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学徒制——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缘起
第一节 古代学徒制度
第二节 中世纪的行会组织与学徒制度
一、行会和行会规章
二、行会中的师傅和徒弟
第三节 近代各国学徒制度的发展
一、英国
二、美国
三、德国
四、法国
五、日本
第四节 学徒制度的衰落与存续:以英国为例
一、学徒制度崩溃的原因
二、学徒制度存续的原因
第五节 学徒制度的启示
第二章 工业革命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
第一节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产生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吁求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二、建立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解决社会问题
三、世界博览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推动
第二节 现代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源泉
一、作为一般手工课程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作为学徒制度替代品的职业技术教育
三、作为扶贫济困手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四、作为改造传统中等学校策略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节 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落后状况
二、职业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三、世界博览会的启示
四、19世纪后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旧王朝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爱
二、大革命后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建立
三、拿破仑时代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
四、复辟王朝至第二帝国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五、巴黎公社的职业技术教育构想
六、第三共和国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五节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举办实科学校适应工业需要
二、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学校的创立
三、举办高等技术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
四、建立工业补习学校,实施强制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节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移植:殖民地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探索:中等教育就业目标的确立
三、创新: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干预
第七节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产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跟进
第八节 俄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彼得大帝对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偏爱
二、俄国的工业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确立的条件
一、技术的进步与新工业部门的兴起
二、义务教育的推行与“双轨制”的确立
三、新教育思潮与创办新教育的实践
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借鉴
第二节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学校”思想及其影响
二、中等教育的“双轨制”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确立
三、职业技术教育“双元制”的形成
第三节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生活适应教育
二、中等教育就业目标的确立
三、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式的争论
四、《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确立
五、社区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节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井上毅教育改革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制化
二、《实业学校令》的颁布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确立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第五节 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阿斯蒂埃法案》: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框架的确立
二、中等教育阶段就业目标的确立
第六节 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初步发展
二、中等教育就业目标的逐步确立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兴办与资格证书制度的施行
第七节 苏俄的职业技术教育
一、社会主义的学校构想与新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综合技术教育:整个教育领域的主导原则
三、“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斯大林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章 “二战”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联邦德国和、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节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四节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节 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节 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七节 苏联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
第一节 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观点和行动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措施举要
第四节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的争论
第六章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