第九章 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与建设/197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步与区域发展格局/197
第二节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与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动/201
第三节 振兴老工业基地与优化区域结构和布局/209
第四节 区域发展格局变动与发展的思考/221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发展/22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22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绩效分析/233
第三节 向建设生态文明强省的目标迈进/241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47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24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249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经验/262
第四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264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269
第一节 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基本历程/269
第二节 技术创新体制与机制的改革/272
第三节 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279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创新与成就/285
第五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287
第六节 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政策思路/290
第十三章 分配制度改革的绩效与深化/293
第一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293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绩效分析/297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305
第四节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310
第十四章 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与完善/315
第一节 劳动就业的发展轨迹/315
第二节 就业格局的不断优化/323
第三节 劳动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巨大变化/328
第四节 对未来就业政策走向的分析/335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拓展/340
第一节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实践/340
第二节 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思考/350
第三节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探求/352
第十六章 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357
第一节 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历程/357
第二节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362
第三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对策/366
第十七章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析与展望/374
第一节 医疗体制改革历程/374
第二节 医疗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378
第三节 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分析/386
第四节 医疗体制改革前瞻/389
第十八章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394
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扎实推进/394
第二节 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399
第三节 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创造辉煌/412
第十九章 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与探讨/422
第一节 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422
第二节 影响社会稳定的相关因素分析/427
第三节 建立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政策思考/435
第二十章 经济与政治改革协调发展/444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推进/444
第二节 政治与经济改革同时推进的基本路径/453
第三节 促进政治与经济改革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62
第二十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与绩效/467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历史回顾/467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及其成效/471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481
第二十二章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与创新/486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基本历程/486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489
第三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对策思考/500
附录一 辽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504
附录二 辽宁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508
后记/542
鲍振东,男,辽宁省朝阳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人大常委、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政府咨询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研究成果有:《一个实践者的理性思考》、《执政能力探索与实践》、《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构建和谐辽宁研究》、《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重在求真务实》、《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等。
曹晓峰,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有:《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
曹晓峰,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有:《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
《历史性的巨变:解读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以30年来辽宁改革开放各个主要层面的巨大变化作为时空坐标,用生动的事实、翔实的数据,描述了辽宁发展的清晰轨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对辽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理性思考。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作为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国有企业比重极大的地区,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而且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