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
序I
序II
前言
致谢
符号及定义
第1章 综述
1.1 什么是周期表面
1.2 无源阵列与有源阵列的对比
1.3 偶极子阵列与缝隙阵列的对比
1.4 互补阵列
1.5 一段有关物理认知的简短历史
1.6 如何对谐振曲线“整形”
1.7 周期结构的应用
1.8 常见错误概念
1.9 栅瓣
1.10 问题
第2章 不同类型的单元及其比较
2.1 引言
2.2 第1类:中心连接单元(N极单元)
2.3 第2类:环状单元
2.4 第3类:实心单元
2.5 第4类:组合单元
2.6 关于单元的一些常见错误概念
2.7 不同单元的比较
2.8 问题
第3章 评估周期结构:综述
3.1 引言
3.2 一维无限大结构
3.3 二维无限大结构
3.4 示例
3.5 常见错误概念
3.6 关于算法的总结
3.7 问题
第4章 一维和二维周期结构的谱展开
4.1 引言
4.2 任意p方向排列赫兹单元一维列无限大阵列矢位dAq
4.3 任意方向p排布的赫兹单元双无限大阵列的矢位dA.
4.4 任意方向p排布的赫兹单元双无限大阵列的矢量场dH(只)和dE(R)
4.5 给定任意方向p(1)排布单元的电流分布I(l)双无限大阵列的矢量场E(R)
4.6 物理解释
4.7 线天线上的感应电压
4.8 更多的物理方面的探讨
4.9 区域Ⅱ
4.10 单个单元和阵列的自阻抗
4.11 示例
4.12 任意形状的平面单元
4.13 一些错误概念
4.14 小结
4.15 问题
第5章 分层媒质中的偶极子阵列
5.1 引言
5.2 平面波入射到介质分界面
5.3 处于无限大媒质中的阵列和外部单元
5.4.半无限大媒质中的阵列和外部单元
5.5 介质片中的阵列和外部单元
5.6 反弹模式的构造
5.7 ±y方向波的感应电压V
5.8 具有非平面单元的一般分层媒质
5.9 具有平面单元的一般分层媒质
5.10 扫描无关:单个介质片中的单个阵列
5.11 电偶极子周期阵列上的表面波..
5.12 俘获和自由空间栅瓣的产生
5.13 表面波的例子及电偶极子阵列栅瓣的产生
5.14 栅瓣图
5.15 常见错误概念
5.16 小结
5.17 问题
第6章 分层媒质中的缝隙阵列
6.1 背景
6.2 双系统
6.3 互补表面
6.4 邻近介质板的缝隙阵列的独立扫描
6.5 一侧为介质片而另一侧为接地平面的缝隙阵列的导纳
6.6 两个缝隙阵列之间的互导纳
6.7 缝隙周期结构上的表面波
6.8 电偶极子和缝隙的比较
6.9 俘获和自由空间栅瓣的出现
6.10 缝隙阵列的表面波和栅瓣出现的典型例子
6.11 常见错误概念:介质影响
6.12 小结
6.13 问题
第7章 带通滤波器设计:混合雷达罩
7.1 引言
7.2 N层混合雷达罩的建模
7.3 确定N层混合雷达罩的传输系数
7.4 混合雷达罩分析
7.5 特殊情况
7.6 “蜂窝”与厚屏雷达罩
7.7 一些特殊主题
7.8 关于混合雷达罩设计的常见错误概念
7.9 小结
7.10 问题
第8章 带阻滤波器设计
8.1 引言
8.2 方法
8.3 如何计算分层媒质中N层偶极子阵列的散射
8.4 单元类型的选择
8.5 阵列间距的选择
8.6 阵列间介质的选择
8.7 带通区域的匹配
8.8 频率上限的扩展
8.9 交错调制效应
8.10 宽带带阻滤波器设计的小结
8.11 窄带带阻滤波器
8.12 常见错误概念
8.13 小结
8.14 问题
第9章 Jaumann和电路模拟吸收体
9.1 背景
9.2 Salisbury屏
9.3 Jaumann吸收体
9.4 电路模拟吸收体
9.5 电路模拟吸收体的精确计算
9.6 正交条带对Ya的影响
9.7 由场反射系数获取电路模拟导纳
9.8 电路模拟层的制造
9.9 一般的错误概念
9.10 小结
第10章 周期表面的功率处理
10.1 引言
10.2 热击穿
10.3 电场击穿概述
10.4 线单元的电压击穿
10.5 关于缝隙单元的电压击穿
10.6 线型FSS和缝隙型FSS的比较
10.7 均匀介质的功率处理
10.8 常见错误概念
10.9 小结
第11章 未来趋势
11.1 未来趋势
11.2 工程教育
附录A双线性变换
A.1 圆周的力量
A.2 倒置
A.3 双线性变换
A.4 线性变换的示例
A.5 Smith圆图
附录B 行列式DN的计算
附录C 菲涅尔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
附录D 分层媒质的等效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
附录E 单层周期表面谐振频率的估计:等效介电常数的概念
附录F 宽平面单元阵列的扩展
参考文献