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原著前言
标准符号表
第1章 探测器
1.1 光学和红外探测
1.1.1 引言
1.1.2 探测器类型
1.1.3 人眼
1.1.4 半导体
1.1.5 探测器索引
1.1.6 探测器的各参量
1.1.7 低温恒温器
1.1.8 电荷耦合器件
1.1.9 照相术
1.1.10 光电倍增管
1.1.11 超导隧道结探测器
1.1.12 其他类型探测器
1.1.13 红外探测器
1.1.14 紫外探测器
1.1.15 未来可能的探测器
1.1.16 噪声
1.1.17 望远镜
1.1.18 望远镜设计
1.1.19 空间望远镜
1.1.20 机架装置
1.1.21 实时大气补偿
1.1.22 未来的发展
1.1.23 观测圆顶室、防护罩和站址
习题
1.2 射电与微波探测
1.2.1 引言
1.2.2 探测器与接收机
1.2.3 射电望远镜
习题
1.3 x射线与γ射线的探测
1.3.1 引言
1.3.2 探测器
1.3.3 屏蔽
1.3.4 成像
1.3.5 分辨率和图像证认
1.3.6 能谱学
1.3.7 偏振测量
1.3.8 观测平台
1.4 宇宙线探测器
1.4.1 预备知识
1.4.2 探测器
1.4.3 实时测量方法
1.4.4 余迹探测器
1.4.5 间接探测器
1.4.6 阵列
1.4.7 各种改正因素
习题
1.5 中微子探测器
1.5.1 预备知识
1.5.2 氯一37探测器
1.5.3 水基探测器
1.5.4 镓基探测器
1.5.5 闪烁体探测器
1.5.6 其他类型探测器
1.5.7 目前正运行和已计划的中微子探测器
习题
1.6 引力辐射
1.6.1 引言
1.6.2 探测器
习题
第2章 成像
2.1 反演问题
2.2 照相术
2.2.1 引言
2.2.2 照相感光乳胶的构成
2.2.3 照相成像
2.2.4 处理
2.2.5 敏化
2.2.6 胶片的种类
2.2.7 天文照相的方法
2.2.8 照相影像的分析
2.3 电子成像
2.3.1 引言
2.3.2 电视及相关系统
2.3.3 像增强器
2.3.4 光子计数成像系统
2.4.扫描
2.5 干涉测量
2.5.1 引言
2.5.2 迈克耳孙光学恒星干涉仪
2.5.3 迈克耳孙射电干涉仪
2.5.4 反射干涉仪
2.5.5 综合孔径
2.5.6 强度干涉仪
习题
2.6 斑点干涉测量
2.7 掩星
2.7.1 预备知识
2.7.2 方法
2.7.3 数据分析
2.8 雷达
2.8.1 引言
2.8.2 原理
2.8.3 装置
2.8.4 数据分析
2.8.5 流星
习题
2.9 电子图像
2.9.1 图像的格式
2.9.2 图像压缩
2.9.3 图像处理
第3章测光
3.1 测光
3.1.1 预备知识
3.1.2 滤光片系统
3.1.3 恒星的参量
习题
3.2 光度计
3.2.1 仪器
3.2.2 观测方法
3.2.3 数据的归算与分析
习题
第4章光谱学
4.1 光谱学
4.1.1 引言
4.1.2 衍射光栅
4.1.3 棱镜
4.1.4 干涉仪
4.1.5 纤维光学
习题
4.2 分光镜
4.2.1 基本设计思想
4.2.2 棱镜分光镜
4.2.3 光栅分光镜
4.2.4 集成场分光术
4.2.5 多天体分光术
4.2.6 光谱学方法
4.2.7 今后的发展
习题
第5章其他方法
5.1 天体测量学
5.1.1 引言
5.1.2 预备知识
5.1.3 中天望远镜
5.1.4 照相天顶筒和超人差等高仪
5.1.5 测微计
5.1.6 天体照相仪和其他望远镜
5.1.7 干涉仪
5.1.8 空基系统
5.1.9 探测器
5.1.10测量与归算
附录A 北极星序暗星表及证认图
附录B 儒略日
附录C 习题答案
附录D 首字母缩写词
附录E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